2012年中醫執業醫師傳染病學:傳染病診斷


環球網校中醫執業醫師頻道提醒各種考生,2012年中醫執業醫師正在火熱備考中,實踐技能考試時間是2012年7月1日-7月15日,綜合筆試全國統一考試時間為2012年9月8、9日,請各位考生以平常心態應對,環球網校預祝大家考出滿意成績
傳染病的診斷
正確做出傳染病的診斷是及時隔離和采取有效治療的基礎,從而防止其擴散。其診斷方法與步驟是:
一、臨床資料
包括詳詢病史及全面體格檢查的發現,并加以綜合分析。依其潛伏期長短、起病的緩急、發熱特點、皮疹特點、中毒癥狀、特殊癥狀及體征可做出初步診斷。
二、流行病學資料
流行病學資料包括發病地區、發病季節、接觸史、預防接種史、既往患傳染病情況,還包括年齡、籍貫、職業、流行地區旅居史等,有助于傳染病的診斷。
三、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
1.一般實驗室檢查 包括三大常規和生化檢查。
(1)血液常規 大部分細菌性傳染病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惟傷寒減少,布魯菌病減少或正常。絕大多數病毒性傳染病血白細胞總數減少或正常,但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白細胞總數增高。原蟲病白細胞總數偏低或正常。
(2)尿常規 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患者尿內有蛋白、白細胞、紅細胞。黃疸型肝炎尿膽素常陽性。
(3)糞常規 菌痢、腸阿米巴病呈黏膿血便和果漿樣便;細菌性腸道感染多呈水樣便或瓶水樣便或混有膿及黏液;病毒性腸道感染多為水樣便或混有黏液。
(4)生化檢查 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異常,流行性出血熱的腎功能異常等。
2.病原學檢查
(1)直接檢出 常用于原蟲及蠕蟲的檢查。有確定診斷價值。
(2)分離 細菌、螺旋體和真菌常需人工培養分離,立克次體和病毒則需通過動物接種或組織培養分離。
3.分子生物學檢測 近年發展起來的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用于檢測體液、組織中相應病原體核酸的存在,有很高的特異性和靈敏性。
4.免疫學檢測 可確定診斷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也可用于判斷被檢測者的免疫功能有無異常。
5.其他檢查 有鱟試驗、診斷性穿刺、內鏡檢查、活體組織檢查、生物化學檢查、X線檢查、超聲波檢查、放射性核素掃描檢查、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小編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