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基礎理論考點之津液


環球網校中醫執業醫師頻道提醒各種考生,2012年中醫執業醫師正在火熱備考中,實踐技能考試時間是2012年7月1日-7月15日,綜合筆試全國統一考試時間為2012年9月8、9日,請各位考生以平常心態應對,環球網校預祝大家考出滿意成績。
2012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基礎理論考點之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津液包括各臟腑組織的正常體液和正常的分泌物,胃液、腸液、唾液、關節液等。習慣上也包括代謝產物中的尿、汗、淚等。故曰:“汗與小便,皆可謂之津液,其實皆水也”(《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津液以水分為主體,含有大量營養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叭朔A陰陽二氣以生,有清有濁。陽之清者為元氣。陽之濁者為火;陰之清者為津液,陰之濁者即為痰”(《羅氏會約醫鏡》)。
在體內,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屬于津液范疇。
津液廣泛地存在于臟腑、形體、官竅等器官組織之內和組織之間,起著滋潤濡養作用。同時,津能載氣,全身之氣以津液為載體而運行全身并發揮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質基礎之一,與血液的生成和運行也有密切關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津與液雖同屬水液,但在性狀、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地說,性質清稀,流動性大,主要布散于體表皮膚、肌肉和孔竅等部位,并滲入血脈,起滋潤作用者,稱為津;其性較為稠厚,流動性較小,灌注于骨節、臟腑、腦、髓等組織器官,起濡養作用者,稱之為液:“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靈樞•五癃津液別》)。
二、津液的代謝
(一)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是一個涉及多個臟腑一系列生理活動的復雜的生理過程。
“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素問•經脈別論》),是對津液代謝過程的簡要概括。
津液來源于飲食,通過脾、胃、小腸和大腸消化吸收飲食中的水分和營養而生成的。其具體過程是:
脾胃腐熟運化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賴游溢精氣而吸收水谷中部分精微?!八胛?,其精微灑陳于臟腑經脈,而為津液”(《讀醫隨筆•燥濕同形同病》)。脾主運化,賴脾氣之升清,將胃腸吸收的谷氣與津液上輸于心肺,而后輸布全身。故曰:“津液與氣人于心,貫于肺,充實皮毛,散于百脈”(《脾胃論•脾胃勝衰論》)。
小腸主液小腸泌別清濁,吸收飲食物中大部分的營養物質和水分,上輸于脾,而布散全身,并將水液代謝產物經腎輸入膀胱,把糟粕下輸于大腸。
大腸主津大腸接受小腸下注的飲食物殘渣和剩余水分屜,將其中部分水濃重新吸收,使殘渣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大腸通過其主津功能參與人體內律灣的生成。
津液的生成是在脾的主導下,由胃、小腸、大腸的參與而共同完成的,但與其他臟腑也不無關系。
總之,津液的生成取決于如下兩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充足的水飲類食物,這是生成津液的物質基礎;其二是臟腑功能正常,特別是脾胃、大小腸的功能正常。其中任何一方面因素的異常,均可導致津液生成不足,引起津液虧乏的病理變化。
(二)津液的輸布
津液的輸布主要依靠脾、肺、腎、肝、心和三焦等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而完成的。
心主血脈“中焦蒸水谷之津液,化而為血,獨行于經隧”(《侶山堂類辨•辨血》)?!敖蛞汉驼{,變化而赤為血”(《靈樞•癰疽》)。心屬火,為陽中之太陽,主一身之血脈。津液和血液賴心陽之動力,方能正常運行,環周不休。
脾氣散精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通過其轉輸作用,一方面將津液上輸于肺,由肺的宣發和肅降,使津液輸布全身而灌溉臟腑、形體和諸竅。另一方面,又可直接將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即脾有“灌溉四旁”之功能,所謂“脾主為胃行其津液”(《素問•厥論》)的作用。
肺主行水肺主行水,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肺接受從脾轉輸而來的津液之后,一方面通過宣發作用將津液輸布至人體上部和體表,另一方面,通過肅降作用,將津液輸布至腎和膀胱以及人體下部形體。
腎主津液“腎者水臟,主津液:”(《素問•逆調論》)。腎對津液輸布起著主宰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腎中陽氣的蒸騰氣化作用,是胃“游溢精氣”、脾的散精、肺的通調水道,以及小腸的分別清濁等作用的動力,推動著津液的輸布。二,由肺下輸至腎的津液,在腎的氣化作用下,清者蒸騰,經三焦上輸于肺而布散于全身,濁者化為尿液注入膀胱。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使氣機調暢,三焦氣治,氣行則津行,促進了津液的輸布環流。
三焦決瀆三焦為“決瀆之官”,氣為水母,氣能化水布津,三焦對水液有通調決瀆之功,是津液在體內流注輸布的通道。
津液的輸布雖與五臟皆有密切關系,但主要是由脾、肺、腎和三焦來完成的。脾將胃腸而來的津液上輸于肺,肺通過宣發肅降功能,經三焦通道,使津液外達皮毛,內灌臟腑,輸布全身。
(三)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排泄與津液的輸布一樣,主要依賴于肺、脾、腎等臟腑的綜合作用,其具體排泄途徑為:
汗、呼氣肺氣宣發,將津液輸布到體表皮毛,被陽氣蒸騰而形成汗液,由汗孔排出體外。肺主呼吸,肺在呼氣時也帶走部分津液(水分)。
尿液為津液代謝的最終產物,其形成雖與肺、脾、腎等臟腑密切相關,但尤以腎為最。腎之氣化作用與膀胱的氣化作用相配合,共同形成尿液并排出體外。腎在維持人體津液代謝平衡中起著關鍵作用,所以說:“水為至陰,其本在腎”。
糞大腸排出的水谷糟粕所形成的糞便中亦帶走一些津液。腹瀉時,大便中含水多,帶走大量津液,易引起傷津。
綜上所述,津液代謝的生理過程,需要多個臟腑的綜合調節,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為要,故曰:“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景岳全書•腫脹》)。若三臟功能失調,則可影響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過程,破壞津液代謝的平衡,從而導致津液生成不足,或環流障礙,水液停滯,或津液大量丟失等病理改變。其中,尤以腎的功能最為關鍵。故曰:“腎者水臟,主津液”(《素問•逆調論》)。津液生成不足或大量丟失而傷津化燥,甚則陰液虧虛,乃至脫液亡陰,其治宜滋液生津、滋補陰液、斂液救陰。津液停聚則為濕、為飲、為水、為痰,其治當以發汗、化濕、利濕(尿)、逐水、祛痰為法。
小編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