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要點:足陽明胃經、穴


足陽明胃經、穴 $lesson$
1.經脈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地倉、頰車、下關、頭維、天樞、歸來、足三里、上巨虛、豐隆、內庭
一、經脈循行
經脈循行:起于鼻翼兩側(迎香),上行到鼻根部,與旁側足太陽經交會,向下沿著鼻的外側,進入上齒齦內,回出環繞口唇,向下交會于承漿處,再向后沿著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頜大迎處,沿著下頜角頰車,上行耳前,經過上關(足少陽經),沿著發際,到達前額(神庭)。
5條支脈:
1面部支脈: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2缺盆部直行的經脈:經乳頭,向下挾臍旁,進入少腹兩側氣沖。
3胃下口部支脈:沿腹里向下至氣沖會合,再由此下行至髀關,抵伏兔,環球網校整理下膝蓋,沿脛骨內側前緣,下經足跗,入第二足趾外側端(厲兌)。
4脛部支脈:從膝下三寸(足三里)處分出,進入足中趾外側端。
5足跗部支脈:從跗上(沖陽)分出,入足大趾內側端(隱白),接足太陰脾經。
二、主治概要
1胃腸病,2頭面五官病,3神志病,4皮膚病,5熱病,6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
1.地倉
[定位]口角旁0.4寸。
[主治]口眼歪斜、流誕、牙痛頰腫等局部病證。
2.頰車
[定位]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按之凹陷處,咀嚼時咬肌隆起處。
[主治]口眼歪斜、頰腫、齒痛、牙關不利等局部病證。
3.下關
[定位]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1面口病證:牙關不利、三叉神經痛、齒痛、口眼歪斜。2耳部疾患:耳鳴、耳聾。
4.頭維
[定價]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頭目病證:頭痛、目眩、目痛。
5.天樞(大腸募穴)
[定位]臍旁2寸。
[主治]1腸胃病證: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2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
6.歸來
[定位]臍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1少腹疼痛、疝氣。2婦科疾患: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帶下。
7.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主治]1胃腸病證: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肚腹三里留”)2下肢痿痹癥。3心神病:癲狂。4外科疾患:乳癰、腸癰腳氣。6虛勞,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8.上巨虛(大腸下合穴)
[定位]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 1胃腸病證:腸鳴、腹痛、痢疾、便秘。2下肢痿痹。
9、豐隆(絡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
[主治]1痰飲病證:咳嗽痰多。2頭痛、眩暈。3癲狂。4腹脹,便秘。5下肢痿痹。
10.內庭(滎穴)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間的縫紋端。
[主治]1五官熱性病證:齒痛、咽喉腫痛、鼻衄。2胃腸病證:胃痛吐酸、腹痛、腹脹、痢疾、泄瀉、便秘。3足背腫痛。4熱病。
A1型例題
1.“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的經脈是[ ]
A. 手陽明大腸經 B.足陽明胃經 C.手大陽小腸經 D.足太陽膀胱經 E.足少陽膽經
答案:B
2.位于犢鼻下3寸的腧穴是[ ]
A. 足三里 B.上巨虛 C.下巨虛 D.條口 E.豐隆
答案:A
3.能用于治療咳嗽痰多的腧穴是[ ]
A. 豐隆 B.解溪 C.內庭 D.厲兌 E.陷谷
答案:A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