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傳染病學輔導:傳染病的癥狀和體征
更新時間:2010-08-06 10:33:30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傳染病的常見的癥狀與體征
1)發熱 發熱可以由感染性的原因,也可以由非感染性 (如腫瘤、風濕性疾病、血液病)原因所引起。
在感染性發熱中,急性傳染病占重要地位。傳染病的發熱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a.體溫上升期 體溫可驟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戰,見于瘧疾、登革熱等,亦可緩慢上升,呈梯形曲線,見于傷寨、副傷寒等。b.極期,體溫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續數天至數周。c.體溫下降期,體溫可緩慢下降,幾天后降至正常,如在傷寒、副傷寒,亦可在一天之內降至正常,如敗血癥,此時多伴有大量出汗。
熱型是傳染病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鑒別診斷意義。常見熱型有,1.稽留熱24h體溫相差不超過l℃,見于傷寒、斑疹傷寒等。2.弛張熱,24h體溫相差超過l℃,但最低點未達正常,見于傷寒緩解期、流行性出血熱等。3.間歇熱,24h內體溫波動于高熱于常溫之下,見于瘧疾、敗血癥等,又稱為敗血癥型熱。4.回歸熱,驟起高熱,持續數日,高熱重復出現,見于回歸熱、布氏菌病等;在多次重復出現,并持續數月之久時,稱為波狀熱。5.馬鞍熱,發熱數日,退熱1日,又再發熱數日,見于登革熱。
2) 皮疹 許多傳染病在發熱的同時伴有皮疹,稱為發疹性傳染病。如水痘、風疹、天花、猩紅熱。
3) 毒血癥狀 病原體的各種代謝產物,包括細菌毒素在內,可引起除發熱以外的多種癥狀如疲乏、全身不適、厭食、頭痛、肌肉、疼痛等。嚴重者可有意識障礙、腦膜刺激癥、中毒性腦病、感染性休克等表現,有時還可引起肝、腎損害,表現為肝、腎功能的改變。
4)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反應 在病原體及其代謝產物的作用下,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可出現充血、增生等反應,臨床上表現為肝、脾和淋巴結的腫大。
- 2010年醫師綜合筆試準考證領取時間匯總
- 網校09年醫師資格考試輔導通過率
- 2010醫師實踐技能考試成績查詢與反饋
- 2010年醫師資格考試四大變革
- 2010年醫師資格搜狐訪談實錄
- 2010醫師考試時間9月11~12 日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