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中醫診斷學]輔導:問二便(1)
更新時間:2010-07-09 14:36:14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中醫基礎[中醫診斷學]輔導:問二便
(一)大便
1.便次異常
(1)便秘:胃腸積熱,或陽虛寒凝,或氣血陰津虧損,或腹內瘕塊阻結等,可導致腸道燥化太過,腸失濡潤,或推運無力,傳導遲緩,氣機阻滯而成便秘。
(2)泄瀉:又稱腹瀉。外感風寒濕熱疫毒之邪,或飲食所傷,食物中毒,癆蟲或寄生蟲積于腸道,或情志失調,肝氣郁滯,或久病脾腎陽氣虧虛等,均可導致。
2.便質異常
(1)完谷不化:病久體弱者見之,多屬脾虛、。腎虛;新起者多為食滯胃腸。
(2)溏結不調:多因肝郁脾虛,肝脾不調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屬脾虛。
(3)膿血便:又稱大便膿血。多見于痢疾和腸癌。
(4)便血:多因脾胃虛弱,氣不統血,或胃腸積熱、濕熱蘊結、氣血瘀滯等所致。若血色暗紅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狀者,謂之遠血,多見于胃脘等部位出血。若便血鮮紅,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者,謂之近血,多見于內痔、肛裂、息肉痔及鎖肛痔(直腸癌)等肛門部的病變。
3.排便感異常
(1)肛門灼熱:多因大腸濕熱,或熱結旁流,熱迫直腸所致。
(2)里急后重: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時窘迫不暢,肛門重墜,便意頻數的癥狀常見于濕熱痢疾。
(3)排便不爽:指排便不通暢,有澀滯難盡之感的癥狀。瀉下如黃糜而黏滯不爽者,多因濕熱蘊結大腸;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因肝郁脾虛;腹瀉不爽,大便酸腐臭穢者,多因食積化腐,腸道氣機不暢所致。
- 2010年醫衛類教學研討會醫師老師視頻匯總
- 網校09年醫師資格考試輔導通過率
- 2010醫師實踐技能考試成績查詢與反饋
- 2010年醫師資格考試四大變革
- 2010年醫師資格搜狐訪談實錄
- 2010醫師考試時間9月11~12 日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