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中醫師考試復習資料:中醫藥治腫瘤促康復


中醫藥適應于各種中晚期惡性腫瘤病人的治療,尤其對肺癌、肝癌、大腸癌、以及某些婦科腫瘤等,具有良好的療效;與手術、放、化療的配合治療;術后及放化療后的康復治療;防止復發、轉移的鞏固治療。因此,中醫藥可以促進腫瘤患者的康復。
“人瘤共存”維護患者生存質量
大部分腫瘤患者發現病情時已為中晚期,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僅對部分患者有效,相當的部分腫瘤患者,現代醫學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臨床癥狀。
中醫治療腫瘤,從整體觀念出發,將癌腫看成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現;治療時注意考慮全身的整體情況與局部瘤體的關系。在疾病早中期即身體邪盛正未衰時,以攻為主辨證治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以毒攻毒,抑制腫瘤的生長;并與現代治療手段配合治療。在疾病中晚期,正氣已損,邪氣囂張,扶正培本治療,寓攻于補。通過“人瘤共存”的治療方式,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
中醫藥減輕放、化療副反應
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是腫瘤治療的常用手段,但放、化療導致的毒副反應常使患者難以承受。中醫藥在與放、化療的配合治療中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放射治療是以高能射線攻擊局部腫瘤,其導致的機體損害中醫稱之為“火邪熱毒”。臨床證實中醫藥治療可以減輕放療副反應,同時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腫瘤的化學藥物治療,由于缺乏其選擇性,對機體的正常組織產生一定的損害。臨床及實驗證明,中醫藥與化學藥物的配合能夠減輕消化、血液等多個系統發生的副反應,增強對腫瘤組織的抑制或殺滅作用。
心理治療促進身體康復
中醫病因學強調“七情”是主要內傷致病因素,“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現代心理學揭示心理因素與惡性腫瘤的發生關系密切。心理康復實現的方法首先是樹立信心。癌癥患者死亡中,有1/3是由于心理恐懼而造成的。許多患者及家屬錯誤地認為腫瘤是“不治之癥”,導致患者產生消極情緒:心灰意冷,放棄求生欲望。結果患者丟失了調動身體體內的防御力量,導致人體的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使病情迅速發展。臨床常見不同患者,治療方法相同,病情的輕重相仿,治療結果卻大相徑庭。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