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試題(一)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試題(一)
一、A1型題(每一道考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專著是
A.《五十二產病方》
B.《神農本草經》
C.《黃帝內經》
D.《中藏經》
E.《傷寒論》
答案:C
2. 中醫四大經典著作環球整理是
A.《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
B.《黃帝內經》、《傷寒論》、《類經》、《難經》
C.《素問》、《靈樞》、《神農本草經》、《傷寒論》
D.《黃帝內經》、《類經》、《難經》、《脈經》
E.《素問》、《靈樞》、《神農本草經》、《中藏經》
答案:A
解析:補充一些醫史方面的知識:
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我國醫學文獻中現存較早的一部典籍―《黃帝內經》。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在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后經過晉代醫家王叔和的整理,把它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傷寒論》確立了六經辨證的綱領,并為后世中醫診斷學的八綱辨證奠定了基礎。書中記載了113方,使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密切結合,形成了理、法、方、藥的體系。《金匱要略》以臟腑的病機理論進行證候分類,記載了四十多種病,并發展了病因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典籍。該書共收載藥物365種,分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個等級。它系統總結了秦漢時期民間用藥的知識和經驗,對后世藥物學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晉代王叔和總結了前人的脈學知識,著成了《脈經》,對脈學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晉代的皇甫謐編著的《針灸甲乙經》,是中國最早的針灸專著。
隨代巢源方等人編著的《諸病源候論》是中醫第一部病理學專著。
唐代的蘇敬等人編纂的《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藥典著作,比歐洲紐倫堡藥典早800多年。
唐代孫思邈編著的《千金要方》和王燾編著的《外臺秘要》,是兩部綜合性的醫學參考書,書中收集大量的醫療方法和有效的方劑。
宋代陳自明編著的《婦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內容豐富總結性的婦產科專著。
兒科方面,宋代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是最早的一部兒科專著。
金元時期,涌現出了各具特色的醫學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劉完素、李杲、張從正和朱震亨,后人尊之為金元四大家。
劉完素發展了《內經》的病機和運氣學說,提出了“火熱論”,認為百病多生于“火”,治療主張以寒涼為主,后世稱他為“寒涼派”。環球整理
張從正認為凡病皆因“邪”而生,極力主張治療以驅邪為主,反對濫用補藥,稱之為“攻下派”。
李杲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治療以補益脾胃為主,被譽為“補土派”或“脾胃派”。
朱震亨提出“郁證”和“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思想,治療比較推崇解郁和養陰類藥物,后世醫家尊之為“養陰派”。
明代張景岳提出了溫補脾腎的主張,慎用寒涼藥物,稱之為“溫補派”。
明清時期,治療外感熱病有了發展,形成了著名的“溫病學派”。明代醫家吳又可寫成的《溫疫論》提出了“癘氣”學說,首先對傳染性熱病的病因學及治療方法提出了較完整的學術見解,為溫病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葉天士著《溫熱病篇》(衛氣營血辨證),吳鞠通著《溫病條辨》(三焦辨證),薛生白著《濕熱病篇》,以及王孟英著《溫熱經緯》等,系統地總結了明清時期有關外感傳染性熱病的發病規律,創立了溫熱病辨證論治法則。
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載藥1892種,是對16世紀前的中國藥物學的全面總結,在中國和世界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朱肅等人編纂的〈普濟方〉,廣收博采,載方61139首,是研究方劑學的寶貴資料之一。
明清時期出現了大批集成性醫學著作。如王肯堂的《證治準繩》,龔廷賢的《壽世保元》,張景岳的〈景岳全書〉,吳謙的〈醫宗金鑒〉等,這一綜合集成趨勢,是對歷代醫學各領域諸多進展總結歸納所促成的。
3. 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是
A.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B.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C.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D.異病同治和同病異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 中醫精氣神學說中“神”的含義是指
A.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識環球整理
C.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
D.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5. 中醫精氣神學說的“精”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D.腎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6. 陰陽學說較準確的說法是
A.中醫的經典理論
B.我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
C.對立統一的世界觀
D.唯物論
E.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
答案:E
7. 五行學說認為病情較重的色脈關系是
A.色與脈的五行屬性相符
B.色與脈的五行屬性相生
C.客色勝主色
D.色與脈的五行屬性相克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根據色與脈的生克關系判斷疾病的預后。“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疾已矣。”(《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如肝病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得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即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預后不良;若得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預后良好。
五行 五臟 五脈
木 肝 弦
火 心 洪
土 脾 緩
金 肺 浮
水 腎 沉
8. 主要體現按五行學說確立抑強扶弱兼用治則的治法是
A.抑木扶土法
B.佐金平木法
C.培土制水法
D.瀉南補北法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根據相克關系確定治療原則,主要為“抑強扶弱”。抑強可用于相克太過。如肝氣橫逆,犯胃克脾,出現肝脾不調、肝胃不和之證,稱為木旺克土,以疏肝平肝為主。或者木本克土,反為土克,稱為反克,亦叫反侮,如脾胃濕熱或寒濕壅滯,影響肝的條達,當以運脾和胃為主。抑制其強者,則被克者的機能自然易于恢復。扶弱可用于相克不及,如肝之虛,影響脾胃健運,稱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為主,兼顧健脾,以加強雙方的機能。
根據相克規律確定治療方法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瀉南補北法。
注意:這一考題在這里是單選題,A為最佳答案。如果是多選題,可以選ABCD。
9. 區別事物陰陽屬性的"征兆"是環球整理
A.日與月
B.天與地
C.水與火
D.升與降
E.左與右
答案:C
解析:“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這是內經的原話。注意在考試中會有一些經典的內容。
10. 形神關系的確切表述是
A.精能生神
B.神附于形
C.神為形主
D.形為神宅
E.形與神俱
答案:E
解析:中醫的整體觀包括人體自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環境相統一。人體自身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基于兩種基本觀點:一是“五臟一體觀”,即認為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聯絡六腑、五體、五官等,將人體聯結為一個結構上的統一體;而精、氣、血、津液貯藏和運行于臟腑經絡形體官竅之間,不但作為營養物質支持了它們的功能活動,并作為中介物質加強了它們之間的聯系。二是“形神一體觀”,即認為形體產生精神,精神主宰形體,形神合一是人體健康的保證。
11. 肺的陰陽屬性是
A.陽中之陽
B.陽中之陰
C.陰中之陽
D.陰中之陰
E.以上均非
答案:B
解析:本題的考點是陰陽用于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根據陰陽對立統一的觀點,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體內部充滿著陰陽對立統一的關系。人體一切組織結構,既是有機聯系的,又可以劃分為相互對立的陰陽兩部分。
陽 上半身 背部 肢體外側 體表 氣 腑 心肺 心陽
陰 下半身 腹部 肢體內側 體內 血津液 臟 肝脾腎 心陰
另外:五臟還可分陰陽
心 肺 肝 脾 腎
陽中之陽 陽中之陰 陰中之陽 陰中之至陰 陰中之陰
12. 根據“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的法則,治宜:
A.熱者寒之
B.寒者熱之
C.壯水制火
D.益火消陰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3. 根據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以下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心火不足,腎水可乘之環球整理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過亢,可以反侮肺金
E.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
答案:D
14. 金氣不足,反為木氣所衰,屬于
A.已所不勝,侮而乘之
B.已之所勝,輕而侮之
C.制已所勝
D.侮所不勝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5.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是指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答案:A
16. 按五行生克規律,五味入五臟,多食苦則傷
A.心 B.肺 C.肝 D.脾 E.腎
答案:A
17. 除外下列那一項,均為五臟具有的共同特點
A.實而不能滿
B.藏精氣而不瀉
C.可行氣于腑
D.實體性器官
E.病則多虛證
答案:A
18. “命門之火”是指
A.肺陽B.心陽C.肝陽D.腎陽E.脾陽
答案:D
19. 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關系著
A.情志活動
B.調氣機暢
C.運行血液
D.消化功能
E.疏通水道
答案:B
20. 對全身各臟腑起著溫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衛陽 B.肺氣 C.心陽 D.胃氣 E.腎陽
答案:E
21. “水火之宅”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
答案:E
22. 疾病的發生歸結到一點,這就是人體
A.感受了外邪
B.陰陽失調
C.先天稟賦不足
D.正氣虛衰
E.生理功能衰減
答案:B
23. 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
A.元氣B.宗氣 C.營氣D.衛氣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24. 導致津液輸布障礙,水濕痰飲內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肺的宣發肅降失職 B.脾的運化功能失健
C.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D.腎的主水功能失調 E.三焦疏通水道不利
答案:B
25. 下述哪一點不屬淤血致病的臨床表現
A.唇甲色淡
B.肌膚甲錯
C.刺痛拒按
D.出血,紫紺
E.腫塊固定
答案:A
26. 心與肺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A.氣血互用方面
B.氣機升降方面 C.血液運行方面
D.精神互養方面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27. 扶正法邪同時并用的原則環球整理是
A.先扶正后祛邪
B.扶正祛邪同時并重
C.以扶正為主,益顧祛邪
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28. 以下那一種屬于從治法
A. 熱者寒之 B.寒者熱之 C.以補開塞
D.以補治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29. 臨床病證的虛實,主要取決于
A.正氣的強弱
B.正邪的消長
C.陰陽的盛衰
D.氣血的盛衰
E.氣機的失調
答案:B
30. 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取決于
A.發病的時間
B.病邪的性質
C.正氣的強弱
D.病變的部位
E.治療的方法
答案:C
31. 《傷寒論》中“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通脈四逆湯主之”,屬下列那一種治法
A.寒者熱之
B.熱者寒之
C.寒因寒用
D.熱因熱用
E.通因通用
答案:D
答案:C
二、A2型題(每一道考是以一個小病例出現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32. 某男,56歲。睪丸墜脹冷痛,右側少腹時痛,痛引會陰部,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弦有力。臨床診斷最有可能是
A.腎陽虛證
B.腎氣不固證
C.寒滯肝脈證
D.肝氣郁結證
E.寒濕下注證
答案:C
33. 某男,8歲。每晚遺尿,面白神疲,形體瘦小,舌淡嫩苔少,脈弱。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A.腎陽虛證
B.腎陰虛證
C.腎氣不固證
D.腎不納氣證
E.腎精不足證
答案:C
34. 某男,23歲。面目一身俱黃,色鮮如桔色,納呆、惡心,脘脹、脅痛、脅下有痞塊,小便黃少,大便溏薄,舌紅苔黃膩,脈弦數。臨床診斷最可能環球整理是
A.濕熱蘊脾證
B.肝膽濕熱證
C.寒濕困脾證
D.大腸濕熱證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35. 某女,18歲。半年前失戀后精神抑郁,時喃喃自語,哭笑無常,痰多胸悶,舌苔白膩,脈弦滑,臨床診斷最有可能是
A.痰迷心竅證
B.肝氣郁結證
C.心火亢盛證
D.痰火擾心證
E.膽郁痰擾證
答案:A
36. 某男,42歲。胃痛已十余年,多在受涼或吃冷食后發作,疼痛較劇烈,喜按喜熱,食欲尚好,大便正常,舌淡苔白潤,脈沉弦,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A.胃寒證
B.脾陽虛證
C.脾氣虛證
D.寒濕困脾證
E.胃氣虛證
答案:A
37. 某男,35歲。長期胃脘隱痛、喜溫喜按,面白,神疲乏力,近日伴見鼻流清涕,微熱,惡風。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A.實中夾虛證
B.虛中夾實證
C.虛實并重證
D.里虛證
E.里實證
答案:B
38. 某女,52歲。患過敏性鼻炎已近十年,每遇氣溫變化即鼻塞流清涕,噴嚏不斷,平素怕冷,面白,氣短、自汗,舌淡苔白,脈沉細。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A.腎陽虛證
B.肺氣虛證
C.肺腎氣虛證
D.風寒犯肺證
E.以上全都不是
答案:B
39. 某男,29歲。脘悶不舒,納呆惡心,時吐痰涎,頭暈目眩,苔膩,脈滑,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A.飲停于胃證
B.痰阻于胃證
C.痰迷心竅證
D.痰停經絡證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40. 某男,70歲。患有"冠心病"十年。今上午突然心痛劇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潤,脈微欲絕。臨床診斷最可能環球整理是
A.心陽虛證
B.心脈痹阻證
C.心氣虛證
D.亡陽證
E.心陽暴脫證
答案:E
41. 某男,65歲。肝硬化已三年,現腹脹如鼓,四肢消瘦,神疲乏力。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A.虛中夾實證
B.實中夾虛證
C.虛實并重證
D.里實證
E.里虛證
答案:C
三、B型題(以下提供了若干組考,每組考共同使用在考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關系密切的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A.體質因素
B.精神刺激
C.工作環境
D.氣候因素
E.精神狀態
42.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指出與防病關系密切的因素是
43. "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其中指出與發病關系密切的因素是
答案:EA
A.風
B.寒
C.濕
D.燥
E.火
44. 易致腫瘍的邪氣是
45. 易阻遏氣機的邪氣是
答案:EC
A.督脈
B.任脈
C.沖脈
D.帶脈
E.維脈
46. 與女子妊娠關系密切,主胞胎的環球整理是
47. 與婦女月經關系密切的是
答案:BC
A.臟腑病機
B.經絡病機
C.內生五邪
D.氣血失常
E.陰陽失調
48. 由于經氣升降逆亂,而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導致氣血的上逆或陷下而致病,此病機屬于
49. 由于經氣不利,影響氣血的運行,累及所絡屬之臟腑以及經絡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此病機屬于
答案:BB
A.表寒證
B.真寒假熱證
C.虛寒證
D.實寒證
E.亡陽證
50. 脘腹冷痛拒按,大便秘結,多見于
51. 脘腹冷痛喜按,大便溏軟,多見于
答案:DC
A.真寒假熱
B.真熱假寒
C.真實假虛
D.真虛假實
E.不虛不實
52. 熱結腸胃,痰食壅積,以致經脈阻滯,氣血不能暢達,致倦怠懶言,身體羸瘦,脈象沉細,此為
53. 臟腑虛衰,氣血不足,運化無力,致腹部脹滿,呼吸喘促,二便閉澀等,此為
答案:CD
A.風淫證
B.暑淫證
C.寒淫證
D.濕淫證
E.火淫證
54. 發熱、汗出,口渴,疲乏,舌紅,脈虛數,多見于
55. 脘腹冷痛,嘔吐腹瀉,多見于環球整理
答案:BC
A.表寒里熱證
B.表熱里寒證
C.上寒下熱證
D.上熱下寒證
E.真寒假熱證
56. 胃脘冷痛,牙齦紅腫熱痛,多見于
57. 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苔門,面赤口渴,多見于
答案:DE
A.表熱證
B.真熱假寒證
C.虛熱證
D.實熱證
E.亡陰證
58. 發熱,煩渴,熱汗淋漓,脈疾無力,多見于
59. 發熱,煩渴、大汗出,脈洪數有力,多見于
答案:ED
A.痿軟
B.強硬
C.吐弄
D.短縮
E.胖舌
60. 熱盛傷津動風多見
61. 心脾有熱,多見
答案:DC
A.整體觀念 B.望聞問切
C.四診合參 D.同病異治
E.三因論治
61.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有
62.同一病人在疾病發展不同階段應用的治療原則環球整理是
答案:AD
A.小腸 B.大腸
C.膀胱 D.膽
E.胃
63.與肝互為表里的是
64.與心互為表里的是
65.與脾互為表里的是
66.與肺互為表里的是
67.與腎互為表里的是
答案:DAEBC
A.血虛氣虧 B.氣隨血脫
C.氣虛血滯 D.氣不攝血
E.氣虛血少
68.氣不能生血則會出現
69.氣的推動作用減弱則會出現
70.氣的固攝作用減弱則會出現
71.大出血時則會出現少氣乏力的表現是由于
答案:ECDB
A.風邪 B.寒邪
C.暑邪 D.濕邪
E.火邪
72.氣短乏力,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見于感受
73.“肝風內動”可見于感受
74.風疹可見于感受
75.下肢水腫明顯可見于感受
76.肢體屈伸不利可見于感受
答案:CEADB
A.損其有余 B.熱者寒之
C.陽中求陰 D.補其不足
E.陽病治陰
77.陰陽偏勝的治療原則環球整理是
78.陰陽偏衰的原則是
79.實熱證的治療原則是
80.虛熱證的治療原則是
答案:ADBE
A.肝 B.心
C.脾 D.肺
E.腎
81.“后天之本”指的是
82.“先天之本”指的是
83.“氣之主”為
答案:CED
A.頭 B.足
C.手 D.背
E.胸腹
84.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相交于
85.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相交于
86.手三陰經與足三陰經相交于
答案:ACE
A.肌膚水腫,無汗,身體疼痛環球整理
B.胸脅脹滿,咳唾引痛
C.胸悶,咳喘,不能平臥,其形如腫
D.喉中有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E.腸鳴瀝瀝有聲
87.飲留胸脅則見
88.飲在胸膈則見
89.飲留腸間則見
90.飲溢肌膚則見
答案:BECA
A.肝 B.心
C.脾 D.腎
E.胃
91.“喜燥而惡濕”的臟腑是
92.“喜潤而惡燥”的臟腑是
答案:CE
A.氣化作用 B.固攝作用
C.防御作用 D.溫煦作用
E.推動作用
93.人體正常體溫的恒定靠氣的
94.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是氣的何種功能
95.患者病后,機體能早日康復是與氣的何種功能有關
96.使汗液、尿液、唾液、胃液等正常分泌和排泄的氣的功能
答案:DACB
A.氣滯 B.氣閉
C.氣脫 D.氣陷
E.氣逆
97.氣的外出受阻稱之為
98.氣的流通障礙稱之為
99.氣的上升運動過強或下降運動不及稱之為
100.氣的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過強稱之為
答案:BAED
最新資訊
- 2018年醫師實踐技能考試中醫辨證論治病例模擬題:腸癰2017-10-25
- 2014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試題及答案匯總2014-07-02
- 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各地區考試真題62013-07-03
- 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各地區考試真題52013-07-03
- 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各地區考試真題42013-07-03
- 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各地區考試真題32013-07-03
- 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各地區考試真題22013-07-02
- 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各地區考試真題12013-07-02
- 上海2013年醫師實踐技能考試題32號題2013-07-02
- 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真題第二站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