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筆試二試高頻考點(痹證的中醫辨證治療)
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筆試二試高頻考點:
痹證的中醫辨證治療
1.風寒濕痹
(1)行痹
證候主癥: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見有惡風、發熱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緩。
證機概要:風邪兼夾寒濕,留滯經脈,閉阻氣血。
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代表方:防風湯加減。
(2)痛痹
證候主癥:肢體關節疼痛,痛勢較劇,部位固定,遇寒則痛甚,得熱則痛緩,關節屈伸不利,局部皮膚或有寒冷感,舌質淡,舌苔薄白,脈弦緊。
證機概要:寒邪兼夾風濕,留滯經脈,閉阻氣血。
治法:散寒通絡,祛風除濕。
代表方:烏頭湯加減。
(3)著痹
證候主癥:肢體關節、肌肉酸楚、重著、疼痛,腫脹散漫,關節活動不利,肌膚麻木不仁,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濡緩。
證機概要:濕邪兼夾風寒,留滯經脈,閉阻氣血。
治法: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代表方:薏苡仁湯加減。
2.風濕熱痹
證候主癥:游走性關節疼痛,可涉及一個或多個關節,活動不便,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得冷則舒,可有皮下結節或紅斑,常伴有發熱、惡風、汗出、口渴、煩躁不安等全身癥狀,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浮數。
證機概要:風濕熱邪壅滯經脈,氣血閉阻不通。
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湯或宣痹湯加減。
3.痰瘀痹阻證
證候主癥:痹證日久,肌肉關節刺痛,固定不移,或關節肌膚紫暗、腫脹,按之較硬,肢體頑麻或重著,或關節僵硬變形,屈伸不利,有硬結、瘀斑,面色黯黧,眼瞼浮腫,或胸悶痰多,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
證機概要:痰瘀互結,留滯肌膚,閉阻經脈。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絡。
代表方:雙合湯加減。
4.肝腎虧虛證
證候主癥:,痹證日久不愈,關節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軟,或畏寒肢冷,陽痿,遺精,或骨蒸勞熱,心煩口干,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或少津,脈沉細弱或細數。
證機概要:肝腎不足,筋脈失于濡養、溫煦。
治法:培補肝腎,舒筋止痛。
代表方:獨活寄生湯加減。
正準備備考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二試的小伙伴們要仔細閱讀、了解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筆試二試高頻考點(痹證的中醫辨證治療)”的內容。做好考試準備工作,不要錯失第二次機會。大家還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環球網校將為大家發布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二試考試安排、準考證打印等更多內容。此外,環球網校老師們還為大家準備了中醫執業醫師筆試備考資料,大家趕快點擊下方按鈕下載收藏吧。
最新資訊
- 2024年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第一站:病證選方歌訣(一)2024-05-15
- 考生注意:2024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已發布2024-02-04
- 重要通知!2024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全面開售!2023-12-19
- 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之針灸穴位匯總(五)2023-11-16
- 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之針灸穴位匯總(四)2023-11-03
- 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之針灸穴位匯總(三)2023-10-30
- 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之針灸穴位匯總(二)2023-10-25
- 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之針灸穴位匯總(一)2023-10-24
- 2023年中醫執業醫師??伎键c:流行病學特征2023-05-01
- 2023年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精講:特定穴之八脈交會穴與八會穴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