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2018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精華


2018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終于公布了,環球網校提醒各位準備參加2018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們知曉,并盡快投入復習中!下面環球網校分享“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2018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精華”內容如下,請廣大考生及時關注:
相關推薦:2018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一)臨床特點
多以緩慢、隱襲方式發病。受累關節以腕關節、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最常見,其次為足、膝、踝、肘、肩、頸、顳頜及髖關節。
(二)關節表現
1.晨僵 經夜間休息后,晨起時受累關節出現較長時間的僵硬、膠黏著樣感覺,一般持續1小時以上。其持續時間長短反映滑膜炎癥的嚴重程度。
2.疼痛與壓痛 疼痛及壓痛往往是出現最早的表現。最常出現的部位為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其次是趾、膝、踝、肘、肩等關節。多呈對稱性、持續性,但時輕時重。
3.腫脹 呈對稱性,以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膝關節最常受累。
4.關節畸形 多見于較晚期患者,可為關節骨質破壞造成的纖維性強直或骨性強直,也可為關節周圍肌腱、韌帶受損,肌肉痙攣或萎縮,致使關節不能保持正常位置,而出現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常見的有手指關節的尺側偏斜、鵝頸樣畸形,紐扣花畸形等。
5.關節功能障礙 美國風濕病學會將其分為4級:①Ⅰ級:能照常進行日常生活和工作;②Ⅱ級:能生活自理,并參加一定工作,但活動受限;③Ⅲ級:僅能生活自理,不能參加工作和其他活動;④Ⅳ級:生活不能自理。
(三)關節外表現
類風濕結節 是本病較特異的皮膚表現,多在關節的隆突部位及皮膚的受壓部位,常提示疾病處于活動階段。
類風濕血管炎 重癥患者可見出血性皮疹,或指(趾)端壞疽、皮膚潰瘍、鞏膜炎等。
肺 多伴有咳嗽、氣短癥狀,并有X線片異常改變。
心臟 可伴發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內膜炎。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