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的臨床特點-2017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病案分析輔導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時間為2017年6月17日-6月23日,具體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醫師資格考試領導小組組織實施。為方便考生復習,環球網校分享“發熱的臨床特點-2017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病案分析輔導”。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中醫病歷病案學習匯總
1.發熱的分度根據體溫的高低不同(環球網校提供發熱的臨床特點-2017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病案分析輔導),將發熱分為如下四度:
(1)低熱:溫度為37.3~38℃
(2)中等熱:溫度為38.1~39℃
(3)高熱:溫度為39.1~41℃
(4)超高熱:溫度為41℃以上
2.發熱的臨床過程與特點、常見熱型及臨床意義自發病起可分為前驅期、體溫上升期、高熱期和體溫下降期:
(1)前驅期:根據發熱病因的不同,此期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不等,表現各異,多數為全身不適、乏力、頭痛、四肢酸痛和食欲不振等。
(2)體溫上升期:有驟升和漸升之別,體溫驟升者常伴有寒戰,見于肺炎球菌肺炎和瘧疾等;漸升者則開始先呈低熱,數天內上升到高熱,見于傷寒等。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時間為2017年6月17日-6月23日,具體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醫師資格考試領導小組組織實施。為方便考生復習,環球網校分享“發熱的臨床特點-2017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病案分析輔導”。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中醫病歷病案學習匯總
(3)高熱期:指發熱的最高階段,可見皮膚潮紅而灼熱,呼吸和心跳加速等。其持續時間隨病因不同而異,如瘧疾僅數小時,肺炎球菌肺炎為數天(環球網校提供發熱的臨床特點-2017中醫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病案分析輔導),而傷寒可達數周。其體溫曲線即熱型亦因病因不同而異,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殊熱型,但由于抗生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和解熱藥的應用及個體的差異等原因,有時熱型可不典型。常見的熱型如下:①稽留熱:體溫持續在39~40℃以上達數天或數周,24小時內波動范圍不超過1℃。見于肺炎球菌肺炎和傷寒等;②弛張熱:因常見于敗血癥,故又稱敗血癥熱型,體溫常在39℃以上,而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波動范圍達2℃以上,但最低體溫仍高于正常水平。除見于敗血癥外,還可見于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和化膿性炎癥等;③間歇熱:體溫驟升達高峰,持續數小時后,驟降至正常,經過1天至數天后,又驟然升高,如此高熱期與無熱期反復交替發作。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④波狀熱:體溫逐漸升高達39℃或以上,持續數天后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數天后又逐漸上升,如此反復交替發作多次。常見于布氏桿菌病;⑤回歸熱:體溫驟升達39℃以上,持續數天后又驟降至正常水平,數天后又驟然升高,持續數天后又驟降,如此反復發作。可見于回歸熱、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熱等;⑥不規則熱:發熱無一定規律。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炎等。
(4)體溫下降期:此期常表現多汗和皮膚潮濕。有驟降和漸降兩種方式。體溫在數小時內降至正常為驟降,常見于瘧疾、肺炎球菌肺炎和輸血反應等。體溫在數天內降至正常為漸降,常見于傷寒、風濕熱等。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