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 >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行業動態 > 福建省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福建省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更新時間:2017-03-13 15:42:27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763收藏305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福建省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公示期為2017年3月7—13日。有關問題可向省(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衛生計生委、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福建省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公示期為2017年3月7—13日。有關問題可向省(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等有關部門反映。具體內容環球網校分享如下:

關于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的公示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我省(區、市)推薦的國醫大師候選人楊春波、陳民藩,全國名中醫候選人杜建、吳熙、肖定遠等5位同志(按推薦順序排序)有關情況公示如下,公示期為2017年3月7—13日。公示期間,有關問題可向省(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等有關部門反映。

  聯系電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0591-87821785

  省衛生計生委 0591-87851001

  省中醫藥管理局 0591-87851001

  福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衛生計生委 中醫藥管理局

  2017年3月7日

  楊春波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楊春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名譽院長,主任醫師,1934年1月生,1953年1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62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58年1月福建省中醫進修學校畢業, 2013年被評為福建省名中醫,第二、四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他對脾胃學說、溫病學和中醫“證”有較深研究。對中醫學術主張繼承、實踐、求實、探新,認為病之本在脾腎,重氣血與濕熱。創新了脾胃濕熱理論,在國內率先開展脾胃濕熱理論的臨床調查,用多指標現代科技方法,初步揭示該證的現代科學含義,研究結果被廣泛引用;制定了以臨床為基礎的脾胃濕熱證的辨別標準,被中國中西結合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采納。提出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學可稱“胃痞”,被國家標準采納;主張分氣虛濕熱與陰虛燥熱兩證型,用胃炎Ⅰ、Ⅱ號合劑治療;強調益腎的作用。提出溫病分時溫、溫疫、溫毒三類,每類再分溫熱和濕熱兩類;提出乙型腦炎為“疫性暑溫”,分衛氣同病和氣營兩燔2個證型,分別施以清熱解毒、清營解毒為主治療,將死亡率由20%降至2.46%。提出胃病的舌診,主要反映中醫病性,黃膩苔是脾胃濕熱證的金指標。

  他先后培養了柯曉、付肖巖、胡光宏等7名碩士、博士研究生。1997年、2008年,作為全國第二、四批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他分別帶教了黃恒青、柯曉、王文榮、胡光宏四位學術繼承人。弟子們都學有所成,在各自領域均有所建樹,其中黃恒青主任醫師為國家級脾胃病重點專科負責人,福建省中醫藥學會脾胃分會主任委員;柯曉主任醫師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病分會主任委員,福建省脾胃病診療中心、福建省脾胃病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老師。2005年,作為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及經驗傳承研究”百名入選老中醫之一,他對付肖巖、駱云豐、楊永升等7人進行了學術傳授,課題組共整理其學術思想5萬余字、典型醫案30余篇。2006年,他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10年,他被國家中管局批準成為第一批全國名老中醫藥老師工作室老師,對工作室學術繼承人進行學術指導及臨床經驗傳授,出版了《楊春波論醫集》。

  他主持科研課題16項、參與3項,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證治、慢性胃炎證、“脾胃濕熱”證和乙型腦炎辨證分型施治的研究分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三等獎1項,福建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中國中醫研究院協作獎1項。主參編學術著作20部,發表論文116篇。

  他在全國、福建省行業內具有很高的影響和號召力。在擔任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福建中醫學院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院長期間以及任第八、九屆全國人民代表期間,充分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為中醫藥的發展躬體力行、建言獻策。1992年,他先后帶頭組建“福建省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病分會”,匯集八閩中醫脾胃老師,論道脾胃,播種傳薪。2005年他開創“八閩岐黃論壇”,與省內名老中醫、省中醫藥學會、中醫藥大學有關領導和教授、省衛生廳有關領導以及省內多家中醫醫院院長一起,探討、謀劃中醫藥的發展思路。2008年當選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首任會長至今,帶領全國中醫從事消化病的同仁們,為我國中醫消化病的發展貢獻力量。2015年,在他的倡議下,福建中醫藥學會成立了傳承研究分會,為退休的老中醫藥老師提供交流平臺,給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開辟了另一個陣地。

  楊春波同志孜孜不倦地執著于中醫的臨床、教學、科研。他堅信,在黨和政府中醫政策光輝照耀下,中醫藥學必更發揚光大,將為人類的健康、醫學科學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年度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福建省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公示期為2017年3月7—13日。有關問題可向省(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等有關部門反映。具體內容環球網校分享如下:

  陳民藩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陳民藩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主任醫師,1935年12月生,1956年4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60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56年2月福建福州醫士學校中醫學專業畢業,大專學歷,2013年被評為福建省名中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以及“第二、四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陳民藩教授主要學術思想有:1.注重地區、季節、體質變化,肛腸疾病病位屬下焦,多為濕熱下注而致。2.重視顧護“脾胃之氣”。3.強調整體觀念,內治外治并重,辨證辨病結合。4.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重在創新,療法應用有常有變。5.手術手法輕巧細致,重視非觀血療法、少損傷療法的應用。6.肛腸疾病防治并重,預防為先。7.選方用藥內外并重,內治法多從濕熱論治。

  陳民藩教授無私傳授學術思想和技術經驗,積極培養傳承人。是福建省名老中醫,全國第二、四批中醫藥老師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學術思想在中醫肛腸界影響深遠,學術傳承人遍布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有國家級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國家級名老師以及各地方學術帶頭人。師承弟子石榮、蔡而瑋、吳澤炎等畢業于福建中醫學院,完整繼承陳民藩教授的學術思想,結合應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成果,療法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在全國中醫肛腸學科有較高的聲譽。第三代學術傳承人王菁、陳祖清、吳燕燕等師承石榮、蔡而瑋,有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肛腸碩士學位,基礎理論扎實,有開拓思想,在繼承的同時,開始了學術流派理論和特色技術的機理研究。

  六十多年來,陳民藩教授講學、會診的足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主持舉辦全國及福建省肛腸病學科新技術學習班二十余期,發表論文六十多篇,撰寫《陳民藩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肛門科臨床手冊》、《肛門常見病臨床治療》醫學專著3部。主要科研成果有:1.“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級,1978年;2.“福建省科技成果獎”,省級,1978年;3.“中醫科研工作貢獻獎”,省級,1985年;4.“福建省首屆中醫藥優秀圖書三等獎”,省級,1991年。

  陳民藩教授作為全國第二、第四批老中醫學術繼承工作和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項目的指導老師,承擔了師帶徒的工作。他總是細心指導、諄諄教誨,讓年輕醫生迅速成長,逐漸成為了我省肛腸專科醫教研的中堅。在臨床上他注重地區、季節、體質變化,多從濕熱辨證論治。研制了一批本學科內服外用的中成藥系列,如黃白膠囊、黃術膠囊、紫白膏等,臨床效果顯著。他善于將傳統療法與現代方法相結合,豐富發展了掛線療法、枯痔療法、結扎療法等學科多種手術方法。

  陳民藩教授不但有精湛的醫術,更有高尚的醫德。先后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福建省衛生廳等授予一系列榮譽稱號。

  陳民藩教授以其“枯痔療法”學術研究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獎”、“福建省科技成果獎”為標準,確立了福建肛腸專科在全國的影響力,因而,福建在業內被譽為“枯痔釘的故鄉”。

  作為學術帶頭人的陳民藩教授帶領著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肛腸科務實求精、不斷創新,專科規模不斷擴大,診療水平不斷提高,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肛腸科先后通過“福建省中醫肛腸重點專科”、“‘十一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肛腸病繼續教育基地”等項目的評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陳民藩全國名老中醫藥老師傳承工作室”也于2015年順利通過評審驗收。近六十年來,專科先后舉辦全國及福建省肛腸病診療技術學習班四十余期,培訓學員五千余名,學員遍及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尤其,在2010年,在福州再次舉辦了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的盛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參會人員近千人,會議盛況空前。

  杜建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杜建,原福建省中醫學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1941年2月生,1965年9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51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65年7月福建中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大學學歷,2013年被評為福建省名中醫,第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1.學術思想

  闡發溫病理論,依據“熱、毒、瘀、虛”的思路治療老年病,以補虛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的原則指導臨床。首創性提出“血管性癡呆多虛多瘀,以腎虛血瘀為常見證型”,制定“補腎健脾,養血活血”法則,已收錄教材;創制中藥復方康欣膠囊;應用衛氣營血辨證制定“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法則(創制芪靈扶正清解顆粒)輔助治療腫瘤放、化療后出現的正虛邪實,以上兩藥獲得國家專利,現已投產、應用臨床。應用“滋陰潛陽,補腎瀉肝”法創制復方龍葵膠囊治療高血壓。補腎養血法治療帕金森病,分“寒、熱、虛、實”加減,控制、延緩疾病發展。

  2.傳承情況

  培養51名碩博士、3名學術經驗繼承人、3名全國中醫優秀人才、1名博士后、15名工作室成員,獲盧嘉錫優秀老師獎。接受多批次外單位醫務人員進修學習,舉辦繼續教育項目,推廣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

  3.科研課題及成果、學術著作及論文

  主持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福建部分)、國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福建部分)、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29項,共獲科研成果18項,獲福建省優秀老師稱號。

  主編《現代中西醫診療叢書:中西醫臨床老年病學》、《杜建教授治療腫瘤經驗集萃》等專著、教材14部。由杜建教授主持的科研課題成果與課題組成員共同撰寫科研論文及臨床與教學研究論文274篇,其中SCI收錄17篇,被引頻次1703次。

  4.主要事跡及貢獻

  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51年,年門診量1萬余,參與干部保健,為來閩的中央領導及知名人士提供醫療保健。

  任教時,組織編寫教材《葉天士<外感溫熱篇>淺釋》獲福建省首屆中醫藥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獲福建省優秀教師稱號。任臨床部副主任,負責臨床教研室管理與臨床帶教。任福建中醫學院副院長,進行科系調整,完成學科布局,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校園建設。

  任福建中醫學院院長時,積極發展中醫藥專業,培養中醫藥人才,確定學校中醫藥類專業布局,形成本專醫學教育層次,結構合理。主持制訂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制度建設。發展臨床基地。主持建立研究生學位制度、開展學位工作;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有關遴選老師和研究生培養計劃。

  主持開展定向招生;與福建師大聯合辦學,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獲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方法,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及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主持創建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任院長,主要圍繞重大疾病進行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取得大量科研成果。

  致力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工作。主持成立海外教育學院;被邀赴國外講學和學術交流,被多家國外大學和學術團體聘為顧問和客座教授。1989年赴奧地利進行交流和學術報告,受到時任總統瓦爾德海姆的接見。與美國等大學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

  促進兩岸中醫藥界雙向交流,主持召開“首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學術研討會”;成立“閩臺中醫藥文化文獻研究中心”。主編《中國臺灣中醫藥縱覽》獲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及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大陸中國臺灣醫學教育評價之比較》獲省教育廳第四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被中國臺灣中國醫藥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并獲中國臺灣立夫中醫藥著作獎中西結合獎。

  任省第七屆人大代表,第七、八、九屆省政協委員,第八、九屆省政協常委等,為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

  任省科協第六、七屆副主席,為中醫藥科普工作做貢獻。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年度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福建省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公示期為2017年3月7—13日。有關問題可向省(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等有關部門反映。具體內容環球網校分享如下:

  吳熙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吳熙,福建省福州吳熙婦科中醫院院長(原臺江區中醫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1940年10月生,1957年3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59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61年8月福州市中醫學校畢業,大專學歷,2013年被評為福建省名中醫,第二、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吳熙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為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指導老師,全國老中醫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2013年被評為福建省名中醫。先后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兼婦科分會常務副主委兼秘書長(二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二屆),福建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醫療事故鑒定老師,國家藥品價格評定老師,全國中醫科技獎評審老師等多項職務,被國內外多家醫學研究院聘為教授、醫學顧問、博士生老師,兼任多家醫學雜志社的編委、主編。

  吳熙教授出身于延陵吳氏中醫世家,是現代中醫大師吳瑞甫侄孫兒,閩南吳氏中醫婦科第九代傳人。吳熙教授17歲隨父習醫,苦讀吳瑞甫老先生遺作,精勤不倦,繼承先業,精研岐黃,為求醫之精深,先后得到姜春華、哈荔田、俞慎初、俞長榮等國內名老中醫的指教。在老師諄諄教誨下,力求知變而達變。

  吳熙教授白天坐堂接診,夜晚在家苦學,豐富的積累和辛勤的探索,使得吳熙教授的醫術不斷進步,從醫59年來他夜以繼日著書立說,先后編著醫學著作和科普醫書50余部,論文2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吳熙中醫婦科學》、《吳熙婦科溯洄》、《吳熙診療不孕癥心法》、《吳熙婦科傳心錄》。其中《中醫婦產科學》、《吳熙婦科溯洄》、《現代中醫不育癥治療學》等 3部著作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圖書一、二、三等獎。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為吳熙教授從醫35周年致信祝賀,對《吳熙婦科溯洄》著作的首發發來親筆賀信。

  吳熙教授的“開發生產婦女保健褲”、“吳熙養生保健中醫老師電腦軟件”、“ 吳氏系列保健蛋” 等3項科研成果獲福建省金橋工程三等獎,多篇論文獲福州市優秀論文三等獎。

  吳熙教授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結合現代孕育檢查,提出治療不孕癥的五步療法,即祛邪、調經、排卵、助孕、保胎。不孕癥以祛邪為先,使邪去正實,然后調經。調經重在調肝,補肝腎次之,調經應注重月經周期中四個不同階段氣血陰陽盛衰的變化,采用中醫周期療法,擬訂不同的治療原則和方藥。提出調經三部曲:“經前以疏肝理氣為主,經期以活血祛瘀為主,經后以養血補腎為主”。排卵期予益腎填精、調補肝腎的中藥,少佐活血之品促卵子正常排出以助孕。

  吳熙教授不僅注重科研和醫學臨床,還無私傳授學術思想和技術經驗。吳熙教授是第二、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第二批全國臨床項目優秀人才老師。2012年建立全國名老中醫老師傳承工作室,工作室共有34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20人,中級職稱2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7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吳熙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老師學術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為了弘揚國粹,吳熙教授近60年來先后帶教博士、碩士、國外進修生、培訓生535人次。數十年來,吳熙教授還親自回復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自學者的求醫、求教信件,為普及和提高成人中醫高等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從醫數十年,吳熙教授因精湛的醫術和受人稱道的醫德,連續多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省、市優秀共產黨員”、“ 省、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并多次榮獲“省、市勞動模范”、“ 省道德模范”、“ 省醫德標兵”、“ 省五一勞動獎章”、“ 市十佳個人標兵”、“ 市文明市民標兵”等稱號,為推動中醫國際化,讓中醫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醫,促進當今世界傳統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著成績。

  肖定遠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肖定遠,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1938年6月生,1966年6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50余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66年7月福建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畢業,本科學歷,2013年被評為福建省名中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肖老出生于七代均是中醫外科世家,從小就跟中醫外科皮膚科疾病的患者經常接觸,使自己喜愛上祖上醫業,把中醫當作自己終身奮斗的目標。然而,立志容易踐諾卻難,當別的孩子閑暇了便玩彈珠、捉迷藏、不識愁滋味的時候,卻絲毫不敢有一點玩心。每日放學以后都會自覺自愿地來到肖老祖父的診所里,給祖父和父親做助手,學習分辨中藥材幫忙為病人抓藥,甚至有的時候還要忍住對病人敗壞皮膚清洗時惡心的恐懼,為其換上新藥,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此春去秋來,被中醫文化深深吸引的肖老,對中華醫學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1954年6月初中畢業后,肖老祖父叫肖老到他身旁當學徒,專心學習中醫外科時,肖老二話沒說就答應了。7月份今福州市衛生局備案后就正式成了祖父的學徒了,祖父毫無保留的教導加上肖老自己的勤學,耳濡目染祖父臨癥之時對每個患者審證求因,審因辨治立法用藥之獨特之處。1956年7月出師考試時基本上掌握了中醫外科、皮膚科、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方法。1959年6月高中畢業后,在肖老父親直接指導經驗,獨立診治中醫外科、皮膚科患者一年,又進一步從中積累了許多中醫臨床工作的寶貴經驗。盡管如此,肖老依然沒有因此感到滿足,因為他知道,對于一個好醫生來說,僅僅基本掌握了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方法是遠遠不夠的,仍學識有限,與成為一代名醫距離尚遠。故參加高考,考入福建中醫學院本科三班。經過6年全面系統歸納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各家學說、中醫經典著作及西醫基礎與相關西醫臨床學科知識等,為先前的實踐經驗找到更完善的理論依據,使自己在后來的中醫外科、皮膚科專業上的受益匪淺。

  畢業后留校任教。1968年8月支援貧困縣壽寧鄉—犀溪衛生院長達近10年之久。1977年調回福建醫科大學,負責教授中醫外科,并在附屬醫院兼任臨床工作。1979年8月福建中醫學院與福建醫學院分開復辦時,肖老就職福建中醫學院,在中醫外科教研室當教師,并在福建中醫學院附屬福建省人民醫院參加臨床工作。1985年、1986年被福建中醫學院被評為優秀教師。

  1990年4月,任命肖定遠到新開辦的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任第一任法人代表,主持日常院務工作,常務副院長。 1994年福建中醫學院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黨委評為優秀中共黨員。1990年12月及1995年12月均選為福州市鼓樓區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并被評為二屆人大優秀代表。1995年8月被省衛生廳評為“學習白求恩省屬衛生單位1994年度雙十佳”先進工作者。

  肖老不但注重加強醫院內涵建設,積極引進德才兼備的老師為學科學術帶頭人,還努力培養一批中青年醫生為后備軍。2005年開始作為福建中醫學院首屆師承班老師,先后培養了黃寧、易東木、何銀香、曾廣銓、呂優蘭、黃發根、黃志熔等學員。黃寧主任醫師目前是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學術帶頭人,并任職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委、中國美容整形協會中醫美容常委、福建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主委、福建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副主委等。2013年,作為“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帶徒:林晶副主任醫師、肖明暉副主任醫師兩位繼承人。2015年,作為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正在培養蔡東華、陳加新、林英、葉志強等。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年度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分享到: 編輯:蘭蘭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查詢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