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基礎理論考點速記之濕邪_中醫學基礎中醫基礎理論輔導精華


【摘要】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學體系中的基礎部分,入了當時自然科學知識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習中醫,必須首先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為幫助大家學習,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特整理2015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基礎理論考點速記之濕邪_中醫學基礎中醫基礎理論輔導精華供大家參考復習,希望對大家備考2015年中醫執業醫師筆試考試有幫助。
相關推薦:2015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仿真題庫匯總
①:概念:
(1)是六氣(六淫)當中,具有粘滯、重濁、趨下特性的外邪。(2)濕邪導致的疾病稱之為“外濕病”。(3)濕邪對應四季于“長夏”,內臟與脾土相對應。(4)外濕導致的“外濕病”,常常與內濕交相為患。
②:濕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12.05,
(1)濕邪為陰邪,阻遏氣機,損傷陽氣。(一)濕邪為陰邪,可阻遏全身氣機,導致全身氣機運行阻滯,而發生升降失常。氣機阻滯與不同的部位,就表現為不同的癥狀。(如:身困、肢體沉重、懶動、疲乏而又沉重。)阻于上焦:胸悶。阻于中焦:脘痞、(痞:胃脘發滿,但不痛。“滿而不痛謂之痞”。)泄瀉。(二)損傷陽氣14.17濕邪侵襲最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尤以損傷脾陽為最。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表現為:泄瀉,或者是水腫。“濕盛則陽微”。只要有濕氣陽氣一定受損傷。
(2):濕性重濁:16.23重:就是癥狀的沉重性。(如:身發沉、肢體困重。)濁:是指穢濁、垢膩。排泄物、分泌物穢濁不清。“無濕不作瀉”。治瀉就要祛濕。女性帶下出現黃、紅、粘稠,因此中醫認為帶下的重要致病因素就是濕。眼屎多:肝經有濕熱。小便渾濁。舌苔膩。(舌面上就像剛喝完牛奶,掛上一層牛奶一樣,很厚,發白。)膩苔一定有濕邪。
(3)濕性粘滯:20.41,粘:粘膩。滯:停滯。濕邪致病具有粘膩的屬性,這種屬性表現為:(一)癥狀的粘滯性。(如:二便粘滯不爽)。 (二)病程的纏綿性。濕邪為害,起病緩慢、隱襲。傳變速度較慢。病程較長。《三仁湯》。(中醫結論:“熱不為汗衰”。濕邪為害,發熱。祛濕,雖然暫時熱減,濕沒除凈,隨之而來又繼續發熱。表現為:熱→汗→減→熱)
(4):濕性趨下:25.45,致病特點:濕邪易于侵襲人體腰以下部位。但是,并不意味腰以下的疾病,唯濕邪所致。“傷與濕者,下先受之”《內經》。
編輯推薦:2015年醫師資格考試備考全攻略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