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疾病治法考試重點_2015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外科學第五單元考點預測


【摘要】中醫外科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臨床學科,內容豐富。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為幫助廣大考生高效復習,特整理中醫外科疾病治法考試重點_2015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外科學第五單元考點預測,希望大家都能高分順利通過2015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2015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外科學考試重點匯總|中醫外科學考點預測整理
第一節 內治法
消、托、補三大法的內涵
1.外科內治消、托、補三大法的應用與內涵
(1)消法
①含義:是運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方藥,使初起的腫瘍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結聚成膿,是一切腫瘍初起的治法總則。
②適應癥:尚未成膿的初期腫瘍和非化膿性腫塊性疾病以及各種皮膚疾病。
(2)托法
①含義:是用補益氣血和透膿的藥物扶助正氣、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擴散和內陷的治療法則。
②適應癥:外瘍中期,即成膿期
③分類:補托和透托兩種方法。
補托法用于正虛毒盛。不能托毒外達,瘡形平塌,根腳散漫不收,難潰難腐的虛證;
透托法用于毒氣雖盛而正氣未衰者,可用透膿的藥物,促其早日膿出毒泄,腫消痛減,以免膿毒旁竄深潰。如毒邪熾盛的,還需加用清熱解毒藥物。
(3)補法
①含義:是用補養的藥物恢復其正氣。助養其新生,使瘡口早日愈合的治療法則。②適應癥:此法則適用于潰瘍后期,是治療虛證的法則,所以外科疾病只要有虛的證候存在,特別是瘡瘍的生肌收口期,均可應用。
2.清熱法、和營法、內托法的代表方劑及應用
第二節 外治法
外用藥物的選擇、切開法的應用
1.外用藥的臨床應用
(1)太乙膏、千捶膏均可用于紅腫熱痛明顯之陽證瘡瘍,為腫瘍、潰瘍的通用方。
(2)陽和解凝膏用于瘡形不紅不熱、漫腫無頭之陰證瘡瘍未潰者,功能溫經和陽、祛風散寒、調氣活血、化痰通絡。
(3)金黃膏、玉露膏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散瘀化痰的作用,適用于瘡瘍陽證。
(4)沖和膏有活血止痛、疏風祛寒、消腫軟堅的作用,適用于半陰半陽證;(5)回陽玉龍膏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陰證。
2.切開法的適應證及具體運用
適應證:一切外瘍,不論陰證、陽證,確已成膿者,均可使用。
(1)選擇有利時機:為膿已成熟,予以切開最為適宜。
(2)切口選擇:以便于引流為原則,
①選擇膿腔最低點或最薄弱處進刀,一般瘡瘍宜循經直切,免傷血絡;
②乳房部應以乳頭為中心放射狀切開,免傷乳絡;
③面部膿腫應盡量沿皮膚的自然紋理切開;
④手指膿腫應從側方切開;
⑤關節區附近的膿腫切口盡量避免越過關節;若為關節區膿腫,一般施行橫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
⑥肛旁低位膿腫應以肛管為中心作放射狀切開。
(3)切開原則:切口大小與深度應根據膿腫范圍大小以及病變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膿流通暢為原則。
3.砭鐮法、挑治法、掛線法、結扎法的適應證及用法
(1)砭鐮法
砭鐮法適用于急性陽證瘡瘍。如下肢丹毒、紅絲疔及癤、瘡、癰腫初起、外傷瘀血腫痛、痔瘡腫痛等。
注意點:頭、面、頸部不宜施用砭鐮法,陰證、虛證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2)挑治療法
挑治療法是在人體的腧穴、敏感點或一定區域內用三棱針挑破皮膚、皮下組織,挑斷部分皮內纖維。是通過刺激皮膚經絡,使臟腑得到調理的一種治療方法。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解除瘀滯的作用。
瘡瘍外治
①陽證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金黃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摻紅靈丹、陽毒內消散,或用清熱解毒消腫的新鮮草藥搗爛外敷;
②陰證可選用回陽玉龍散、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加摻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
③半陰半陽證選用沖和散、沖和油膏。
編輯推薦:2015年醫師資格考試備考全攻略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