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命名|基本術語|病因病理考試重點_2015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外科第二單元預測
【摘要】中醫外科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臨床學科,內容豐富。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為幫助廣大考生高效復習,特整理中醫外科學命名|基本術語|病因病理考試重點_2015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外科第二單元預測,希望大家都能高分順利通過2015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2015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外科學考試重點匯總|中醫外科學考點預測整理
1.疾病命名原則
外科疾病的命名雖然繁多,但從其命名方法來看,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一般是依據其發病部位、穴位、臟腑、病因、形態、顏色、特征、范圍、病程、傳染性等分別加以命名的。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癰、子癰、對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臟腑命名者,如腸癰、肝癰、肺癰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傷風、凍瘡、漆瘡等。
以形態命名者,如蛇頭疔、鵝掌風等。
以顏色命名者,如白駁風、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爛疔、流注、濕瘡等。
以范圍大小命名者,如小者為癤,大者為癰等。
以病程長短命名者,如千日瘡等。
以傳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另外,兩種命名方法同時應用者也經常存在,如乳巖、腎巖翻花等,既含有部位,又具有疾病的特征。
2.基本術語
瘍:又稱外瘍,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總稱。瘍科即外科。
瘡瘍:廣義上是指一切體表外科疾患的總稱;狹義是指發于體表的化膿性疾病。
腫瘍:指體表外科疾病尚未潰破的腫塊。
潰瘍:指一切外科疾病潰破的瘡面。
胬肉:瘡瘍潰破后出現過度生長高突于瘡面或暴翻于瘡口之外的腐肉,稱為胬肉。
癰:癰者,壅也。指氣血被邪毒壅聚而發生的化膿性疾病。一般分為外癰和內癰兩大類。外癰是指生于體表皮肉之間的化膿性疾患;內癰是生于臟腑的化膿性疾患。
疽:疽者,阻也。指氣血被毒邪阻滯而發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見的有有頭疽和無頭疽兩類。有頭疽是發生在肌膚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相當于西醫的癰。無頭疽是指多發于骨骼或關節間等深部組織的化膿性疾病,相當于西醫的骨髓炎、骨結核、化膿性關節炎等。
應指:指患處已化膿(或有其他液體),用手按壓時感覺內有波動感。
護場:指在瘡瘍的正邪交爭中正氣能夠約束邪氣,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擴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腫范圍。有護場說明正氣充足,疾病易愈;無護場說明正氣不足,預后較差。
痰:足指發于皮里膜外、筋肉骨節之間,或軟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塊,屬有形之痰,多為陰證。臨證中以痰取名的疾病歸納起來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瘡癆性病變如流痰、子痰等;一類是囊腫性病變如痰包、痰核等。還有一些疾病雖不以痰命名,但其病因與痰有關,如氣癭、肉癭等。
結核:足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淺表部位的病理性腫塊。非指西醫之結核病。如形容瘰疬腫大之淋巴結為“結核累累,有如串珠”,描述乳房內腫塊性疾病之“乳中結核,形如梅李”等。
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現善的癥狀表示預后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腎善。
七惡:“惡”就是壞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現惡的癥狀表示預后較差。“七惡”包括心惡、肝惡、脾惡、肺惡、腎惡、臟腑敗壞、氣血衰竭(脫證)。
順證:“順”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況。外科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按著順序出現應有的癥狀者,稱為“順證”。
逆證:“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不以順序而出現不良的癥狀者,稱為“逆證”。
編輯推薦:2015年醫師資格考試備考全攻略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