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臍部疾患的診斷


臍部疾患是指小兒出生后斷臍結扎護理不善,或先天性異常而發生的臍部病證。其中臍部濕潤不干者稱為臍濕;臍部紅腫熱痛,流出膿水者稱為臍瘡,血從臍中溢出者稱為臍血,臍部突起者稱為臍突。古代醫籍對臍部疾患記載甚多,認為臍濕、臍瘡、臍血發病與接生斷臍不當有密切關系,臍突的發生與體質因素有關。臍濕、臍瘡西醫學泛指新生兒臍炎,臍血西醫學稱臍帶出血,臍突包括西醫學所稱臍疝、臍膨出。
臍部疾患發生在新生兒期,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臍瘡處置不當亦可釀成敗血癥等重癥;若臍血與全身血液疾病有關,則病情較重。臍突患兒大多數預后良好,可治愈。
[病因病機]
產生臍濕、臍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斷臍后護理不當,感受外邪所致。嬰兒洗浴時,臍部為水濕所侵,或為尿液浸漬;或臍帶未干,脫落過早;或為衣服摩擦損傷等,使濕濁浸淫皮膚,久而不干者,則為臍濕。若濕郁化熱,或污穢化毒,則濕熱之邪蘊郁,致營衛失和、氣滯血瘀,而致臍部紅、腫、熱、痛,進而濕熱釀毒化火,毒聚成瘡,致臍部潰爛化腐,則為臍瘡。
導致臍血的病因可為斷臍結扎失宜所致,亦有因胎熱內盛或中氣不足所致。斷臍時,臍帶結扎過松,可致血滲于外;結扎過緊,傷及血脈,亦可致血滲于外。或因胎熱內盛,迫血妄行,以致斷臍不久,血從臍溢。部分患兒先天稟賦不足,中氣虛弱,脾不統血,亦可致臍血不止。
引起臍突的原因有內因與外因兩大類。內因是由于初生兒腹壁肌肉嫩薄松弛,或先天發育不全,臍孔未全閉合,留有臍環,或腹壁部分缺損。外因為啼哭叫擾,屏氣所致。啼哭口叫擾過多,小腸脂膜突人臍中,成為臍突,若腫物突起久不回納,致外邪侵入,可因邪毒化熱化火,致高熱;腹脹、腹痛等癥。
[臨床診斷]
1.有臍帶處理不潔,尿液及水濕浸漬臍部或臍帶根痂撕傷等病史。
2.臍帶根部或脫落后的根部見發紅、腫脹、滲液為臍濕;有膿性分泌物滲出,氣味臭穢者為臍瘡。
3.斷臍后,血從臍孔滲出為臍血。
4.臍部呈半球狀或半囊狀突出,虛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腫塊可以回納為臍突。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