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輔導-原發性肝癌的概述
更新時間:2013-01-23 16:14:25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原發性肝癌的概述
原發性肝癌的概述是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考試需要了解的內容,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搜集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以便廣大考生參考學習。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其發病率僅次于胃癌、食管癌而居第三位。其男女發病率約2~5:1,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高發地區以40~49歲年齡組最高,低發地區多見于老年。
原發性肝癌約五分之四為肝細胞肝癌,五分之一為膽管細胞肝癌,兩者混合的肝癌罕見。肝性昏迷、消化道出血,肝癌結節破裂出血、血性胸腹水、繼發感染是肝癌的并發癥,常見于病程晚期,故常是致死的原因。本病診斷明確,以手術為首選治療方法。 中醫將本病歸屬“疤瘕”、“積聚”、“黃疸”、“臌脹”、“脅痛”等范疇。認為肝癌的發生,多因飲食內傷,情志失調,致肝脾受損,氣機阻滯,瘀血內停,濕熱火毒蘊結,日久漸積而成。如飲酒過度,或飲食不節,常進發霉食物,皆能損傷脾胃。濕濁熱毒內生,蘊結于中,運化不健,以致腹脹、食減、嘔惡、乏力。濕熱郁蒸肝膽,則致黃疽、脅痛。惱怒傷肝,肝氣郁結,氣機受阻,血運不暢,久則氣滯血瘀,結成疤塊。肝郁既可傷脾,亦可化火,肝火與濕熱蘊結于內,肝氣壅塞,血瘀日甚,則疤塊可漸增大,脅痛劇烈。或疤塊不斷增大,愈使氣機受阻,肝血瘀滯,津液不得注之于脈,蓄于腹內。或因肝病日久損及脾腎,脾虛運化失職,腎虛氣化不利,水濕不得輸化,停聚于中,發為臌脹。
瘀血蓄久,則致發熱、黃疸。肝之氣火有余,或濕熱化火,或熱甚傷陰,陰虛火旺,皆能灼傷脈絡,使血液離經外溢。津液被灼,血液被耗,則見肝腎兩虧、津血枯竭之象。最終可因濕濁上蒙,火毒上攻,擾亂心神,而致昏迷。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