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備考:呃逆概述
更新時間:2011-05-24 09:45:56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2011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備考:呃逆概述 $lesson$
(一)呃逆的概念
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制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
(二)呃逆的源流
《內經》無呃逆之名,其記載的“噦”即包含本病,認為病機是胃氣上逆,與肺有關,且認識到呃逆是病危的一種征兆,如《素問?寶命全形論》曰:“病深者,其為噦?!?/P>
《金匱要略》將呃逆分為三種:一為實證,即“噦而腹滿,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二為寒證,即“干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三為虛熱證,即“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元代朱丹溪始稱之為“呃”,《格致余論》曰:“呃,病氣逆也,氣自臍下直沖,上出于口,而作聲之名也”。環球網校整理
明代張景岳進一步把呃逆病名確定下來,《景岳全書》日:“噦者呃逆也;干嘔者無物之吐即嘔也;噫者飽食之息即噯氣也。”并指出大病時“虛脫之呃,則誠危之證”。
秦景明《癥因脈治》把本病分外感、內傷兩類。
清代李中梓《證治匯補》系統提出本病治療法則:“治當降氣化痰和胃為主。氣逆者,疏導之;食滯者,消化之;痰滯者,涌吐之;熱郁者,清下之;血瘀者,破導之;若汗吐下后,服涼藥過多者,當溫補;陰火上沖者,當平補;虛而夾熱者,當涼補”。
(三)呃逆與西醫病名的關系
西醫學中的單純性膈肌痙攣即屬呃逆。而其他疾病如胃腸神經官能癥、胃炎、胃擴張、胃癌、肝硬化晚期、腦血管病、尿毒癥,以及胃、食道手術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痙攣,均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