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診斷學知識點:肝脾不和
更新時間:2018-02-14 16:50:01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
收藏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時間已經確定,備考期間,復習資料必不可少。環球網校小編整理了資料《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診斷學知識點:肝脾不和》與你分享。小編在這里提前預祝大家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成功,順利通關!
肝脾不和證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兩臟關系失調,功能紊亂所致的病癥。多由情志不遂,久郁傷肝,或飲食失調,勞倦傷脾等引起。兩者可相互影響,如肝失疏泄導致脾失健運者,稱木橫侮土,若脾失健運,氣滯濕阻,而影響肝氣疏泄者, 則稱為土壅侮木。
主要臨床表現:胸脅脹滿或竄痛,時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或發作性腹痛腹瀉,舌苔白或膩,脈弦。
病機分析:本證以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為特征。
肝氣條達有助于脾的運化功能,脾氣健運也有助于肝的疏泄。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故胸脅脹滿或竄痛;
氣機郁滯,肝失條達,則時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牌失健運,運化失司,濕邪中阻測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肝氣橫逆犯脾,氣機阻滯,健運失職,則發作性腹痛腹瀉,證情之發作與輕重,每與情緒有關。
舌苔白或膩為濕阻中焦之象,脈弦為肝脈。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單純的肝氣郁結證與脾虛濕困證相辨別。單純的肝氣郁結證與脾虛濕因證有各自臟器的定位癥狀。本證既有肝病又有脾病的見癥,但早期可先見一臟的臨床表現,然后累及他臟而出現另一臟的病證,兩臟可互相影響。
辨證注意點:肝氣郁結見癥與脾失健運表現同時出現。
編輯推薦: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及打印網站
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小編整理的《論壇,與其他考友共同交流探討。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