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_2016年中醫基礎理論考點串講


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筆試時間預計為2016年9月10日、11日。下面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為備考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準備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_2016年中醫基礎理論考點串講,希望對大家學習有幫助。
相關推薦:中醫學專業知識考試指南匯總
1、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時期(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于戰國至兩漢時期。《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 《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專著的成書,標志著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主要標志,其全面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
《難經》(又名《黃帝八十一難經》):相傳系秦越人(扁鵲)所著,創造性的提出了“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
《神農本草經》: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成書于兩漢之間,全書收載365味中藥,提出寒涼溫熱、酸苦甘辛咸之四氣五味的理論,確立了中藥理論的基礎。
《傷寒雜病論》:東漢末年著名醫家張仲景所著,《傷寒論》 六經辨證;《金匱要略》 臟腑辨證。《傷寒雜病論》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理論體系。共載經典方劑323首,又為中醫方劑之祖。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筆試時間預計為2016年9月10日、11日。下面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為備考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準備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_2016年中醫基礎理論考點串講,希望對大家學習有幫助。
相關推薦:中醫學專業知識考試指南匯總
2、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時期
(1)晉、隋、唐時期(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脈經》:晉代王叔和所著,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
《諸病源候論》:隋代巢元方所著,中醫第一部病因病機證候學專著。
《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制定并頒布的藥典。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孫思邈所著,使臟腑辨證更加完善。
(2)宋、金、元時期(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宋代陳無擇所著,將病因分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
“金元四大家”:金、元時期我國醫學史上的重要醫學流派。
劉完素(劉河間)倡火熱論,“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為熱甚”,治以寒涼清熱——寒涼派。
張從正(張子和)倡“攻邪”論,“病由邪生,邪去則正安”,“汗吐下”攻邪三法——攻邪派。
李 杲(李東垣),強調“胃氣”的作用,“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主溫補脾胃——補土派。
朱震亨(朱丹溪),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 治以滋陰降火——養陰派。
(3)明、清時期(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葉桂(天士),吳塘(鞠通)等為代表,創立了以衛氣營血、三焦為核心的溫病的辨證論治的體系,形成了“溫病學派”。
清代王清任之《醫林改錯》發展了瘀血致病理論。
(4)近代和現代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倡導中西結合。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