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鑒定學(8)


☆ ☆考點71:根及根莖類中藥-三棱
[來 源] 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削去外皮的干燥塊莖。藥材商品稱荊三棱。
[性狀鑒別] 藥材:呈圓錐形,略扁。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刀削痕,須根痕小點狀,略呈橫向環狀排列。體重,質堅實,極難折斷。無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 ☆☆考點72:根及根莖類中藥-澤瀉
[來 源] 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干燥塊莖。
[產 地] 主產于福建、四川、江西等省,多系栽培。
[性狀鑒別] 藥材:呈類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不規則的橫向環狀淺溝紋及多數細小突起的須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狀芽痕。質堅實,破斷面黃白色,粉性,有多數細孔。氣微,味微苦。
[顯微鑒別] (1)塊莖橫切面:①外皮多除去,殘留的皮層通氣組織,由薄壁細胞組成,細胞間隙甚大。②內側可見1列內皮層細胞,壁增厚,木 化,有紋孔。③中柱通氣組織中散有周木型維管束和淡黃色的分泌腔。薄壁細胞中充滿淀粉粒。(2)粉末:淡黃棕色。氣微,味微苦。①淀粉粒眾多,單粒長卵 形、類球形或橢圓形,臍點人字形、短縫狀、十字狀或三叉狀;復粒由2~3分粒組成。②薄壁細胞類圓形,側壁有連珠狀增厚,有些薄壁細胞具多數橢圓形紋孔, 集成紋孔群。③內皮層細胞形大,垂周壁波狀彎曲,壁厚,木化,有明顯的孔溝。④導管有螺紋、梯紋、網紋、單紋孔及具緣紋孔。⑤纖維少見,壁較厚,木化。⑥ 油室大多破碎,分泌細胞中有時可見油滴。
[成 分] ①四環三萜酮醇類衍生物。②揮發油。③膽堿。④糖類。⑤鉀、鈣、鎂等元素。
☆ ☆考點73:根及根莖類中藥-香附
[來 源] 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莖。
[性狀鑒別] 藥材多呈紡錘形,有的略彎曲。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縱皺紋,并有數個略隆起的環節,“毛香附”在節上常有棕色的毛須及須根斷 痕;“光香附”較光滑,環節不明顯。質硬,經蒸煮者斷面黃棕色或紅棕色,角質樣;直接曬干者斷面色白,顯粉性,內皮層環紋明顯,中部色較深,可見點狀散在 的維管束。氣香,味微苦。
☆ ☆考點74:根及根莖類中藥-天南星
[來 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異葉天南星或東北天南星的干燥塊莖。
[性狀鑒別] ①藥材:呈扁球形。表面類白色或淡棕色,較光滑,有的皺縮,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有麻點狀根痕,有的塊莖周邊具小扁球狀側芽。 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不平坦,色白,粉性。氣微辛,味麻辣。②飲片:膽南星,呈方塊狀或圓柱狀。棕黃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質硬。氣微腥,味苦。
☆ ☆☆☆考點75:根及根莖類中藥-半夏
[來 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
[性狀鑒別] 藥材:呈類球形,有的稍扁斜。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無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顯微鑒別] 粉末:類白色。無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①淀粉粒眾多,單粒呈類圓形、半圓形或圓多角形,臍點呈裂縫狀、人字形或星狀,稍偏心性,復粒由2~6分粒組成。②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橢圓形黏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③導管為螺紋或環紋。
[成 分] 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黑尿酸(高龍膽酸)及天門冬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另含膽堿、微量揮發油、原兒茶醛等。還含左旋鹽酸麻黃堿。從半夏中分離出一種結晶性蛋白質-半夏蛋白Ⅰ。現認為原兒茶醛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質。
☆ ☆☆☆考點76:根及根莖類中藥-石菖蒲
[來 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莖。
[性狀鑒別] 藥材: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環節,具細縱紋,一面殘留須根或圓點狀根痕;葉痕 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鱗毛狀的葉基殘余。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有一明顯內皮層環紋,并可見多數棕色油點散在。氣芳香,味苦、 微辛。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①表皮細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紅棕色物。②皮層寬廣,散有纖維束及葉跡維管束;葉跡維管束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 成環,木化;內皮層明顯。③中柱維管束周木型及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較少。纖維束及維管束鞘纖維周圍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④薄壁組織中散有類 圓形油細胞;薄壁細胞內含淀粉粒。
[成 分] 含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β-細辛醚、1-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順-甲基異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a-及γ-細辛醚等。
☆ ☆☆☆考點77:根及根莖類中藥-百部
[來 源] 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干燥塊根。
[采收加工] 春、秋兩季采挖,除去地上莖、葉及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燙或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干。
[性狀鑒別] ①藥材:直立百部呈紡錘形,上端較細長,多皺縮而彎曲。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不規則深縱溝,間或有橫皺紋。質脆,易吸潮變 軟,斷面平坦,角質樣,淡黃棕色或黃白色,皮部寬廣,中柱多扁縮。氣微,味先甜后苦。②飲片:百部,呈不規則厚片或不規則的條形斜片。表面灰白色、棕黃 色,有深縱皺紋。切面灰白色、淡黃棕色或黃白色,角質樣;皮部較厚,中柱扁縮。質韌而軟。氣微,味甘、苦。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直立百部,①根被為3~4列細胞,壁木栓化及木化,具致密的細條紋。②皮層寬廣,外皮層細胞排列整齊,內皮層細胞明 顯。③中柱韌皮部束及木質部束各19~27個交互排列(輻射型維管束);韌皮部束內側有少數非木化纖維;木質部束導管2~5個,并有木纖維及管胞,導管類 多角形,偶有導管深入至髓部。④髓部寬廣,散有少數細小纖維。
[成 分] 主含生物堿類。
[浸 出 物] 本品用熱浸法測定,水浸出物不得少于50.0%.
☆ ☆☆☆考點78:根及根莖類中藥-川貝母
[來 源] 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前三者按藥材性狀的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后者藥材習稱“爐貝”。
[采收加工] 采挖季節因地而異,挖出后,除去須根及泥土,洗凈,用礬水擦去外皮,曬干或低溫干燥;有的用硫黃熏后再曬干。
[性狀鑒別] ①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心臟形。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 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 微苦。②爐貝:呈長圓錐形。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習稱“虎皮斑”。外面兩枚鱗葉大小相近,頂端裂開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成 分] 主含甾體類生物堿。
☆☆☆考點79:根及根莖類中藥-浙貝母
[來 源] 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干燥鱗莖。
[采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時采挖,洗凈。按大小分兩種規格,直徑在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成“大貝”;直徑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 芽加工成“珠貝”。分別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撞出的漿汁,干燥;或取鱗莖,大小分開,洗凈,除去心芽,趁鮮切成厚片,冼凈,干燥,習稱 “浙貝片”。
[性狀鑒別] 飲片:浙貝片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切成的片。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緣表面淡黃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顯微鑒別] 粉末:淡黃白色。氣微,味微苦。①淀粉粒甚多,單粒卵形、廣卵形或橢圓形,臍點點狀、裂縫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均位于較小的一 端,較大的淀粉粒,可見有偏心形的層紋;偶見復粒或半復粒。②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有時可見氣孔,副衛細胞4~5個,草酸鈣結晶 細小,多呈顆粒狀,有的呈方形、梭形或細桿狀。③導管細小,多為螺紋。
[成 分] 含甾醇類生物堿,主要為浙貝母堿以及微量的貝母新堿、貝母芬堿、貝母替定堿。又含貝母堿苷。
[理化鑒別] ①本品橫切片,加碘試液2~3滴,即呈藍紫色,但邊緣一圈仍為類白色。②取粉末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淡綠色熒光。
☆考點80:根及根莖類中藥-黃精
[來 源] 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干燥根莖。按藥材形狀不同,習稱“大黃精”、“雞頭黃精”、“姜形黃精”。
[性狀鑒別] 藥材:大黃精,呈肥厚肉質的結節塊狀。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具環節,有皺紋及須根痕,結節上側莖痕呈圓盤狀,周圍凹入,中部突出。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淡黃色至黃棕色。氣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最新資訊
- 2025執業藥師重點總結:全科目核心考點整合2025-09-19
- 2025執業藥師中藥一知識重點:中藥基礎 + 炮制考點,清晰梳理2025-09-18
- 2025執業藥師西藥一知識重點:教材核心內容提煉,針對性復習2025-09-17
- 2025執業藥師法律法規重點口訣:實用記憶技巧,輕松掌握考點2025-09-16
- 2025執業藥師重點歸納:四科核心知識梳理,助力高效記憶2025-09-15
- 2025年執業藥師法規重點總結:覆蓋高頻考點+易混點解析,備考必看2025-09-12
- 狂背!10個執業藥師法規考點(附各科高頻考點),建議收藏2025-09-10
- 2025年執業藥師西藥綜合重點章節,藥綜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8
- 【考前急救包】2025年執業藥師西藥一知識重點,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6
- 2025年執業藥師備考,常見病癥論治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