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不學醫--另類的暴力傷醫


6月13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醫師楊慶收到一條微博私信。一位高三女生向原(化名)向他求助,稱自己一心想學臨床醫學,但父親堅決反對,為此,她曾有輕生念頭。楊慶通過私信、電話,對她進行了勸導。最后,女孩終于告知,父母同意她學醫了。
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勸人不學醫的潮流正在社會流行。據估算,我國每年培養數十萬名醫學生,只有約10萬人穿上白大褂,不少在職醫生也在轉行,基層醫生流失嚴重。中國醫師協會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醫生不希望子女學醫的比例不斷上升:2002年為53%,2004年為63%,2011年為78%。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三大三低”:投入大、壓力大、風險大;收入低、待遇低、安全感低。
勸人不學醫是一種痛訴,一種抗議,一種激烈異常又帶有破壞力的表達。這種沖動可能意味著一種戾氣。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兩面,學醫同樣如此。“壓力大,風險大,收入較低”只是壞的一面,但好的一面同樣存在,比如:掌握醫學思維和知識技能,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改變生命狀態。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思想,對一個事物的喜惡和興趣不同,需求也不一樣。并且,我們還要相信,社會總是不斷進步的,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進展,醫生待遇的提高,從醫環境總體在改善。
或許,在職業選擇上,我們可以為他人提供一些客觀信息的指導,告知別人關于學醫的不如意和麻煩。盡管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這種指導如果越界了,以至到了“我來替你做決定,不聽話就懲罰你,不給你學費”,那將會制造傷害,帶來負能量。家長強行替已成年的孩子做決定,其實是一種不道德的專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進一步說,勸人不學醫制造的危害,遠遠比我們想象的大。現在全國的綜合性大學中,醫學院學生中第一志愿率平均不到50%。主動學醫的青年人越來越少,優秀的學生報讀醫學的人寥寥無幾。如果任憑這樣的現象繼續蔓延下去,一個現實的追問是:未來,誰給我們看病?
一個社會,當不少醫生背后都有一桿現實的“槍”逼著他工作,而不是來源于內心的需要、喜悅和榮譽感,這將影響到醫療質量,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生活。現在,人人有病都想去擠大醫院找好醫生看,已經說明了優質醫療資源的極度缺乏。如果不能在資源供應上得到改善,看病將越來越麻煩,病人將越來越得不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全社會的健康水平將下降,這是可以預見到的一種結果。
如果我們不能改善一種社會問題,至少應該不去加劇它,不做一些破壞性的事情。勸人不學醫就是加劇問題的一種行為。醫療環境不如意,醫患矛盾大,更需要鼓勵更多高智商、有社會責任感、有從醫熱情的精英進入這個行業,用自己的力量參與改革,潛移默化去改變現狀。如果人人以局外人自居,總想不付出努力和犧牲就成為利益既得者,都在打著小算盤,那這個行業永遠不會有真正改善的一天。這不但傷害全體公眾,也會傷害到年輕人美好的未來。
最新資訊
- 一文看懂護士資格考試分數線劃定規則2025-02-10
- 2023年重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15966人參考2023-05-15
- 2023年山東青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計3993名考生參加2023-04-23
- 2023年內蒙古呼倫貝爾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1022名考生參考2023-04-23
- 2023年江蘇無錫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879名考生參考2023-04-14
- 2023年黑龍江牡丹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1820名考生參考2023-04-14
- 2023年山東東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534名考生應試2023-04-13
- 2023年安徽阜陽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1705名考生參加2023-04-13
- 2023年山東淄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計1740名考生參加2023-04-12
- 2023年山東煙臺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有考生2795人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