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基礎護理常識及考點


良好的醫院環境是保證醫院各項工作正常進行,促進患者身心康復的基本條件,因此,創造與維護一個適宜的環境是護理人員的重要職責。
(一)醫院的物理環境
護理人員應努力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有良好通風和光線、美觀而安全的療養環境。
1.溫度 適宜的病室溫度一般為18~20℃,新生兒室、老年科病室以及檢查、治療時室溫應略高,以22~24℃為宜,適宜的室溫可使患者感到舒適、安寧、減少體力消耗,有利于患者休息和醫療護理工作的進行,室溫過高,不利于體熱的散發,干擾消化及呼吸功能,使人煩躁,影響體力恢復;室溫過低,則使人畏縮,缺乏活力,在治療和護理時,患者容易受涼。
病室內應備有室溫計,以隨時了解室溫的變化并及時調節。寒冷冬季,病室可用火爐或暖氣取暖;炎熱夏季,可用電風扇或空調降溫。此外,根據溫度的變化及時為患者增減衣服及被褥。
2.濕度 適宜的病室濕度為50%-60%,病室濕度一般指相對濕度而言,即一定溫度條件下,在單位體積的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量與其達到飽和時所含的百分比。濕度過高,空氣潮濕,細菌易于繁殖,同時水分蒸發減少,抑制出汗,使患者感到潮濕憋悶,對患有心、腎疾病的患者尤為不利;濕度過低,室內空氣干燥,人體水分蒸發增加,可引起口渴、咽痛、鼻衄等,對呼吸道疾患或氣管切開的患者尤為不利。
病室應配有濕度計,以便觀察和調節。室內濕度過高時,可通風換氣或使用空氣去濕器;室內濕度過低時,夏季可在地面灑水,冬季可在火爐上安放水壺或使用空氣加濕器。
3.通風 通風可使室內外空氣交換,保持空氣清新,并可調節室內的溫濕度,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同時,通風又是降低室內空氣污染,降低空氣中細菌密度,減少呼吸道疾病傳播的有效途徑,不通風會使室內空氣污濁,氧氣不足,患者會出現煩躁、疲乏、頭暈、食欲不振等,故病室應定時通風換氣,或安裝空氣調節器,有條件者可設立生物凈化室。在冬季,通風時間可根據溫差和風力大小適當掌握,一般開窗30分鐘左右,通風時應注意保護患者,避免吹對流風,以免著涼。
4.采光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兩種。日光是維持人類健康的要素之一,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到舒適愉快,對康復有利。適量的日光照射可使照射部位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流增快,改善皮膚和組織的營養狀況,使人食欲增加。另外,日光中的紫外線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并可促進機體內生成維生素D,因此,應經常開啟病室門窗,使日光直接射入,或協助患者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以增進患者身心舒適感,但應注意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患者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人工光源常用于滿足夜間照明及平時特殊檢查和治療的需要。護理人員應根據不同需要對光線進行調節。樓梯間、治療室、搶救室、監護室內的燈光要明亮;普通病室除一般吊燈外,還應有床頭燈、壁燈或地燈,床頭燈最好是光線可調節型,其開關應放置在患者易接觸的地方;夜間使用壁燈或地燈,不使燈光刺眼,以免影響患者睡眠。
5.音響 音響是指聲音存在的情況。病室內必須保持安靜,避免噪聲。噪聲使人感到疲倦不安,影響休息和睡眠。根據WHO規定的噪聲標準,白天醫院病區較理想的聲音強度在35~40dB。醫院噪聲主要包括各種醫療儀器使用時所發出的機械磨擦聲和人為的噪聲,如在病區內大聲喧嘩、重步行走、開關門窗和車、椅、床軸處銹澀而發出的響聲等。醫院是特別安靜區,對聲源要嚴加控制。病室應建立安靜制度,工作人員要做到四輕:說話輕、走路輕、關門輕、操作輕。病室的門及桌椅腳應釘橡皮墊,推車輪軸定時滴注潤滑油,以減少噪聲的發生。
6.裝飾 病室布局應整潔美觀、陳設簡單,桌椅擺放整齊劃一,床距不得小于1m,以往醫院采用白色,易使患者產生單調、冷漠的感覺,同時,白色反光強,易刺激眼睛產生疲勞。現在醫院的裝飾可根據病室的不同需求來選擇適當的顏色。如兒科病房的床單和護士服可采用粉色等暖色調,以減少兒童恐懼感,增加溫馨親切的感覺;手術室可選用綠色或藍色,給人以一種安靜、舒適、信任的感覺。病室內適當擺設一些花卉盆景,可增添生機,特別是在蓓蕾滿枝時,可給人以生命和活力的啟迪,提高患者與疾病斗爭的信心和勇氣。病室周圍應有樹木、草坪、花壇等,供患者散步、休息和觀賞。
(二)醫院的社會環境
醫院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颊咦∪脶t院,對接觸的人、陳設、規則、聲音及氣味等感到陌生和不習慣,從而產生某些不良的心理反應。護理人員應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創造和諧的氣氛,幫助患者解除不良心理反應,以盡快適應醫院的社會環境。
1.人際關系 心理因素對人的健康與疾病的影響,也同生態因素、社會因素的影響一樣受到人們重視。在醫院環境中,和睦的人際關系是保持患者良好心理狀態的重要條件。
(1)護患關系 護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幫助者與被幫助者之間的關系,作為服務者與幫助者的護士處于主導地位,在與患者接觸時,無論患者的年齡、性別、信仰、文化背景、過去的經歷如何,都應一視同仁,在語言上善于正確應用治療性語言,鼓勵患者的治療信心;在行為舉止上要儀表端莊穩重、機敏果斷;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應穩、準、輕、快,以增加患者的依賴感;在工作態度上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始終以樂觀、開朗、飽滿的情緒去感染患者,引起患者良好的心理反應。護士應從多方面給予患者關心照顧,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使之感到時刻受到護士的關注。
(2)同室病友的關系 同室病友中的每個人都構成病室社會環境中的一員,在共同的療養期間互相影響。例如病友間的互相幫助與照顧,交流疾病療養的常識及生活制度,幫助新病友盡快熟悉環境,協助護理人員做好工作等。護士對這些良好的情感交流,應持鼓勵態度;善于察覺不利因素并做好調節,防止消極情緒的蔓延。同住一間病室,病友們自然的構成一個群體,有著共同的心理傾向,這就是群體氣氛。它由患者的共同影響而形成,同時又影響著每個患者。
(3)患者與其他人的關系 除護患關系之外,患者還應與病區其他醫務人員之間建立一個和睦的人際關系。護理人員應主動將其他醫務人員和病友介紹給患者,鼓勵患者與他們進行接觸和溝通;護理人員也應注意調整患者與家屬之間的關系,應該認識病人的親屬,與他們進行交流,歡迎他們來探視;鼓勵病人與自己所喜歡的人接觸,視病人需要為其安排。近年來,家庭化病房的建立,為患者與親屬及好友的接觸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醫院規則 醫院必須以健全的規章制度來保證醫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保證患者有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條件,預防和控制感染的發生,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醫院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是一種約束,如許多事必須聽從于醫護人員,限制了患者自己的意愿,因而產生了壓抑感;不能廣泛對外接觸,信息閉塞,思念親人而產生孤寂、焦慮感;不能下床活動,又無家屬陪伴,生活不便而加重心理負擔等等,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不同情況和適應能力,主動熱情地給予幫助和指導。
(三)醫院的生物環境 微生物以多種形態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各種環境中,醫院是病人集中的場所,病原微生物活動猖獗,隨時隨地存在于空氣與各種醫療設備及任何與患者接觸過的物品上;患者的皮膚、粘膜、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引流物等,也都可能潛伏病原微生物而成為感染源。這樣的生物環境,對免疫力低下或正在接受侵入性檢查、治療的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威脅。為此,制定有關的管理制度和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確保醫院生物環境的安全性,是不容忽視的。
最新資訊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一)2024-01-14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二)2024-01-1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10條易錯考點2024-01-06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資料:12條??急乇晨谠E!2023-12-31
- 建議收藏!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涉及常見疾病匯總2023-12-30
- 必看!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難度分析及易錯點總結!2023-12-28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內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外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婦產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3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兒科護理重點考點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