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護士考試外科護理備考輔導:胃腸減壓及護理


1.原理與目的 胃腸減壓是利用負壓吸引原理,將胃腸道積聚的氣體和液體吸出,以降低胃腸道內壓力,改善胃腸壁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的局限,促進傷口愈合和胃腸功能恢復的一種治療方法。胃腸減壓在腹部外科中用途廣泛,如腸梗阻、胃腸穿孔、食管、胃腸道手術后及膽囊、膽道手術后的病人均為適應證。 2.胃管引流并發癥 胃管是腹部外科極為常用的引流管,長期應用也會引起并發癥。 (1)體液丟失、電解質紊亂:胃管引流可導致病人消化液大量丟失,使Cl-、H+、K+減少,當胃管插至幽門以下的消化道,或有膽汁、胰液逆流時,Na+可減少。 (2)呼吸道感染:胃管放置后,可干擾通氣,影響咳嗽、咳痰,容易引起病人肺部感染。 (3)經口呼吸:因鼻孔內有胃管,使一側鼻腔通道受阻,影響經鼻呼吸,患者不得已經口呼吸,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并可導致嚴重并發癥,如腮腺炎等。 (4)鼻孔潰瘍及壞死:如果胃管長期置于一側鼻孔而不改變胃管的位置,可壓迫側鼻腔黏膜或軟骨,從而引起潰瘍及壞死。 (5)胃內容物及膽汁反流:也會引起食管炎和食管狹窄,導管本身還會引起食管膜的侵蝕和糜爛,甚至出血。 3.胃腸減壓護理 (1)胃腸減壓期間應禁食、禁飲,一般應停服藥物。如需胃內注藥,則注藥后應夾管并暫停減壓0.5~1小時。適當補液,加強營養,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脫出,尤其是外科手術后胃腸減壓,胃管一般置于胃腸吻合的遠端,一旦胃管脫出應及時報告醫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時可能損傷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瘺。 (3)保持胃管通暢:維持有效負壓,每隔2~4小時用生理鹽水10~20ml沖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暢。 (4)觀察引流物顏色、性質和量,并記錄24小時引流液總量。觀察胃液顏色,有助于判斷胃內有無出血情況,一般胃腸手術后24小時內,胃液多呈暗紅色,2~3天后逐漸減少。若有鮮紅色液體吸出,說明術后有出血,應停止胃腸減壓,并通知醫生。引流裝置每日應更換一次。 (5)加強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濕潤及通暢。 (6)觀察胃腸減壓后的腸功能恢復情況,并于術后12小時即鼓勵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腸功能恢復。 (7)胃管通常在術后48~72小時,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時,先將吸引裝置與胃管分離,捏緊胃管末端,囑病人吸氣并屏氣,迅速拔出,以減少刺激,防止病人誤吸。擦凈鼻孔及面部膠布痕跡,妥善處理胃腸減壓裝置。
最新資訊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一)2024-01-14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二)2024-01-1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10條易錯考點2024-01-06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資料:12條常考必背口訣!2023-12-31
- 建議收藏!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涉及常見疾病匯總2023-12-30
- 必看!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難度分析及易錯點總結!2023-12-28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內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外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婦產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3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兒科護理重點考點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