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護士資格考試外科護理輔導:腹部損傷病人的手術后護理


(1)體位:先按麻醉要求安置體位,待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臥6小時后,血壓平穩者改為半臥位,以利于腹腔引流,減輕腹痛,改善呼吸循環功能。 (2)禁食、胃腸減壓:術后禁食2~3天,并做好胃腸減壓的護理。待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后停胃腸減壓,若無腹脹不適可拔除胃管,從進少量流質飲食開始,根據病情逐漸恢復半流質飲食。 (3)靜脈輸液與用藥:禁食期間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完全胃腸外營養,以滿足機體高代謝和修復的需要,并提高機體抵抗力。術后繼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腹腔內感染。 (4)觀察病情變化: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危重病人加強呼吸、循環和腎功能的監測和維護。注意腹部體征的變化,及早發現腹腔膿腫等并發癥。 (5)手術切口護理: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不脫落,如有滲血、滲液時及時更換,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及早發現切口感染的征象。縫合傷口拆線時間:頭面頸部手術后4~5日,下腹部及會陰部6~7日,胸部、上腹部和背臀部7~9日,四肢10~12日,減張傷口14日。對于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病人應適當延遲拆線時間。 (6)鼓勵早期活動:手術后病人多翻身,及早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預防腸粘連。 (7)腹腔引流護理:腹腔引流是腹腔內放置乳膠引流管或煙卷引流條,將腹腔內的滲血、滲液或消化液引流到體外的一種外引流方法,達到排出腹腔內的滲血滲液、壞死組織和膿液,防止感染擴散,促進炎癥早日消退的目的。 術后應正確連接引流裝置,如有多根引流管時應貼上標簽,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暢,每日更換引流袋,遵守嚴格的無菌操作,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性質和量,如發現引流液突然減少,病人有腹脹伴發熱,應及時檢查管腔有無堵塞或引流管滑脫。
最新資訊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一)2024-01-14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二)2024-01-1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10條易錯考點2024-01-06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資料:12條常考必背口訣!2023-12-31
- 建議收藏!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涉及常見疾病匯總2023-12-30
- 必看!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難度分析及易錯點總結!2023-12-28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內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外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婦產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3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兒科護理重點考點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