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護士資格外科護理學備考輔導:腹部創傷主要并發癥及其處理


一、腹壁切口裂開 腹部創傷術后發生切口裂開者約13%.切口裂開可分為腹壁各層全部裂開及部分裂開、腹壁切口裂開的原因:①年老體弱,營養不良;②縫合技術欠佳,傷口對合不好,縫合時腹膜撕裂等;③術后發生肺部并發癥,咳嗽頻繁使腹內壓增加;④術后發生腹脹或腹腔有感染發生腸麻痹;⑤腹壁切口感染;⑥營養不良,影響愈合而裂開。 腹壁切口裂開多發生于術后一周左右。突然用力致腹壓增加時發生,患者感覺切口劇痛,和切口突然松開。檢查時見切口裂開,有淡血性液體從切口溢出或有腸管,網膜從切口脫出。 處理原則:對較小的切口裂開,患者危重不能耐受手術者,可用無菌紗布覆蓋并用膠布拉攏、固定、外層加強包扎。傷口完全裂開并有腸管或網膜脫出者,需立即到手術室在良好的麻醉下進行縫合,縫合時呆用合金絲線進行腹壁全層縫合。 二、腹腔膿腫 是急性腹膜炎局限化的結果,腹部創傷發生腹腔內感染比通常外科手術發生率高約20%左右。常見感染的原因為:①腹腔內臟器破裂,污染腹腔;②手術時遺漏傷情,尤其胃后壁,賁門部,胰腺、十二指腸,升結腸和降結腸的固定部位,直腸損傷易漏診漏治;③腹腔內遺留異物;④污染嚴重的腹腔未徹底清洗,術畢,腹腔內未放置引流或引流不暢。 腹腔內膿腫最多見的部位是盆腔,膈下和腸袢間,腹腔內一旦形成膿腫,應積極進行膿腔引流。 三、腸瘺 腸外瘺是腹部創傷及腹部創傷術后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常見的原因有:①首次剖腹探查時將腸破裂漏診或處理不當;②胃腸縫合技術欠佳;③腹腔內有嚴重感染或異物存留;④腹腔引流物位置不合適,使腸壁受壓發生壞死穿孔,胃腸吻合口愈合不良。 有腸液,氣體或食物從創口排出,或從創面直接觀察到破裂的腸管,外翻的腸粘膜,是腸瘺的主要臨床表現。如創面出現腸液,糞便,氣體,腸粘膜等,腸瘺的診斷很確定。腸瘺發生的時間一般在術后4-8天,術后數天仍發熱,腹痛或腹部有壓痛,應考慮有腸瘺的可能性。但有時瘺孔很小,或瘺管曲折狹小,腸液或氣體的溢出不明顯,而感染較重,尤其是在結腸瘺,腸內容物較干稠,更不易排出,臨床上難以肯定有無腸瘺。當有懷疑時,,可作下述檢查:口服骨炭或染料(如靛胭脂),如在傷口內出現,即證明有腸瘺存在;瘺管造影,不僅檢查可以顯示瘺的位置,深淺和大小,還可以明確有無引流不暢的膿腔以及臨近腸管的情況,一般在瘺發生3-5日后即可進行此項檢查;胃腸道鋇餐檢查,主要是明確胃腸道本身有無病變,如能顯示鋇劑從腸壁口流出,可以更準確的確定瘺的部位。 腸瘺的局部處理可以概括為“吸”、“堵”、“補”三法、應用的順序是先“吸”后“堵”,必要時再“補”。“吸”就是應用雙套管持續負壓吸引的方法,及時的去除流出的腸液,以減輕對瘺口周圍組織的腐蝕作用,使炎癥迅速消退。有一部分傷員經這種方法處理后,感染得以局限,瘺口可以逐漸愈合。瘺發生后二周左右,當瘺口炎癥感染消退,已形成管狀瘺或唇狀瘺時,采取“堵”的方法,“堵”就是采用的機械方法將瘺堵住,恢復胃腸道的功能、便腸液不能外溢,有利于瘺進一步“從大到小”促進愈合而且可使病人正常的從口進食,改善營養狀況,促進瘺口愈口,大部分病人經過“吸”、“堵”瘺口可以治愈。“補”就是用手術方法治療不能自行愈合腸瘺,手術時機一般在腸瘺發生后3個月以后,腹腔感染完全控制,粘連大部吸收,病人一般情況好轉時進行,這樣手術容易成功。 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和營養難以維持是腸瘺死亡原因之一。腸瘺早期通過深靜脈插管補充水、電解質和營養,在局部情況許可時可采用“堵”的方法成功后,及早恢復口服飲食,口服營養仍不足時,尚可加用管飼方法,增加營養的攝入。 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控制感染,瘺口周圍皮膚使用復方氧化鋅油膏涂沫,防止糜爛。預防敗血癥,胃腸道出血,肺炎和黃疸等并發癥。
最新資訊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一)2024-01-14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二)2024-01-1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10條易錯考點2024-01-06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資料:12條常考必背口訣!2023-12-31
- 建議收藏!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涉及常見疾病匯總2023-12-30
- 必看!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難度分析及易錯點總結!2023-12-28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內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外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婦產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3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兒科護理重點考點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