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執業護士 > 執業護士備考資料 > 2012護士考試兒科護理輔導:足月新生兒的特點

2012護士考試兒科護理輔導:足月新生兒的特點

更新時間:2013-03-04 08:54:42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執業護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12護士考試兒科護理輔導:足月新生兒的特點

  1.外觀特點正常足月兒體重在2500g以上(約3000g),身長47cm以上(約50cm),哭聲響亮,肌肉有一定張力,四肢屈曲,皮膚紅潤,胎毛少,耳殼軟骨發育良好,乳暈清楚,乳頭突起,乳房可們到結節,整個足底有較深的足紋,男嬰睪丸下降,女嬰大陰唇覆蓋小陰唇。

  2.呼吸系統胎兒在宮內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運動。胎兒肺內充滿液體,出生時經產道擠壓,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間質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遲,則出現濕肺癥狀。分娩后新生兒在第1次吸氣后緊接著啼哭,肺泡張開。其呼吸較淺快,頻率為40次/分左右。常以腹式呼吸為主。

  3.循環系統胎兒出生后血液循環發生巨大變化必臍帶結扎;1)。肺血管阻力降低;2)。卵圓孔和動脈導管出現功能性關閉。心率波動較大,100-150次/分,平均120-140l次/分,血壓平均為9.3/6.7kPa(70/50mmHg)。

  4.消化系統足月兒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有利于吸收。而胃呈水平位,奔門括約肌發育較差,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易發生溢乳和嘔吐。新生兒腸壁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腸腔內毒素及消化不全產物通過腸壁而進入血循環,引起中毒癥狀。足月兒除胰淀粉酶不足外,其余消化酶均已滿足生理需要。

  胎糞呈墨綠色,由腸粘膜脫落上皮細胞、羊水及消化液組成。出生后12小時內開始排泄,約3~4天內排完,若超過24小時還未見胎糞排出,應檢查是否為肛門閉鎖。

  足月兒肝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的活力較低,是出現生理性黃疸及對某些藥物解毒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5.血液系統由于胎兒期處于相對缺氧狀態,故足月兒出生時血液中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較高,血紅蛋白中胎兒血紅蛋白(HbF)約占70%,后漸被成人血紅蛋白(HbA)替代。由于胎兒血紅蛋白對氧有較強親和力,氧離曲線左移,不易將氧釋放到組織,所以新生兒缺氧時紫紺不明顯。足月兒剛出生時白細胞數較高,第3天開始下降。足月兒血容量為50~100ml/kg。

  6.泌尿系統足月兒一般生后第1天排尿,如生后48小時無尿,需要檢查原因。新生兒尿稀釋功能尚可,但腎小球濾過率低,濃縮功能較差,因此排出同樣量的溶質需比成人多2~3倍的水。它的排磷功能較差,因此牛奶喂養兒易導致低鈣血癥。

  7.神經系統新生兒腦相對較大,約重300~400g,占體重10%~20%(成人僅2%)。新生兒期間視、聽、味覺、觸覺、溫覺發育良好,痛覺、嗅覺(除對母乳外)相對差些。足月兒出生時已具有原始的神經反射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和交叉伸腿反射。新生兒巴氏征、克氏征、佛斯特征陽性屬正常現象。

  8.免疫系統胎兒可從母體通過胎盤得到免疫球蛋白IgG,因此不易感染一些傳染病如麻疹;而免疫球蛋白glgA和IgM則不能通過胎盤傳給新生兒,因此新生兒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和大腸埃希菌(大腸桿菌)、葡球菌敗血癥。新生兒網狀內皮系統和白細胞的吞噬作用較弱,血清補體比成人低,白細胞對真菌的殺滅能力也較低,這是新生兒易患感染的另一種原因。人乳的初乳中含較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應提倡母乳喂養,提高新生兒抵抗力。

  9.體溫調節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較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其產熱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謝。新生兒的環境溫度要適宜。室溫過高時足月兒能通過皮膚蒸發和出汗散熱,但如體內水分不足,血液濃縮而發熱稱“脫水熱”;室溫過低時則可引起硬腫癥。

  10.能量、水和電解質需要量新生兒總的能量需要為:出生后第1天209.2~313.8kJ/kg(50~75Kcal/kg),以后增至每日418.4~502.1kJ/kg(100~120Kcal/kg)。其體液總量占體重的65%~75%,每日液體需要量為:第1天約60~80ml/kg,第2天為80~100ml/kg,第3天以上約100~140ml/kg;鈉、鉀每日需要量各約1~2mmol/kg,新生兒患病時易發生酸堿失衡,其碳酸氫鹽的腎閾值低,腎處理酸負荷能力不足,故特別易發生代謝性酸中毒,需及時糾正。

  11.常見幾種特殊生理狀態

  (1)生理性體重下降:新生兒初生數日內,因丟失水分較多,出現體重下降,但一般不超過10%,生后10天左右,恢復到出生時體重。

  (2)生理性黃疽:

  (3)乳腺腫大;生后第3~5天,男、女足月新生兒均可發生乳腺腫脹,如蠶豆到鴿蛋大小,這是由于母親的孕酮和催乳素經胎盤至胎兒,出生后母體雌激素影響中斷所致。一般不需處理,切勿強烈擠壓,以免繼發感染。生后2~3周內消退。

  (4)口腔內改變:新生兒上腭中線和齒齦切緣上常有黃白色小斑點,分別俗稱為“上皮珠”和“板牙”,系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積留所致,于生后數周至數月自行消失。其兩頰部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對吸乳有利,不應挑割,以免發生感染。

  (5)假月經;有些女嬰生后5~7天陰道可見帶血性分泌物,持續2~3天,稱假月經。系因妊娠后期母親雌激素進入胎兒體內,生后突然中斷,而形成類似月經的出血,一般不必處理。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執業護士資格查詢

執業護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執業護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執業護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