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執業護士 > 執業護士備考資料 > 2012護士資格證考試兒科護理指導:剖宮產媽媽護理知識

2012護士資格證考試兒科護理指導:剖宮產媽媽護理知識

更新時間:2013-02-21 14:48:01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執業護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12護士資格證考試兒科護理指導:剖宮產媽媽護理知識

  剖宮產是在分娩過程中,由于產婦或胎兒的原因無法使胎兒自然娩出,而由醫生采取的一種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過程。由于該手術傷口大,創面廣,很容易產生術后并發癥,所以,做好術后護理是產婦順利康復的關鍵。以下我們就逐步來討論剖宮產后的護理。

  1.盡早活動

  目的:預防血栓性靜脈炎

  孕晚期和產后比較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剖宮產的患者更容易發生。引起此病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不能早日下床活動、年齡較大、多胎經產婦等。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壓痛、水腫、心跳及呼吸會加速。

  剖宮產術后雙腳恢復知覺,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后應該練習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動,當導尿管拔除后應多走動,這樣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還可預防腸黏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動前可用束腹帶綁住腹部,這樣走動時就會減少因為震動的關系碰到傷口而引起疼痛。

  2.及時大小便

  目的:預防尿路感染、便秘

  一般術后第二天靜脈滴注結束會拔除留置導尿管,拔除后3~4小時應排尿,以達到自然沖洗尿路的目的。如果不習慣臥床小便,可下床去廁所,再解不出來,應告訴醫生,直至能暢通排尿為止,否則易引起尿路感染。

  剖宮產后,由于傷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順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若有痔瘡,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嚴重,故術后產婦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

  3.清淡飲食

  目的:避免嘔吐或腹脹

  剖宮產產婦術后6小時內因麻醉藥藥效尚未消失,全身反應低下,為避免引起嗆咳、嘔吐等,應暫時禁食,若產婦確實口渴,可間隔一定時間喂少量溫水。術后6小時,可進食流食,如熬得很濃的雞、鴨、魚、骨頭湯等。進食之前可用少量溫水潤喉,每次大約50毫升,若有腹脹或嘔吐應多下床活動,或者用薄荷油涂抹肚臍周圍。第一餐以清淡簡單為宜,例如稀飯、清湯,并要少量。若無任何腸胃不適,則可在下一餐恢復正常的食量,哺喂母乳的媽媽可多食用魚湯及多喝水。

  術后盡量避免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其他則依個人喜好適量攝取。避免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多攝取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幫助組織修復(如魚、雞肉)。此外多攝取纖維素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4.密切觀察惡露

  目的:避免產后出血

  無論是自然產還是剖宮產,產后都應密切觀察惡露。剖宮產時,子宮出血較多,應注意陰道出血量,如發現陰道大量出血或衛生棉墊2小時內就濕透,且超過月經量很多時,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正常情況下,惡露10天內會從暗紅色變為淡黃色,分娩后兩周變為白色,4~6周會停止,若超過4個星期還有暗紅色的分泌物或產后兩個月惡露量仍很多時,應到醫院檢查。看子宮復舊是否不佳,或子宮腔內殘留有胎盤、胎膜,或合并有感染。

  5.保持傷口清潔

  目的:預防傷口感染

  要特別注意腹部傷口愈合及護理。腹部傷口分為二種,直切口與橫切口。產后第二天,傷口換敷料,檢查有無滲血及紅腫,一般情況下術后傷口要換藥兩次,第七天拆線。如為肥胖病人,或患有糖尿病、貧血及其它影響傷口愈合的疾病要延遲拆線。術后若產婦體溫高,而且傷口痛,要及時檢查傷口,發現紅腫可用95%的酒精紗布濕敷,每天兩次。若敷后無好轉,傷口紅腫處有波動感,就確認有感染,要及時拆線引流。如果產婦本身存在下列感染,則需特別注意傷口的狀況:

  (1)產程或破水時間過長。

  (2)手術時間過長、術中出血較多。

  (3)產婦本身抵抗力差,如患有糖尿病或營養不良。

  (4)剖宮產之前已有羊膜絨毛膜炎。

  (5)其他因素如腹水、貧血、長期使用類固醇或以前接受過放射治療等。

  此外,產后月經恢復的時候要注意傷口是否疼痛,因為在傷口處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表現為經期時傷口處持續脹痛,甚至出現硬塊。一旦出現此類癥狀,則應及早去醫院就診。

  6.擦浴較安全

  目的:避免傷口碰水

  自然產的產婦可以馬上洗澡,以淋浴為主。但剖宮產產婦原則上不要淋浴,若傷口碰到水,要立即消毒,同時蓋上消毒紗布。理論上選擇擦浴較安全,至少等拆線后再淋浴。

  7.適當按摩子宮

  目的:避免產后大出血

  生產完后,在臍下方可以摸到一團硬塊,即為子宮。產婦可適當地按摩子宮,增強子宮收縮,避免發生產后大出血。

  另外,靜脈滴注或口服藥中,大多有子宮收縮劑,產婦應如期將藥物服完。生化湯也是幫助子宮收縮的湯劑,可于三餐之后服用。一般來說,子宮收縮會有稍微的疼痛,但都在可忍受范圍內,倘若服用止痛藥后仍疼痛不止,應告知醫護人員。

  若出現子宮異常壓痛且合并有發燒癥狀時,可能是子宮內膜發炎。產后子宮細菌感染,是剖宮產后最常見的合并癥,產程、手術時間過長、術前產婦有貧血或術中出血較多,都容易引起感染,因此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就成為減少術后感染的方法。

  由于目前抗生素藥物種類較多而且藥效較明顯,所以一些較嚴重的炎癥如骨盆腔膿腫、敗血癥性休克、盆腔靜脈血栓已較少見。

  8.側身喂奶

  目的:避免拉扯傷口

  產婦在產后第1~4天會有脹奶的現象,此時可以哺喂母乳。但剖宮產的媽媽往往因為傷口疼痛降低了哺乳意愿,其實只要在術后側身喂奶就可減少傷口因動作拉扯而產生的疼痛不適。

  做好產后護理,確保媽媽更健康

  在新生命誕生后,媽媽除了忙著照顧小寶寶之外,也要注意自己產后的恢復狀況,尤其是剖宮產的媽媽,更要做好剖宮產術后的護理,才能確保身體健康,也才能很好地照顧寶寶喲。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執業護士資格查詢

執業護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執業護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執業護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