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執業護士 > 執業護士備考資料 > 2020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解析:第一章第六節醫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

2020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解析:第一章第六節醫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

更新時間:2020-03-18 13:19:36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84收藏16

執業護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20護士資格考試第一章的內容大家復習的如何了?環球網校執業護士頻道為大家帶來2020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解析:第一章第六節醫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沒有復習到這里的考生可以提前預習,已經復習過這里的考生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遺漏的知識。

相關推薦:2020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解析第一章匯總

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時間已經確定。為了幫助大家獲取2020護士資格考試相關時間節點資訊,環球網校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屆時將在考試之前,以短信形式提醒大家參加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

2020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解析

第一章 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

第六節 醫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

(點擊下載>>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配套課后練習題

醫院內感染

住院病人在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是在住院期間遭受病原體侵襲而引起的任何診斷明確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間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而在院外發生的感染。

分類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2.內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醫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

1.管理制度不健全。

2.環境污染嚴重。

3.易感人群增多。

4.抗生素的廣泛應用。

5.介入性診療手段的增多。

清潔、消毒和滅菌

清潔消毒滅菌:

1.清潔 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體表面的污垢、塵埃和有機物。

2.消毒 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清除或殺滅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數量減少達到無害化。

3.滅菌 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滅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以及細菌的芽胞。

消毒、滅菌的方法:

1.物理消毒滅菌法

(1)熱力消毒滅菌法:

干熱法:導熱慢,所需的溫度較高,時間較長;

濕熱法:導熱快,穿透力強,所需溫度較低,時間較短。

1)燃燒法:

①用途:

a.無保留價值的物品,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等感染的敷料等;

b.金屬器械及搪瓷類物品急用且無條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時,銳利刀剪除外,以免鋒刃變鈍。

②方法:

a.金屬器械在火焰上燒灼20秒;

b.搪瓷類容器倒入少量95%乙醇,慢慢轉動點火燃燒至熄滅。

2)干烤法:

①用途:油劑、粉劑、玻璃器皿、金屬制品、陶瓷制品等。

②方法:

a.消毒:箱溫120~140℃,時間10~20分鐘。

b.滅菌:箱溫150℃,時間2.5小時;

箱溫170℃,時間1小時;

箱溫180℃,時間30分鐘。

3)煮沸消毒法:

①用途:搪瓷、金屬、玻璃、橡膠類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術器械的滅菌。

②方法:a 刷洗干凈;

b 全部浸沒;

c 加熱煮沸;

水沸開始計時:5~10分鐘可殺滅細菌繁殖體,15分鐘可殺滅多數細菌芽胞;

加入碳酸氫鈉,配成1%~2%溶液,可增強殺菌作用、去污防銹。

注意事項:

①物品全浸沒:蓋子打開,軸結打開,空腔導管預先灌水,容器不重疊;

②玻璃類物品用紗布包裹,冷水或溫水中放入;

③橡膠類物品用紗布包好,水沸后放入;

④中途加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開始計時;

⑤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時間延長2分鐘。

4)壓力蒸汽滅菌法:應用最廣、效果最為可靠的首選滅菌方法。

①用途:各種器械、敷料、搪瓷類、玻璃制品、橡膠類、某些藥品、溶液、細菌培養基等。

②方法: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臥式壓力蒸汽滅菌器、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

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

使用方法

a.壓力達103~137kPa,溫度達121~126℃,保持20~30分鐘,可達到滅菌效果;

b.關閉熱源,打開排氣閥,待壓力降至“0”時,可慢慢打開蓋子,取出物品。切忌突然打開蓋子。

臥式壓力蒸汽滅菌器:空間較大,可一次滅菌大量物品。

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壓力達205kPa,溫度達132℃,保持4~5分鐘即可達到滅菌效果。

③注意事項:

a.物品先洗凈擦干或晾干;

b.滅菌包不宜過大、過緊:

臥式壓力蒸汽滅菌器物品包不大于30cm×30cm×25cm;

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物品包不大于30cm×30cm×50cm;

c.滅菌物品放置合理:滅菌包之間留有空隙,布類物品放在上面;

d.裝物品的容器應有孔,滅菌前打開,滅菌后關上;

e.隨時觀察壓力、溫度情況;

f.滅菌物品干燥后方可取出;

g.定期監測滅菌效果。

④滅菌效果監測:

a.物理監測法:留點溫度計;

b.化學監測法:化學指示卡或化學指示膠帶顏色的改變;

c.生物監測法:是最可靠的監測方法。

(2)輻射消毒法:

1)日光暴曬法:

①用途:床墊、毛毯、書籍、衣服等。

②方法:曝曬6小時,定時翻動。

2)臭氧滅菌燈消毒法:

①用途:空氣、醫院污水、診療用水、物品表面等。

②方法:關閉門窗,消毒結束后30分鐘方可進入。

(3)電離輻射滅菌法:橡膠、塑料、高分子聚合物、精密醫療儀器、生物醫學制品、節育用具及金屬等。

(4)微波消毒滅菌法:不能用于金屬物品的消毒。

(5)過濾除菌:手術室、燒傷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2.化學消毒滅菌法

(1)化學消毒劑的使用原則

1)物品先洗凈、擦干。

2)根據不同物品的性能及微生物特性,選擇恰當的消毒劑。

3)嚴格掌握消毒劑的有效濃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時間。

4)消毒液中不放置紗布、棉花等物。

5)消毒物品全浸沒:軸結打開、套蓋掀開,管腔灌滿消毒液。

6)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氣體消毒后的物品應待氣體散發后使用。

7)消毒劑應定期檢測,調整濃度,進行更換,易揮發的要加蓋。

(2)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方法

1)浸泡法:耐濕、不耐熱的物品,如銳利器械、精密器材等。

2)擦拭法:桌椅、墻壁、地面等。

3)噴霧法:空氣及墻壁、地面等物品表面。

4)熏蒸法:室內空氣和不耐濕、不耐高溫物品。

①空氣消毒:

a.純乳酸:每立方米0.12ml,加等量水,時間30~120分鐘;

b.食醋:每立方米5~10ml,加熱水1~2倍,時間30~120分鐘。

②物品消毒:常用甲醛消毒箱進行。

5)環氧乙烷氣體密閉消毒滅菌法:透力強,具有高效廣譜殺菌作用,滅菌劑。

化學消毒劑的選擇:

分類 功效 常見舉例
滅菌劑 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過氧乙酸
高效消毒劑 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病毒、真菌及其孢子,以及絕大數芽胞 過氧化氫、高濃度含氯消毒劑
中效消毒劑 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等除細菌芽胞以外的微生物 醇類、碘類、低濃度含氯消毒劑
低效消毒劑 只能殺滅細菌繁殖體、親脂病毒和某些真菌 酚類、胍類(氯己定)、季胺鹽類(新潔爾滅)

(3)常用的化學消毒劑

1)過氧乙酸:

①使用方法: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空氣消毒;耐腐蝕物品消毒;食品用工具、設備消毒。

a.一般物品表面:0.1%~0.2%溶液,作用3分鐘;b.空氣:0.2%溶液,噴霧作用60分鐘或15%溶液(7ml/m2)加熱蒸熏,相對濕度60%~80%,室溫下2小時;c.耐腐蝕物品:0.5%溶液,沖洗10分鐘;d.食品用工具、設備:0.5%溶液,作用10分鐘。

②注意事項:

a.對金屬及織物有腐蝕性;

b.溶液刺激性強,注意防護;

c.陰涼通風處加蓋保存、現用現配。

2)戊二醛:

①使用方法:2%戊二醛常用于浸泡不耐熱的醫療器械、精密儀器,如內鏡等,消毒時間60分鐘,滅菌時間10小時。

②注意事項:

a.對碳鋼類制品有腐蝕性,可加0.5%亞硝酸鈉防銹;

b.滅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無菌蒸餾水沖洗;

c.接觸時戴橡膠手套,防止濺入眼內及吸入體內。

d. 配好的消毒液最多可連續使用14天。

3)含氯消毒劑

①使用方法:餐具、水、環境、疫源地等;

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

用于被肝炎病毒、結核桿菌、細菌芽胞污染的物品消毒;

浸泡法、擦拭法;噴灑法;干粉消毒法。

a.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用于被細菌繁殖體污染的物品,浸泡時物品應浸沒,容器應加蓋,時間10分審以上,不能浸泡的可進行擦拭;b.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用于被肝炎病毒、結核桿菌、細菌芽胞污染的物品,浸泡、擦拭或噴灑時間30分鐘以上;c.含有效氯10000mg/L的干粉加入排泄物中,攪拌均勻,作用時間>2小時。

②注意事項:

有腐蝕性和漂白作用,不適用于金屬、有色織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

4)過氧化氫:

①使用方法:丙烯酸樹脂制成的外科埋置物、塑料制品、餐具、服裝、飲水等,以及漱口、外科沖洗傷口等。

浸泡法和擦拭法

②注意事項:

a.對金屬有腐蝕,對有色織物有漂白作用;

b.防止濺入眼中和皮膚、黏膜上;

c.消毒被血液或膿液污染的物品,應適當延長消毒時間。

清潔消毒滅菌:

5)碘酊:

①使用方法:2%碘酊用于皮膚消毒,1~3分鐘后,用75%乙醇脫碘。

②注意事項:

a.刺激性強,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b.不能浸泡金屬器械。

6)乙醇:

①使用方法:皮膚、物品表面、醫療器械等。

a.擦拭法;b.浸泡法。

②注意事項:

a.不宜用于黏膜和創面的消毒;

b.加蓋保存,定期測定有效濃度;

c.濃度超過80%,消毒效果會降低;

d.注意加蓋并避火保存。

7)碘伏:

①使用方法:用于皮膚和黏膜等。

用于手、皮膚和黏膜等的消毒。手及皮膚消毒時2~10g/L;黏膜消毒時250~500mg/L。外科手消毒:擦拭或刷洗,作用3~5分鐘;手部消毒:擦拭2~3遍,作用≥2分鐘;注射部位皮膚:擦拭兩道,時間道循產品說明;口腔黏膜及創面:1000~2000mg/L。擦拭,作用3-5分鐘;陰道黏膜及創面:500mg/L沖洗,作用時間遵循產品說明。

②注意事項:

a.不用于二價金屬制品的消毒;

b.如物品上存有大量有機物,應增加濃度、延長時間。

8)氯己定

①使用方法:外科洗手消毒、皮膚和黏膜消毒等。

a.擦拭法;b.沖洗法。

a.擦拭法:有效含量≥2g/L的氯己定乙醇溶被用于擦拭手術和注射部位皮膚,擦拭2~3遍,作用時間遵循產品說明;b.沖洗法:有效氯≥2g/L 氯已定水溶液用于沖洗陰道、膀胱、傷口黏膜創面,以預防和控制感染。

②注意事項:

a.不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前、后使用和混合使用;

b.使用前先清潔消毒部位,帶污垢的不能使用。

無菌技術

(一)無菌技術是指在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保持無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傳播給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是預防醫院內感染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措施。

(二)原則

1.環境 寬敞,清潔,定期消毒。操作前半小時停止清掃及更換床單等。

2.工作人員 衣帽整潔、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時穿無菌衣,戴無菌手套。

3.操作

(1)操作者:面向無菌區;身體與無菌區保持一定距離;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跨越無菌區;不觸及無菌物品;不面對無菌區說話、咳嗽、打噴嚏。

(2)無菌物品:須使用無菌持物鉗(鑷)取用;一經取出,不得放回;不得在空氣中暴露過久;疑有或已有污染時不可再用,予以更換或重新滅菌;一套物品一人專用,以防交叉感染。

4.物品管理

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須分別放置,且有明顯標志;無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氣中;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外須標明物品名稱及滅菌日期,存放在清潔、干燥、固定的地方,按日期先后順序排放;定期檢查,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有效期7天。

(三)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法

1.無菌持物鉗的使用法

(1)無菌持物鉗(鑷)的種類:卵圓鉗、三叉鉗和長、短鑷子。

1)卵圓鉗:不能夾取較大無菌物品。

2)三叉鉗:夾取較重的無菌物品。

3)鑷子:夾取較小的無菌物品。

(2)無菌持物鉗(鑷)的存放

1)浸泡存放:消毒液浸沒軸節以上2~3cm或鑷子1/2。容器底部墊無菌紗布。

2)干燥存放

注意:每個容器內只能放1把無菌持物鉗(鑷)。

(3)無菌持物鉗(鑷)的使用法

1)取出:前端閉合、向下取出,前端不可觸及容器口邊緣及消毒液液面以上的容器內壁。

2)使用:始終保持前端向下,使用時無菌持物鉗(鑷)保持在使用者胸、腹部水平移動,不可過高或過低。

3)放回:使用后立即閉合鉗端,垂直向下放回容器內,并打開軸節浸泡消毒。

(4)注意事項

1)只能用于夾取無菌物品,不能夾取油紗布或進行換藥、消毒等操作。

2)取放時,手指不可觸摸其浸泡部位。

3)如取遠處無菌物品,應將無菌持物鉗(鑷)放入容器內一同搬移使用。

4)使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內,以防在空氣中暴露過久。

5)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時,不可放回容器內。

6)定期消毒:浸泡存放:一般病房每周更換一次,使用頻率較高的如手術室、門診換藥室、注射室等,每日更換一次。干燥存放:每4小時更換一次。

2.無菌容器的使用法

(1)無菌容器的種類:無菌盒、罐、貯槽等。

(2)無菌容器的使用。

1)查對:名稱及有效期。

2)打開蓋:手不可觸及其蓋的內面。蓋的內面朝上放在桌上。

3)夾取物品:無菌持物鉗及無菌物品均不能觸及無菌容器的邊緣。

4)蓋蓋:使用完畢立即蓋嚴。

(3)注意事項

1)移動無菌容器時,應托住容器底部,手不可觸及無菌容器內邊緣。

2)無菌物品一經從無菌容器中取出,不可放回。

3)無菌容器定期滅菌,每周一次。

3.無菌溶液取用法

(1)操作要點

1)檢查:①標簽:名稱、劑量、濃度、有效期;②瓶蓋有無松動,瓶壁有無裂痕;③溶液有無沉淀、混濁、變色、絮狀物等。

2)開蓋、倒液:手握瓶簽,先倒少量溶液以沖洗瓶口,再由原處倒出溶液至無菌容器中。

3)蓋瓶塞:倒出液體后立即塞好瓶塞、消毒,翻轉蓋好,注明開瓶日期及時間,24小時內可再使用。

(2)注意事項

1)倒溶液時,溶液瓶與無菌容器保持一定距離;不可將無菌敷料或非無菌物品堵塞瓶口倒液,或伸入無菌瓶內蘸取溶液。

2)翻轉蓋瓶塞時,手不可觸及瓶塞蓋住瓶口的部分。

3)無菌溶液一經倒出,不能倒回。

4.無菌包的打開法

1)檢查:名稱、滅菌日期、化學指示膠帶,無菌包是否包緊,有無潮濕。

2)打開包:解開系帶,依次揭左、右角,最后打開內角,手只能接觸包布外面。

3)取物品:①用無菌鉗取出所需無菌物品;②如取全部物品,可將無菌包托在手上打開,另一手抓住包布四角將包內物品放入無菌區域內。

4)包扎:如未用完,則按原痕包扎,注明開包日期及時間,有效期為24小時。

5.鋪無菌盤法

(1)操作要點

1)手持無菌治療巾上層下邊兩外面角,向上呈扇形折疊,內面向外。

2)手持無菌治療巾的外面覆蓋上層無菌巾,使上、下層邊緣對齊,開口側邊緣向上反折。

3)注明鋪無菌盤的名稱及時間。

4)操作中不要跨越無菌區。

5)鋪好的無菌盤應盡快使用,有效期不得超過4小時。

6.無菌手套的使用

(1)戴無菌手套法

1)核對:手套號碼、有效期,無菌手套包是否包扎緊、無潮濕。

2)打開手套包:打開手套包,石粉涂抹雙手,避開無菌區。

3)取手套:右手持手套反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戴上;右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反折面(手套外面),取出戴好。

4)必要時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滑石粉;未操作時雙手置胸前,不可接觸工作服。

(2)脫手套法

1)右手捏住左手手套的外口,翻轉脫下。

2)左手伸入右手手套的內口,翻轉脫下。

3)將手套放入醫用垃圾袋內處理。

(3)注意事項

1)手套外面為無菌區,應保持其無菌;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觸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內面。

2)手套破損或被污染,立即更換。

3)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以免損壞。

隔離技術

隔離是將傳染源傳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點和特殊環境中,暫時避免和周圍人群接觸,對前者采取傳染源隔離,防止傳染病病原體向外傳播,對后者采取保護性隔離,保護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隔離區域的設置和劃分

1.隔離區域的設置

隔離區域應與普通病區分開設置,遠離水源、食堂和其他公共場所。傳染病區應設有多個出入口,以方便工作人員和病人分道進出。

病人的安置:

①以病人為單位

②以病種為單位

③凡未確診、發生混合感染、有強烈的傳染性及危重病人,應住單間隔離。

2.隔離區域的劃分:

(1)清潔區: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區域,如更衣室、配膳室、值班室及庫房等。

(2)半污染區: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區域,如醫護辦公室、化驗室、病區內走廊等。

(3)污染區: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區域,如病室、廁所、浴室等。

隔離消毒原則

1.一般消毒隔離

(1)病室門口和病床應懸掛隔離標志。

門口備有浸消毒液的腳墊、泡手的消毒液、掛隔離衣的設備。

(2)工作人員進入隔離區必須戴工作帽、口罩,穿隔離衣。

穿隔離衣后,只能在規定范圍內活動。

(3)病室及空氣每日須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或用消毒液噴灑消毒。

每日晨間用消毒溶液擦拭病床及床旁桌椅。

(4)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潔區內,污染物品須先消毒再處理。

病人接觸過的用物,須嚴格消毒后方可遞交,如衣物、信件、票證、書籍等。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須按規定經消毒處理。

需送出病區處理的物品,應放入專用污物袋,并有明顯標志。

(5)病人的傳染性分泌物經三次培養,結果均為陰性或確已度過隔離期,經醫生開出醫囑方可解除隔離。

2.終末消毒處理

(1)病人:

①出院或轉科前沐浴,更換清潔衣服。

②個人用物須經消毒處理后才能帶出。

③死亡的病人,用消毒液擦拭尸體,并用消毒液浸濕的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門、陰道,傷口更換敷料,并用一次性尸單包裹,送傳染科太平間。

(2)病人單位:

①被服放入污衣袋,注明隔離用物,先消毒再清洗;

②病室消毒時,攤開被褥、豎起床墊、關閉門窗、打開床頭桌,用紫外線燈消毒或用消毒液熏蒸消毒,消毒后通風,用消毒溶液擦拭家具、地面、墻面。

隔離種類

1.嚴密隔離

鼠疫、霍亂、非典型肺炎等烈性傳染病。

主要隔離措施:

①病人住單人房間,門口掛有醒目標志,病人不得離開病室,不得隨意開啟門窗,禁止探視。

②進入病室,必須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隔離鞋,戴手套。

③物品一經進入病室即視為污染,均應嚴格消毒處理,污染的敷料裝袋標記并送焚燒處理。

④室內空氣、地面及距地面2m以下的墻壁、家具,每日消毒1次。

2.呼吸道隔離

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肺結核等。

主要隔離措施:

①同種病人可住一室,相互間不得借用物品,病人離開病室應戴口罩。

②接近病人時應戴口罩、帽子,必要時穿隔離衣。

③病人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經消毒后方可倒入專用下水道或焚燒。

④病室內空氣每日消毒1次。

3.消化道隔離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傷寒、細菌性痢疾等。

主要隔離措施:

①同種病人可居一室,不同種病人應盡可能分室收住,如同住一室兩床間隔不少于2m,病人之間禁止交換物品。

②護理病人時,穿隔離衣、戴手套,消毒雙手。

③病人的食具、便器、嘔吐物、排泄物、剩余的食物等須嚴密消毒。

④病室地面、家具每日消毒液噴灑或擦拭。

⑤病室應有防蠅、防蟑螂設施。

4.接觸隔離

如破傷風、炭疽、狂犬病等。

主要隔離措施:

①不同種病人分室收住,禁止接觸他人。

②治療和護理時,穿隔離衣、戴手套,皮膚有破損者,避免傷口換藥及護理。

③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應嚴格消毒或焚燒。

5.血液、體液隔離

如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及艾滋病等。

主要隔離措施:

①同種病人可居一室,必要時單獨隔離。

②護理時穿隔離衣、戴手套;可能產生血液、體液飛濺或飛沫時,戴上口罩、防護鏡或面罩;操作前后,嚴格洗手或消毒手。

③注射器、針頭、輸液器、侵入性導管等:“一人一針一管一巾”。

④污染的用物,裝入有標記的袋中,送出銷毀或消毒處理。

污染的室內物品或物體表面,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消毒處理。

⑤所采集的標本應有醒目標志。

6.昆蟲隔離

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斑疹傷寒等。

主要隔離措施:

①病室有嚴密的防蚊設備。

②由虱傳播的疾病,病人應洗澡、更衣,并經滅虱處理后方可進入同種病病室。

7.保護性隔離

如大面積燒傷、早產兒、白血病及臟器移植、免疫缺陷的病人等。

主要隔離措施:

①病人住單人房間。

②接觸病人前須洗手,戴口罩、帽子、換鞋、穿無菌隔離衣;患有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帶菌者應避免接觸病人。

③病室內空氣、家具及地面等嚴格消毒。

隔離技術操作法

1.口罩的使用方法

(1)摘下后,將污染面向內折疊,放入小袋內。

(2)如有潮濕立即更換。若接觸嚴密隔離的病人,應每次更換。使用一次性口罩不得超過4小時。

2.手的清潔與消毒

(1)“七步洗手法”:

1)掌心對掌心,兩手并攏相互搓擦;

2)手心對手背,手指交錯相互搓擦(交換);

3)掌心相對,手指交叉沿指縫相互搓擦;

4)彎曲一手手指各關節,使其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

5)用一手握另一手拇指旋轉搓擦(交換);

6)指尖并攏在另一掌心轉動搓擦(交換);

7)握住手腕旋轉揉搓腕部(交換)。持續時間不少于15秒。

1)順序:前臂、腕關節、手背、手掌、指縫及指甲;

每只手刷30秒,用流動水沖凈,再重復一遍,共刷兩分鐘。

2)注意事項:

①刷手范圍應超過被污染的范圍;

②刷手時,身體應與洗手池保持一定距離;

③沖洗時,腕部應低于肘部,使污水流向指尖,避免弄濕工作服;

④刷手完畢,刷子要放回治療碗內。

3.穿脫隔離衣

(1)操作要點

1)穿隔離衣

》檢查隔離衣無破損、潮濕,型號合適。

》保持隔離衣內面及領部清潔。

》系領口時注意衣袖勿觸及面部、衣領、工作帽。

》扎好袖口后手已污染。

》穿隔離衣后,不得進入清潔區,只能在規定區域內活動。

2)脫隔離衣

將部分衣袖塞入工作服袖內。

消毒雙手時注意隔離衣不要污染洗手設備。

脫衣袖注意不要污染手。

將隔離衣在衣鉤上掛好:如掛在半污染區,隔離衣的清潔面向外;如掛在污染區,則污染面朝外。

如隔離衣不再穿用,脫下后將清潔面向外折好,放入污染袋內。

隔離衣應每天更換一次;如有潮濕或被污染時,立即更換。

4.避污紙的使用

上面抓取,不可掀頁撕取。

用后應放進污物桶內,集中焚燒處理。

以上就是2020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解析:第一章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第六節醫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的內容,小編還為大家整理了2020護士資格考試大綱、教材變化、歷年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點擊下方按鈕即可下載電子版隨時練習查看!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執業護士資格查詢

執業護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執業護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執業護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