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網約護士上門來 居家護理好便捷


惠州市網約護士上門來 居家護理好便捷
家中有長期臥床患病的親人需護理,但家屬因工作等原因分身乏術,或者因缺乏專業護理知識而感覺力不從心,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別急,現在開始,惠城區已有醫院推出“互聯網+護理服務”,只需通過電話或微信服務號等方式預約,就可享受專業的護理人員上門服務。
記者從惠城區衛生健康局了解到,隨著今年省、市“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開展,惠城區已有5家醫療機構列入試點,計劃9月底前在這些試點醫療機構全面實施“互聯網+護理服務”。屆時,更多有需求的家庭將享受到“網約護士”提供的上門服務。
阿婆癱瘓在床,護理人員上門服務溫暖貼心
案例
日前,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三院”)網約護理服務科接到一個上門服務電話后,護理人員帶上藥箱和護理用品立馬出發……
這是市三院開展的第一單上門護理服務。原來家住長湖苑的87歲陳奶奶一直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3年前的一次中風讓她留下了后遺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人幫她預約了市三院的專業護理服務。護理人員趕到陳奶奶家后,馬上有序開展胃管、尿管、壓瘡傷口換藥等護理服務。護士溫柔的話語、嫻熟的操作、專業的指導,給陳奶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她安靜地躺在床上,十分配合網約護士的節奏。
陳奶奶的兒子鐘先生翻開母親近期的各項檢查及用藥,給上門的護士詳細說明母親的情況。鐘先生說,母親出院后,因為居家護理不當出現了壓瘡,在家換藥都一年多了,但依舊沒有愈合,家人十分擔心。另外,中風后遺癥導致母親手腳不能自主活動,關節肌肉僵硬,舌頭不能動,不能講話也無法咀嚼,“如果沒有上門護理服務,我還得請假叫救護車送老人去醫院。為了換一條胃管或尿管,不僅耗費一天時間,還讓老人家煎熬一天。”鐘先生說,現在預約市三院的上門護理服務既省心省事又省錢,母親也不用來回折騰。
鐘先生回憶說,在市三院的一次就診中,曾護理過母親的護士介紹了醫院新開展的網約護理服務。于是,鐘先生嘗試著聯系了市三院網約護理服務科,了解到出院后或長期居家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等特殊人群,可以預約護士上門服務。護士接到任務上門后不僅會解決患者的護理問題,還會手把手指導家屬如何進行護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照護者對專業知識不了解和出行不便的擔憂。親眼見證網約護士的上門服務后,鐘先生贊不絕口,直言醫院專業的護理團隊上門服務解決了他長期照護老母親的困擾。
試點
市三院等5家醫療機構被列為試點
隨著網約護士上門服務的施行和逐漸推廣,對鐘先生這樣家有行動不便且亟需專業護理服務的人群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福音。
3月27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聯合省醫療保障局、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中醫藥局正式印發《廣東省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等9市作為試點地區。5月底,省衛生健康委公布了廣東省“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醫療機構名單,惠州等9個試點城市共確定了140家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惠州10家醫療機構入選。其中惠城區有5家醫療機構被選為試點,分別是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小金口人民醫院以及惠城好一生第一門診部和第二門診部。
根據該方案,“互聯網+護理服務”主要是指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派出在本機構注冊(含多機構執業備案)的護士,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的護理服務。“網約護士”主要服務對象包括出院后患者;高齡或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終末期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母嬰人群;其他有居家護理需求的特殊病患人群。
上述方案確定了第一批43項“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服務項目中的基本醫療服務可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同時明確了不能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情況,如服務對象病情疑難復雜或病情不穩定,上門提供護理服務存在醫療安全風險的;涉及含有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等特殊管理藥品的;需提供輸液等創傷性且醫療安全風險大或對操作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護理項目的;超出常規護理服務項目范疇的其他情況。
模式
鼓勵以醫護聯合或護士工作室等形式開展居家護理服務
“社會對上門醫療服務的需求很大。”市三院護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每天有不少市民咨詢上門護理服務,可以預見未來的需求量還會增多。為彌補護士緊缺的問題,醫院鼓勵創新服務模式,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包括鼓勵試點醫療機構探索以醫護聯合或護士工作室、護士志愿者聯合等團隊形式開展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鼓勵與服務對象的家庭醫生團隊建立合作機制,及時轉介服務對象到實體醫療機構就診。
除了市三院,此次列入試點的另一家醫療機構——惠城好一生門診部實際上早就開展了家庭醫生上門服務,主要為長期臥床、身體衰弱、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或空巢老人,以及工作忙碌的部分高端人士提供上門醫療服務。
“我們門診有近30名護士,包括10名護理師,惠州市民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享受服務。”惠城好一生門診院長張維興介紹,該門診提供家庭醫生和護士上門為居民提供便利暖人心的服務,包括看病、導尿、拔尿管、換藥、包扎傷口、吸痰、插胃管、上門抽血化驗、推拿按摩等家庭醫生服務和家庭護理。
計劃
年底前將公立醫療機構 都納入網約護士網約醫生平臺
依托醫聯體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婦幼保健等工作聯合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讓網約護士在整個醫聯體內不同家庭、醫院走動,讓護士流動到最需要的地方,這也是惠城區衛生健康局接下來推進此項工作的一個思路。
據該局分管此項工作的副局長肖霜介紹,目前區衛生健康局正在草擬制訂全區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實施方案,計劃9月底前在5個試點醫療機構全面啟動實施“互聯網+護理服務”,力爭年底前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公立醫療機構都納入到網約護士、網約醫生這個平臺。
肖霜說,“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除了衛健局,還涉及到其他相關部門,“我們的職責主要是協調各個級別的醫療機構如何在這個平臺中充分發揮作用,合理利用資源。”據介紹,正在制訂中的這一實施方案將采取分級護理的方法。其初步設想是:有需要的患者或家屬向醫院提出服務申請后,由市第三人民醫院等三級醫院的專科醫生團隊先上門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制訂一個詳細的上門服務方案,然后再根據方案分級執行。
“比如,如果只需要測個血壓、血糖等基本的保健服務或心理康復服務,就由醫療門診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上門提供服務;復雜一點、專業要求高一些的,就由醫院的醫護人員上門服務。總之,就是根據申請人需要提供的服務難度來分級操作。”肖霜說,其實這樣的操作就跟當前推行的分級診療制類似,這樣就可以合理分配資源,避免人力物力浪費。“接下來希望政府能出臺政策把上門護理服務的更多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為患者家庭減輕負擔。”
“互聯網+護理服務”
指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派出在本機構注冊(含多機構執業備案)的護士,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的護理服務。
主要服務對象
1出院后患者
2高齡或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
3康復期患者、終末期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
4母嬰人群
5其他有居家護理需求的特殊病患人群
網約護士或許可以使得護士需求量增加。怎么樣,是不是心動了?不過2019年護士資格考試已經結束,只能報名下一次考試。環球網校將為大家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考生可免費收到各省2020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報名時間等考試信息。還有豐富資料點擊下方按鈕可以免費下載!雙管齊下助力大家備考!
最新資訊
- 一文看懂護士資格考試分數線劃定規則2025-02-10
- 2023年重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15966人參考2023-05-15
- 2023年山東青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計3993名考生參加2023-04-23
- 2023年內蒙古呼倫貝爾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1022名考生參考2023-04-23
- 2023年江蘇無錫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879名考生參考2023-04-14
- 2023年黑龍江牡丹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1820名考生參考2023-04-14
- 2023年山東東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534名考生應試2023-04-13
- 2023年安徽阜陽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1705名考生參加2023-04-13
- 2023年山東淄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計1740名考生參加2023-04-12
- 2023年山東煙臺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共有考生2795人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