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護士資格證考試高頻考點:常見輸液反應及護理


常見輸液反應及護理
1.發熱反應
(1)臨床表現:多發生于輸液后數分鐘到1小時,表現為發冷、寒戰和發熱。輕者體溫在38℃左右,停止輸液后數小時可自行恢復正常;重者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1℃,伴惡心、嘔吐、頭痛、脈速等癥狀。
(2)原因:因輸入致熱物質引起。多由于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又被污染,輸入的溶液或藥物制品不純,消毒保存不良,輸液器消毒不嚴或被污染,輸液過程中未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等所致。
(3)護理措施
1)預防:檢查藥液質量、輸液用具的包裝及滅菌有效期等,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2)減慢滴速或停止輸液,與醫生聯系,注意體溫變化。
3)寒戰時適當增加蓋被、熱水袋保暖、熱飲;高熱時給予物理降溫。
4)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
5)保留剩余溶液和輸液器,必要時送檢做細菌培養,查明發熱原因。
2.循環負荷過重(急性肺水腫)
(1)臨床表現:在輸液過程中,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咯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時痰液從口鼻涌出,兩肺可聞及濕啰音,心率快且節律不齊。
(2)原因:與輸液速度過快、輸入液量過多有關。
(3)護理措施
1)預防:嚴格控制輸液滴速和輸液量,對心、肺疾患病人及老年人、兒童尤為重要。
2)停止輸液,聯系醫生,配合搶救。
3)端坐位,兩腿下垂。必要時四肢輪流結扎,每隔5~10分鐘輪流放松一個肢體的止血帶。
4)高流量氧氣吸入,使肺泡內壓力增高,減少肺泡內毛細血管滲出液的產生;20%~30%乙醇濕化吸氧,因乙醇減低肺泡內泡沫的表面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氣體交換,減輕缺氧癥狀。
5)選用鎮靜、平喘、強心、利尿、擴血管藥物。
3.靜脈炎
(1)臨床表現: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有時伴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
(2)原因:長期輸入高濃度、刺激性較強的藥液(化學性炎癥)
輸液導管長時間留置(機械性炎癥)
輸液過程中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細菌性炎癥)
(3)護理措施
1)預防:嚴格無菌操作;刺激性的藥物應充分稀釋后應用;防止藥物溢出血管外;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
2)立即停止局部輸液,患肢抬高并制動,局部用50%硫酸鎂行熱濕敷。
3)中藥治療,如意金黃散局部外敷,具有清熱、止痛、消腫的作用。
4)超短波理療。
5)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療。
4.空氣栓塞
(1)臨床表現:胸悶異常不適或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難和嚴重發紺,瀕死感覺。伴瀕死感,心前區聽診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心電圖可表現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2)原因:與大量空氣經靜脈輸液管進入血循環有關。空氣進入靜脈,經右心房到右心室,空氣量少,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分散進入肺小動脈,經毛細血管吸收;空氣量大,在右心室內阻塞肺動脈入口,血液不能進入肺內,引起嚴重缺氧,死亡。
(3)護理措施
1)預防:輸液前排盡輸液管內空氣;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加壓輸液或輸血時應專人守護。
2)停止輸液
3)左側臥位并頭低足高:吸氣時可增加胸內壓力,以減少空氣進入靜脈;左側位使肺動脈的位置處于低位,利于氣泡飄移至右心室尖部,避開肺動脈口。隨心臟的舒縮混成泡沫,分次小量進入肺動脈內,逐漸被吸收。
4)氧氣吸入。
患者取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置,使氣泡避開肺動脈口
【例】靜脈輸液引起發熱反應的常見原因是輸入液體
A.速度過快
B.溫度過低
C.時間過長
D.制劑不純
E.量過多
【正確答案】D
【參考解析】靜脈輸液后出現的發熱反應的原因有:輸入了致熱物質,見于輸液器滅菌不徹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過;輸入的藥液或藥物制劑不純、消毒滅菌不徹底或已過期、變質;輸液過程中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等。
最新資訊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一)2024-01-14
- 202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數值考點(二)2024-01-1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必背10條易錯考點2024-01-06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資料:12條常考必背口訣!2023-12-31
- 建議收藏!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涉及常見疾病匯總2023-12-30
- 必看!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難度分析及易錯點總結!2023-12-28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內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外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4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婦產科知識點速記2023-12-23
- 2024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兒科護理重點考點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