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咨詢工程師《政策與規劃》考點:保護修復自然生態


特別推薦:2004-2014年咨詢工程師真題匯總
保護修復自然生態
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重點要從事后治理向事前保護轉變,從人工建設為主向自然恢復為主轉變,從源頭上扭轉生態惡化趨勢。在天然林保護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等限制開發區域建立重要生態功能區,促進自然生態恢復。健全法制、落實主體、分清責任,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監管。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止外來有害物種對我國生態系統的侵害。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十一五”時期環境保護方針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堅決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以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為重點,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
一是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開征污水處理費,到2010年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
二是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加快現有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加大城市煙塵、粉塵、細顆粒物和汽車尾氣治理力度。
三是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加強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城市垃圾處理費征收力度,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60%。
四是實行強有力的環保措施。各地區要切實承擔對所轄地區環境質量的責任,實行嚴格的環保績效考核、環境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十一五”時期環境治理重點工程
(1)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
(2)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增加現有燃煤電廠脫硫能力,使90%的現有電廠達標排放。
(3)醫療廢物及危險廢物處置。
(4)核與輻射安全工程。
(5)鉻渣污染治理。
強化資源管理
實行有限開發、有序開發、有償開發,加強對各種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1.加強水資源管理完善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健全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國家初始水權分配制度和水權轉讓制度。完成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一期工程,合理規劃建設其他水資源調配工程。
2.加強土地資源管理
3.加強礦產資源管理
合理利用海洋和氣候資源
1.保護和開發海洋資源有重點地勘探開發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和國際海底資源。
2.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加強空中水資源、太陽能、風能等的合理開發利用。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綱要》提出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把發展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深化體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發展,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
加快科學技術創新和跨越
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強科技與經濟、教育的緊密結合,全面提高科技整體實力和產業技術水平。
1.大力推進自主創新
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間、海洋、納米及新材料等領域超前部署,集中優勢力量,加大投人力度,力爭取得重要突破。適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啟動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在能源、資源、環境、農業、信息、健康等領域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實現核心技術集成創新與跨越。實施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促進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
2.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建設科技支撐體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整合研究實驗體系,建設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機構和研究型大學,構筑高水平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實施重大科學工程,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構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發試驗設施,提高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3.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加強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建立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平臺。發展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技術創新中介服務,形成社會化服務體系。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人。發揮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鼓勵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
4.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加強公民知識產權意識,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加強計量基礎研究,完善國家標準體系,及時淘汰落后標準。優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發展專利、商標、版權轉讓與代理、無形資產評估等知識產權服務。
5.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整合科技資源,合理配置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力量,促進科研機構、大學、企業間科研人員的合理流動與合作,構建科技資源共享機制。深化技術開發類院所企業化轉制改革和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完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開放合作的研究開發體系。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科技評審評估和成果評價獎勵等制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人體系,保證科技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科技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