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考點:建設規模


建設規模
建設規模也稱生產規模,是指項目設定的正常生產運營年份可能達到的生產或者服務能力。
(一)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應考慮的因素和內容
1.市場需求
2.自然資源、原材料、能源供應及其他外部建設條件
3.生產技術和設備的先進性及其來源
4.資金的可供應量
5.環境容量
6.國家或行業制定的生產經濟規模標準
7.社會因素和政策法規
8.行業因素
9.改擴建與技術改造項目
(二)建設規模的合理性分析
對擬定建設規模應進行合理性分析,主要應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政策和行業特點的符合性
2.收益的合理性
建設規模的變動會引起收益的變動。適當的經營規模可取得費用的節約,提高競爭力,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項目規模的經濟性問題,是建設方案總體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不同產業規模的經濟性可能不同。在確定建設規模時,理論上應追求最優經濟規模。但現實中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最優經濟規模往往難以達到,一般尋求的是合理的經濟規模。
3.資源利用的合理性
投資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要以資源的耗費為基礎。資源利用的合理性是建設規模合理性分析的重要內容。從資源利用的合理性角度考察建設規模合理性,主要應考慮資源利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經濟性。
(1)資源利用的可靠性。
(2)資源利用的有效性。
(3)資源利用的經濟性。
4.外部條件的適應性與匹配性
項目的建設規模會受到外部條件的制約,因此分析建設規模的合理性必須考慮外部條件的適應性與匹配性。這里的外部條件泛指項目之外的所有方面,包括市場、原材料供應和其他外部建設條件(包括物資條件、交通條件、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等)。
(1)項目的建設規模應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產品的目標市場定位、競爭能力和營銷策略,都應使項目產品的銷售計劃能得以實現。
(2)投入物(包括自然資源、原材料、能源、土地、資金等)供應能滿足建設規模的要求,并且穩定可靠、價格合理。
(3)其他外部建設條件與建設規模相互適應和匹配。
5.技術改造項目的特殊問題
例題:在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中對項目建設規模應進行合理性分析,主要應分析( )。
A. 是否符合產業政策要求
B. 是否符合規模經濟性要求
C. 資源利用的有償性
D. 資源利用的合理性
E. 外部條件是否匹配
答案:A B D E
(三)比較選定建設規模
生產工藝技術方案設計(熟悉,其中一、(三)選擇主要生產裝置和設備要求掌握)
生產工藝技術是生產原理,生產工藝,流程,參數,制造方法,設備選型,物料、能量平衡,和提出配套公用工程需求等全套技術的總稱。
工藝技術同設備聯系在一起,體現項目的生產力水平,是項目經濟合理的重要條件。
不同生產工藝技術的產品質量、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等各不相同。工藝技術上任何環節不可行或有缺陷所留下的隱患,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現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日新月異,使工藝技術方案日益多樣化。所以在擬建項目的市場與資源研究的基礎上,在產品方案與建設規模基本確定后,應在多方案比較的基礎上選取符合國情和廠情的,同時又先進可靠、經濟合理的工藝技術。在此基礎上,再分析項目的財務和經濟可行性。
一、生產工藝技術建設方案設計的內容
(一)研究各種生產工藝
生產同一品種的產品可采用不同的初始原料,經過不同的生產方法。即使采用同一種原料,也可采用不同的生產方法。這就造成了工藝方案的多樣性。隨著現代生產的發展,可供選擇的工藝越來越多。必須首先對各種可能采用的工藝進行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
(1)收集相關資料。注意分析這些資料的可靠性和精確性。
(2)分析生產工藝發展趨勢。重點分析和預測項目擬用工藝的壽命期,注重采用處于發展期和成熟期的工藝。
(3)項目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和燃料等資源條件的適應性(具體到規格、成分、質量,以及供應是否穩定可靠)。
(4)生產工藝的可得性。若擬引進專有技術或者專利,必須對引進技術的軟、硬件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對比多家供應商的技術先進性、可靠性和購買專有技術或者專利所需的費用。
(5)研究擬采用的生產工藝是否符合節能和清潔生產要求,通過綜合利用,力求做到物耗低、能耗低、廢棄物少,資源綜合利用率高。
研究生產工藝問題時,一般先劃分問題的層次,突出重點,抓住決定性影響的關鍵問題。然后對各方案開展技術經濟分析。通過多方案的比較、選擇最佳的生產工藝方案。
(二)研究生產流程
同一生產工藝可采用不同的生產流程。生產流程反映由原料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量的流向、變化以及所經歷的設備、儀器和工藝過程。它是工藝技術設計的核心,與設備選型、工藝計算、設備布置等工作有直接的關系。對各種生產流程的研究內容如下:
(1)對產品質量的保證程度。
(2)各工序間是否合理銜接,是否通暢、簡捷。
(3)物料消耗定額。
(4)工藝參數,如壓力、溫度、真空度、收率、速度、純度等。
(5)是否合理安排(應既能保證主工序生產的穩定性,又能根據市場需要在品種規格上有靈活性)。
例題:工藝技術設計的核心是( )。
A、生產工藝
B、生產流程
C、生產設備
D、生產規模
答案: B
分析:生產流程反映由原料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量的流向、變化以及所經歷的設備、儀器和工藝過程。它是工藝技術設計的核心,與設備選型、工藝計算、設備布置等工作有直接的關系。
(三)選擇主要生產裝置和設備(掌握)
在選擇了生產工藝方案以后,應考慮各選用哪些主要機器設備,及其型號、規格和數量。設備和工藝是相互依存的。對各種生產工藝和流程所需主要生產設備和輔助設備的規格、型號、數量、來源和價格應進行研究。主要比選各設備方案對建設規模的滿足程度,對產品質量和生產工藝要求的保證程度,設備使用壽命,物料消耗指標,操作要求、備品備件保證程度,安裝試車技術服務,以及所需的設備投資等。
1.主要設備選型的原則
主要設備選型的原則是技術先進、可靠和經濟合理。
(1)主要設備選型的原則應與選擇的項目建設規模、產品方案和工藝技術方案相適應,滿足項目的要求,可獲得最大出力。
(2)適應產品品種和質量的要求。
(3)提高連續化、大型化程度,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4)降低原材料、水、電、汽單耗,滿足環境保護要求。
(5)強調設備的可靠性、成熟性,保證生產和質量穩定。不允許將不成熟或未經生產考驗的設備用于建設方案設計。
(6)符合政府或專門機構發布的技術標準要求。
(7)在滿足機械功能和生產過程的條件下,力求經濟合理(含用料、制造、操作和維護保養)。盡可能立足于國內。
(8)主要設備及輔助設備之間相互配套。
例題:主要設備選型的原則是( )。
A、技術先進
B、可靠
C、經濟合理
D、裝備水平
E、適應市場變化
答案:A、 B、C
2.進行設備選型時,需注意一些約束條件
(1)基礎設施條件的約束。
(2)投資和外匯的約束。
(3)人才的限制。
(4)設備維修條件和設施的約束。
(5)引進設備同國內配套設備的適應和銜接。
(6)有關政策約束。
3.設備選擇工作的深度
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設備選擇工作應達到如下深度:
(1)提出所需主要設備的規格、型號和數量。
(2)對國內外制造商調查和初步詢價,提出設備來源和設備費方案。
(3)擬引進國外設備時,應提出設備供應方式(合作設計合作制造、合作設計國內制造,以及引進單機或者成套引進等)。
(4)選用超大、超重、超高設備,應提出相應的運輸和安裝技術措施方案。
(5)利用和改造原有設備的,應提出改造方案,并分析改造的效果。
(6)經設備比選后,提出推薦方案并編制主要設備表。
(四)研究工藝參數和進行物料衡算
工藝參數是生產過程中應控制的各種技術數據,是進行物料衡算、公用工程量計算和設備計算的重要依據。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基本確定之后,應確定生產工藝參數。工藝參數應具有先進性,同時必須是切實可行的。
物料衡算的理論基礎是質量守衡定律,可行性研究階段要求對每個生產過程的物料量進行初步平衡計算,從而初步得出正常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公用工程的用量,以及產生的主、副產物及廢料量。物料衡算通常把主要原料在各工序的流動量繪成圖表,即所謂物料平衡表或物料平衡圖(示意圖見圖4―1)。它關系到生產成本與運輸,對項目的經濟技術指標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詳細計算將在初步設計階段進行。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