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考點:費用效益分析


第二節 費用效益分析
對于效益和費用可以貨幣化的項目應采用經濟費用效益分析方法;對于效益難于貨幣化的項目,應采用費用效果分析方法;對于費用和效益均難于量化的項目,應進行定性經濟費用效益分析。
一、費用與效益的識別
對于項目的投入或產出可能產生的第二級乘數波及效應,在經濟費用效益分析中一般不預考慮。
直接效益:項目為社會生產提供的物質產品、科技文化成果和各類服務產生的效益。表現為:外匯的增加或支出的減少;資源的節省;新增需求的支付意愿。
直接費用:投入所帶來的社會資源的消耗。表現為:外匯支出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消耗的資源費用。
間接效益:如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增加,工藝技術的擴散;項目帶動周邊產業的升值。
間接費用:如周邊環境的破壞;產品大量出口導致出口價格的下降。
轉移支付:如各種稅金、補貼和國內銀行利息。
乘數效果:只計算一次相關效果,不連續擴展計算乘數效果。
價格影響:只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項目,產品引起市場價格的下降,使消費者得到了的的效益。
(一)費用效益識別的原則:
(1)“有無對比”增量分析的原則;
(2)考慮關聯效果原則;
(3)以本國居民作為生活對象的原則:對本國之外的其他社會成員產生影響的項目,應重點分析對本國公民新增的效益。應進行單獨陳述。
(4)剔除轉移支付的原則;
1)剔除企業所得稅或補貼對財務價格的影響。
2)一些稅收、補貼或罰款往往是用于校正項目“外部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這類轉移支付不可剔除,可以用于計算外部效果。
3)流轉稅(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應具體問題具體處理
二、經濟效益和經濟費用的估算
經濟費用效益計算的原則:
項目投資所造成的經濟費用和效益的計算,應在利益相關者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在特定的社會經濟背景條件下相關利益主體獲得的收益及付出的代價,計算項目相關的費用和效益。
(1) 支付意愿原則;
(2) 受償意愿原則;
(3) 機會成本原則;
(4)實用價值計算原則。
經濟費用效益采用影子價格計算
影子價格是能夠真實反映項目投入物和產出物真實經濟價值的計算價格。
影子價格是以國民經濟評價的定價原則測定,可以反映的信息包括:項目的產出物和投入物的真實經濟價值;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3、具有市場價格的貨物或服務費用效益的計算
(1)若貨物或服務處于競爭性市場環境中,應采用市場價值作為計算中心項目投入物和產出物影子價格的依據。
(2)如果項目的投入物或產出物的規模很大,項目的實施將足以影響其市場價格,導致“有項目”和“無項目”兩種情況下市場價格的不一致,取二者的平均值作為測算影子價格的依據。
(3)投入物與產出物的影子價格中流轉稅按下列原則確定:
1)對于產出品:增加供給滿足國內市場供應的,影子價格按支付意愿確定,含流轉稅;頂替原有市場供應的,影子價格按機會成本確定,不含流轉稅。
2)對于投入品:用新增供應來滿足項目的,影子價格按機會成本確定,不含流轉稅;擠占原有用戶滿足項目的,影子價格按支付意愿確定,含流轉稅。
3)在不能判斷產出或投入是增加供給還是擠占(替代)原有供給的情況下,要可簡化處理為:產出影子價格一般包含實際繳納流轉稅,投入的影子價格一般不含實際繳納流轉稅。
4)對于可外貿貨物,其投入物或產出物價格應基于口岸價格進行計算
出口產出物的影子價格(出廠價)=離岸價(fob)×影子匯率-出口費用
進口投入物的影子價格(到廠價)=到岸價(cif)×影子匯率+進口費用
式中:離岸價(fob)出口貨物運抵我國出口口岸交貨的價格;
到岸價(cif)進口貨物運抵我國進口口岸交貨的價格,包括貨物進口的貨價、運抵我國口岸之前所發生的境外運費或保險費;
進口或出口費用貨物在進出口環節所發生的所有相關費用,包括運輸費用、儲運、裝卸、運輸保險等各種費用支出及物流環節的各種損失、損耗等。
5)如果可外貿貨物以財務成本或價格為基礎調整計算經濟費用和效益,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如果不存在關稅、增值稅、消費稅、補貼等轉移支付因素,則項目的投入物或產出物價值直接采用口岸價格進行調整計算。
②如果貨物的進出口環節存在轉移支付因素,應區分不同情況處理。
4、不具有市場價格的貨物或服務費用效益的計算
(1)不具有市場價格的貨物或服務
應注意以下可能出現的偏差:
1)策略性偏差;
2)資料性偏差;
3)手段性偏差;
4)假想性偏差。
(2)政府調控價格貨物
政府調控價格:政府定價、指導價、最高限價、最低限價等。
國家主要調控價格的產品有:電價、鐵路運輸、水價等。這類產品在進行國民經濟評價時,就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成本分解法、消費者支付意愿和機會成本。
成本分解法:確定非外貿貨物影子價格的一個重要方法。對某種貨物的成本進行分解并用影子價格進行調整換算。分解成本使指某種貨物的制造生產所需耗費的全部社會資源的價值,包括各種物料投入以及人工、土地投入,資本投入所應分攤的機會成本費用。
消費者支付意愿:消費者為獲得末種商品或服務所愿意付出的價格。
機會成本:用語項目的某種資源若不用于本項目而用于其他替代機會,在所有其他替代機會中所能獲得的最大效益。
舉例:
1)電價:作為投入物時,按成本分解法測定,電力過剩的地區,可以按電力生產的邊際成本分解定價;作為產出物時,按電力為當地經濟所作的邊際貢獻計算。
2)鐵路運輸:作為投入物時,一般按完全成本分解定價。在鐵路運輸能力過剩的地區按邊際成本分解定價;在鐵路運輸緊張地區按支付意愿定價。作為產出物時按替代運輸成本的節約、誘發運輸量的支付意愿等測算。
3)水:作為投入物時,按后備水源的成本分解定價,或按照恢復水功能的成本定價。作為產出物時,按消費者支付意愿或者消費者承受能力加政府補貼確定。
5、特殊投入物影子價格的確定: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影子價格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
(1)人力資源的影子價格影子工資
影子工資:指由于項目在實施和運營中投入了勞動力,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包括勞動力的機會成本和勞動力轉移而引起的新增資源消耗。
勞動力的機會成本:勞動力的機會成本是影子工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指項目所用的勞動力如果用于其他生產經營活動所能創造的最大效益。這與勞動力的技術熟練程度和供求狀況有關,一般來說,技術熟練程度越高,越稀缺的勞動力,機會成本就越高。計算公式:
人力資源投入影子價格(影子工資)=勞動力的機會成本+新增資源消耗
勞動力的機會成本是擬建項目占用的人力資源由于在本項目使用而不能用于其它地方或是享受閑暇時間因而被迫放棄的價值,按下列原則分析確定:
1)過去受雇于別處,由于本項目的實施而轉移過來的人員,其影子工資應是其放棄過去就業機會的工資(含工資性福利)及支付的稅金之和。
2)對于自愿失業人員,影子工資等于本項目的使用所支付的稅后凈工資額。
3)非自愿失業勞動力的影子工資應反映他們為了工作而放棄休閑意愿接受的最低工資金額。
(2)土地的影子價格
根據土地的用途的機會成本原則或消費者支付意愿原則計算影子價格。
1)生產性用地:主工指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及其它生產性用地,按照這些生產用地未來可以提供的產出物的效益及因改變土地用途而發生的新增資源消耗進行計算:
土地的經濟成本(影子價格)=土地機會成本+新增資源消耗
式中:土地的機會成本:應按照社會對這些生產用地未來可以提供的消費產品的支付意愿價格進行分析計算。一般按照項目占用土地在“無項目”情況下的“最佳可行替代用途”的生產性產出的凈效益現值進行計算。
新增資源消耗:應按照在“有項目”情況下土地的征用造成原有地的附屬物財產的損失及其他資源耗費來計算,主要包括拆遷補償、農民安置補助費等等。土地平整等開發成本應計入工程建設成本中,在土地經濟成本估算中不再重復計算。
2)非生產性用地:如住宅、休閑用地等,應按照支付意愿的原則,根據市場交易價格測算其影子價格。
3)對土機會成本的計算按以下要求進行:
國家實行土地出讓制度,建設項目從國家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采取三種方式:協議出讓、公開招標、拍賣。
三種出讓方式形成了三種土地出讓價格:協議價格、招標價格、拍賣價格。
①通過政府公開招標或拍賣取得的國有土地出讓使用權,應該按市場交易價格計算其影子價格。
②如協議出讓方式取得的協議地價,應該分析優惠價格或扭曲情況,參照當地正常情況下的市場交易價格,調整或類比計算其影子價格;
③當無法通過正常市場交易價格類比確定土地影子價格時,應該采用收益現值法或土地開發成本加開發投資應得收益確定。當采用收益現值法確定土地影子價格時,應以社會折現率對土地的未來收益及費用進行折現。
④土地價格值的估算應反映實際的或潛在的規劃批準情況,如果土地用途受到限制,應分析這些限制被解除的可能性,以及解除限制對土地價值的影響。
⑤項目征用農村土地,應按土地征用費調整計算其影子價格。
a、耕地補償費及青苗補償費應視為土地的機會成本;
b、地上建筑物補償費及安置補償費應視為新增資源消耗;
c、在征地過程中收取的征地管理費、耕地占用稅、耕地開墾費、土地管理費、土地開發費等各種稅費,主視為轉移支付,不列入土地經濟費用的計算。
(3)自然資源的影子價格
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資源等。
資源資產:指所有權已經界定,或者隨著項目的實施可以界定,所有者能夠有效控制并能夠在目前或可預見的將來產生預期經濟效益的自然資源。資源資產屬于經濟資產范疇,包括:土地資產、森林資產、礦產資產和水資產等。
經濟費用效益分析中,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需要投入的自然資源,是項目投入物的替代方案的成本、對這些資源資產用于其他用途的機會成本等進行分析測算。
三、幾種特殊產出效果的計算
產出效果表現為對人力資本、生命延續或疾病預防等方面的影響的項目
應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測算人力資本增值的價值、可能引起的死亡增加或減少的價值,以及對健康影響的價值,并將量化結果納入項目經濟費用效益分析的框架之中。
(1)在勞動力市場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其價值應根據“有項目”和“無項目”兩種情況下的稅前工資率的差別進行估算。
(2)增加或減少死亡的價值,根據社會成員為避免殘廢而愿意支付的價格進行曲計算。在缺乏人們對生命的支付意愿的資料時,可通過人力資本法,通過分析人員死亡所帶來的為社會創造收入的減少來評價死亡引起的損失,以測算生命的價值,或者通過分析不同工種的工資差別來測算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支付意愿。//
(3)對人們健康的影響,一般應通過 分析疾病發病率志項目影響之間的關系,測算發病率的變化所導致的收入損失,看病、住院、醫藥等醫療成本及其他各種相關指標的變化,避免疾病而獲得健康生活所愿意付出的代價,測算其經濟價值。
效益表現為費用節約的項目
按照“有無對比”的原則,通過增量分析估算費用節約的效益。
3、效果表現為時間節約的項目
(1)出行時間節約的價值
1)如果所節約的時間用于工作,時間節約的價值應為將節約的時間用于工作所帶來的產出增加,由企業負擔的所得稅前工資、保險、退休金及有關的其它勞動成本綜合分析計算。
2)如果所節約的時間用于閑暇,應從受益者個人的角度,綜合考慮個人家庭情況、收入水平、對閑暇的偏好等因素,采用意愿調查評估的方法進行估算。
(2)貨物時間節約的價值應根據不同貨物對時間的敏感程度測算其時間節約價值。
四、項目外部效果的衡量(注意2和3中方法的區分)
所造成的相關產出物的產出量變化,對環境影響效果進行量化。
如果不能直接估算擬建項目環境影響對相關產出量的影響,可以通過有關成本費用信息來間接估算環境影響的費用或效益。
(1)替代成本法;
(2)預防性支出法;
(3)置換成本法;
(4)機會成本法;
(5)意愿調查評估法。
3、對于無法通過產出物市場價格或成本變化測算其影響的環境價值,應采用各種間接評估的方法進行量化。
(1)隱含價值分析法;
(2)產品替代法;
(3)成果參照法。
五、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的編制
費用效益流量的折現
項目的所有費用和效益,包括不能貨幣化的效果均可根據需要預以折現。
社會折現率應該采用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影響的實際折現率,而不應是名義折現率。
在實際工作中,在國家公布的社會折現率的基礎上,適當調整社會折現率的取值。
費用效益流量表的編制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