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咨詢工程師《政策與規劃》講義:第五章四節


第四節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采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求以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方針和策略的總稱,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貨幣政策一般包括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貨幣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等要素。
一、貨幣政策目標
(一)最終目標
1.概念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的,是貨幣政策制定者的最高行為準則。
2.基本目標
各國中央銀行的人員在討論貨幣政策目標時不斷提到六個基本目標,它們是:①高就業;②經濟增長;③價格穩定;④利率穩定;⑤金融市場穩定;⑥外匯市場穩定。
3.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
我國的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二)中介目標
1.地位和作用
由于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難以直接操作、計量和控制,因而必須借助于一些可操作、可計量、能監控的中介目標,才能實現最終目標。因此,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是中央銀行為了把貨幣供應控制在預定目標以內,而選擇采用的的能夠達到預定目標的中介性政策變量指標。
2.選擇標準
某一種變量可否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需要滿足四個基率條件:
(1)相關性:對貨幣政策目標有明顯的經濟相關和統計相關性質;
(2)可控性:對貨幣政策工具反應靈敏;
(3)可得性:能夠迅速獲得可供操作和分析的資料;
(4)可測性:作用于貨幣政策的效果可以計量和測算,而且對政策效果和非政策效果能夠作出顯著的區分。
3.分類
中介目標可分為數量指標和價格指標兩大類。數量指標是指將能夠影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各種可以直接控制的數量作為中介指標,如信貸規模、準備金、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M1、M2)等;價格指標是指將能夠影響貨幣政策的反映資金價格的變量作為中介目標,如利率、匯率等。各國都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選擇自己的中介目標,對選定的指標,各國中央銀行也有不同的控制目標值。
4.我國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就年度貨幣供應量、利率、匯率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重要事項作出的決定,報國務院批準后執行。一般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以年度貨幣供應量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按照流動性的不同,我國目前將貨幣供應量分為三個層次:流通中現金,通稱M0。狹義貨幣供應量,通稱M1;廣義貨幣供應量,通稱M2。
M0=流通中現金
M1=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M1+居民儲蓄存款
在上述三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中,M0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M1反映企業資金松緊的重要貨幣指標,流動性僅次于M0。M2的流動性最弱,但反映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在宏觀調控中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貨幣政策工具
(一)概念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所采用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其中用于調節貨幣供應總量的,稱為一般性政策工具;用于有選擇地調節特殊領域的信用行為的,稱為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二)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準備金、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業務。
1.公開市場業務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于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制度是在中央銀行體制下建立起來的,初始作用是保證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漸演變成為貨幣政策工具,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3.再貼現
再貼現系指金融機構為了取得資金,將未到期的已貼現商業匯票再以貼現的方式向中國人民銀行轉讓票據的行為。在我國,再貼現的期限,最長不超過四個月。再貼現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發布與調整。
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政策通常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再貼現利率的調整;二是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資格的規定。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種告示效應。如貼現率升高,意味著國家判斷市場過熱,有緊縮意向;反之,則意味著有擴張意向。后者通過對要求再貼現的票據種類和申請機構加以區別性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
(三)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按調控方式的不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可以分為直接信用控制和間接信用指導兩大類。
1.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的具體手段包括規定利率限額、信用配額、信用條件限制、商業銀行流動性比率規定和直接干預等。此外,對優惠利率的規定、對進口保證金的規定也是中央銀行常常采用的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2.間接信用指導
間接信用指導是指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來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行為的做法。盡管道義勸告與窗口指導不具有法律或行政的強制性約束力,但由于中央銀行的政策目標與商業銀行的長期經營發展總體上是一致的,故有時也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四)我國的貨幣政策工具
1.概況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為執行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
(1)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準備金;
(2)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3)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觀;
(4)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5)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及外匯;
(6)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運用上述貨幣政策工具時,可以規定具體的條件和程序。根據執行貨幣政策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決定對商業銀行貸款的數額、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貸款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后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
2.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除了一般性政策工具,我國的貨幣政策還包括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
(1)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貨幣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①調整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包括:再貸款利率,指中國人民銀行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貼現利率,指金融機構將所持有的已貼現票據向中國人民銀行辦理再貼現所采用的利率;存款準備金利率,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交存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支付的利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交存的準備金中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②調整金融機構法定存貸款利率。③制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④制定相關政策對各類利率結構和檔次進行調整等。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整逐年頻繁,利率調控方式更為靈活,調控機制日趨完善。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作為貨幣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將逐步從對利率的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利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匯率政策。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是我國既定的政策,其核心是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場的穩定,實現宏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貨幣政策委員會
《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二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設立貨幣政策委員會。貨幣政策委員會的職責、組成和工作程序,由國務院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應當在國家宏觀調控、貨幣政策制定和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1997年4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條例》,貨幣政策委員會是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貨幣政策的咨詢議事機構,其職責是,在綜合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基礎上,依據國家宏觀調控目標,討論貨幣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政策控制目標、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有關貨幣政策的重要措施、貨幣政策與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等涉及貨幣政策等重大事項,并提出建議。
三、信貸政策
信貸政策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中頗具特色的組成部分,我國的信貸政策和貨幣政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貨幣政策主要著眼于調控總量,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貸總規模,促進社會總供求大體平衡,從而保持幣值穩定。信貸政策主要著眼于解決經濟結構問題,通過引導信貸投向,調整信貸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從調控手段看,貨幣政策調控工具更市場化一些;而信貸政策的有效貫徹實施,不僅要依靠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時還須借助行政性手段和調控措施。在我國目前間接融資占絕對比重的融資格局下,信貸資金的結構配置和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社會的資金配置結構和運行效率。信貸政策的實施效果,極大地影響著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信貸政策的有效實施,對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發展和完善信貸市場,提高貨幣政策效果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目前的信貸政策大致包含四方面內容:一是與貨幣信貸總量擴張有關,政策措施影響貨幣乘數和貨幣流動性。比如,規定汽車和住房消費信貸的首付款比例、證券質押貸款比例等。二是配合國家產業政策,通過貸款貼息等多種手段,引導信貸資金向國家政策需要鼓勵和扶持的地區及行業流動,以扶持這些地區和行業的經濟發展。三是限制性的信貸政策。通過“窗口指導”或引導商業銀行通過調整授信額度、調整信貸風險評級和風險溢價等方式,限制信貸資金向某些產業、行業及地區過度投放,體現扶優限劣原則。四是制定信貸法律法規;引導、規范和促進金融創新,防范信貸風險。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