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教材考點:第十章第一節
相關推薦:2019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第十章教材考點匯總
第十章 資源與環境可持續性評價
第一節 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評價
一、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評價概述 ☆
(一)概述
1.牢固樹立新資源觀:節約集約循環利用
(1)對資源稟賦的認識;
(2)對資源供給來源的認識;
(3)充分認識環境也是資源;
(4)樹立資源環境統籌協調的觀念。
2.全面推進能源節約
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量比2015年降低15%;通過實施節能重點工程,形成年節能能力3億噸標準煤以上。
3.加強水資源節約
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23%。
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資源產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城鎮循環發展體系基本建立;75%的國家級和50%的省級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重點行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廣泛推行。
5.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要控制在3256萬畝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規模下降20%。
6.促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實施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大工程。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在全國布局50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實施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調查評價工程,重點對石油、天然氣、鈾礦等優質資源及非常規資源進行調查評價。
7.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研發、示范、推廣一批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完善煤矸石、余熱余壓、垃圾和沼氣等發電上網政策。
8.倡導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
大力倡導綠色消費。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氛圍。
(二)目的及依據 ☆☆
依據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采用定性與定量的方法,分析評價項目對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所做的貢獻,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和建議。
1.評價目的:把循環經濟的要求納入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通過項目的選擇、規劃、設計和實施,促使增量資產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從而實現科學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2.評價依據
涉及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的法律法規、標準、規定以及強制性指標。
(三)評價原則 7個 ☆☆
1.大系統分析的原則
在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與科學技術的大系統中,遵循循環經濟原則,協調、均衡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生態成本總量控制的原則
把自然生態系統作為經濟生產大系統的一部分,考慮生態成本,引入總量控制的概念。
3.資源循環經濟的3R原則
把自然生態系統形成合理的封閉循環生態系統
(1)減量化:減少、節約自然資源量。
(2)再使用:盡可能多、盡可能長。
(3)再循環:全過程實行清潔生產,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4.盡可能利用可再生資源原則
使生產循環依托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
5.盡可能利用高科技原則
“非物質化”,盡可能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
6.把生態系統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原則
7.建立綠色消費制度的原則
相關推薦:2019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第十章教材考點匯總
二、礦產資源的節約及綜合利用評價 ☆☆
(一)金屬礦產資源開發項目資源利用評價
1.評價內容
三個方面
| 主金屬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分析評價 | 是否合理地開發利用,量化分析,將采礦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等指標與國家標準、行業平均、國內外先進水平進行對比評價 |
| 伴、共生有價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方案分析評價 | 是否對伴、共生有價金屬按元素的種類進行了合理的綜合回收利用,定性分析 |
| “三廢”綜合利用分析評價 | 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以及減少污染的前提下,是否合理利用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定性分析 是否對廢水進行了循環利用,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率以及選礦回水率指標是否符合行業有關要求,定量分析 |
2.評價指標
(1)主金屬資源開發利用評價指標:資源利用率指標為采礦回采率和選礦回收率。
(2)伴、共生有價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指標:回收率指標。
(3)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評價指標:采礦廢石和選礦尾礦的具體利用指標。
(4)廢水(液)的綜合利用評價指標: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率、選礦回水率。
(二)油氣資源開發項目資源綜合利用評價
1.綜合利用主要措施 ☆
采用先進合理的工藝技術及設備是關鍵
(1)油氣田開發項目:先進的開發技術;采用伴生氣、輕烴回收利用技術;采用密閉集輸流程;對各種放空氣體進行回收和綜合利用;含硫氣田采用硫回收技術。
(2)輸油管道項目:密閉輸油工藝;用加熱輸送工藝,選擇經濟合理的加熱工藝;輸送泵采用經濟合理的驅動方式。
(3)輸氣管道項目:下游天然氣用戶選擇;壓縮機采用經濟合理的驅動方式;設置干線截斷閥室;采用密閉不停氣清管流程。
(4)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項目:下游天然氣用戶選擇;選擇合理的氣化工藝;各種放空天然氣進行回收利用。
(5)原油及各類油品儲存設施項目:合理選擇儲罐形式;裝(卸)車設置油氣回收設施。
2.綜合利用評價指標
(1)油氣田開發項目評價指標:采收率(可采儲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輕烴、伴生氣回收及利用率;油氣處理廠單位油氣綜合處理自用指標;油氣田單位產品生產油氣綜合利用指標;含硫氣田硫磺的回收率。
(2)輸油、輸氣管道項目評價指標:單位輸油、輸氣量下的油氣綜合利用指標。
(3)石油儲存設施項目評價指標。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氣化過程中油氣綜合利用指標;石油儲存設施油氣回收及利用率;裝(卸)車過程中排放輕烴回收及利用率。
相關推薦:2019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第十章教材考點匯總
三、水資源的節約及綜合利用評價 ☆☆
(一)水資源基礎評價 水資源論證
(二)項目取水及用水合理性分析
(三)水資源節約利用評價指標
(一)水資源基礎評價 水資源論證
1.基本要求
資料要符合有關規范的規定;
評價內容要全面,評價方法采用有關規范的規定;
估算流域當地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和水資源可利用總量。
2.評價內容
目的:了解所在區的水資源量、質量及其基本特性。
六項內容:
①所在水資源分區的自然概況
②主要水文要素降水、徑流和蒸發的時空變化特征
③降水總量、年徑流量、水資源量的豐枯變化、地表水可利用量
④地下水資源量和可開采量
⑤計算水資源總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復計算量)
⑥水質分析:水質分類和水污染現狀;污染源和入河污染物的現狀與近年來的變化情況
(二)項目取水及用水合理性分析
1.項目取水合理性分析
(1)分析建設項目、當地水資源條件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2)取水應符合水資源規劃、配置和管理的有關要求,遵守經批準的水量分配方案(協議)或國際公約(協議),以及地下水超采區(禁采區、限采區)、水功能區的規定等。
(3)取當地水后必須保證當地居民基本生活、生產用水,并滿足最小生態需水量;要滿足最小通航水深要求。取用外地水要以不影響引水水源地取用水安全為前提。
2.項目用水合理性分析
(1)新建項目應分析取水、用水、耗水及退水情況,并進行非正常工況和風險事故的可能性分析及應急措施。
(2)改、擴建項目,按照“以新帶舊”的原則,分析前后的用水指標,提出對現有工程應采取的改進措施。
(3)需按要求,繪制水平衡圖,分析取水、用水、耗水、退水等過程。受季節影響較大的建設項目還需分析最大水量或繪制不同季節的水平衡圖。
(4)根據水平衡分析結果,計算相關用水指標。
3.水資源的節約利用 ☆
(1)農業節水:農業用水優化配置技術、高效輸配水技術、田間灌水技術、生物節水與農藝節水技術、降水和回歸水利用技術、非常規水資源化技術、養殖業節水技術、村鎮節水技術等。
(2)工業節水: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冷卻節水,熱力和工藝系統節水,洗滌節水,工業給水和廢水處理節水,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工業輸用水管網、設備防漏和快速堵漏修復等。
(3)城市生活節水:節水型器具,城市再生水利用,城區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城市供水管網的檢漏和防滲,公共供水企業自用水的節水,公共建筑的節水,市政環境的節水,城市節水信息技術應用。
相關推薦:2019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第十章教材考點匯總
(三)水資源節約利用評價指標 ☆☆☆
| 三個部分 | 指標名稱 | 計算方法 |
| 水資源利用評價指標 | 可利用量 | 地表水+淺層地下水-重復計算量 |
| 開發利用程度 | 水資源消耗量/可利用水資源量 | |
| 人均用水量 | 總用水量/總人口 | |
| 用水效率與效益指標體系 | 灌溉水利用系數 | 有效利用的水量/渠首進水總量 |
|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 | 工業總用水量/工業總增加值 | |
| 單方水GDP產出量 | GDP/總用水量(元/m3) | |
| 單方水糧食產量 | 糧食產量/總用水量 | |
| 水生態與環境評價指標 | 生態用水占水資源量比率 | 不應低于建設前的比率,或者不低于當地生態系統生態需水量占水資源量的最低比率 |
| 污染入河量占納污能力比率 | 污染物產生并排放進入水體的 污染物數量/水功能區納污能力 |
|
| 污水處理率 | 經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廢污水量/廢污水排放總量 |
具體內容 ☆☆☆
1.水資源利用評價指標 3項
(1)可利用量: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與淺層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相加再扣除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與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兩者之間重復計算量。
水資源可利用量一般不應超過水資源總量的50%;40%;25%。
(2)開發利用程度
一般定義:年取用水量占可獲得的(可更新)淡水資源總量的百分率。
我國定義:水資源消耗量占可利用水資源量的比率。
水資源開放利用程度小于10%——低水資源壓力;
大于10%、小于20%——中低水資源壓力;
大于20%、小于40%——中高水資源壓力;
大于40%——高水資源壓力。
(3)人均用水量:表征區域人均總體用水水平的指標
表10-1 人均用水量表征指標
| 指標名稱 | 計算方法 |
| 人均用水量 | 總用水量/總人口 |
| 用水模數 | 總用水量/用水總面積 |
| 城鎮人均用水量 | 城鎮用水量/城鎮人口 |
| 農村人均用水量 | 農村用水量/農村人口 |
| 人均耗水量 | 總耗水量/總人口 |
2.用水效率與效益指標體系 4項
(1)灌溉水利用系數:一定時期內灌區實際灌溉面積上有效利用的水量(不包括深層滲漏和田間流失)與渠首進水總量的比值;也可采用田間用水量占取水口取水量的比值來表征,或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數加田間水利用系數。
農業類投資項目水資源論證中需重點考慮的用水指標
一般規定:大型灌區≥0.50,中型灌區≥0.60,小型灌區≥0.70,井灌區≥0.80,噴灌區、微噴灌區≥0.85,滴灌區≥0.90。
(2)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表征地區工業用水水平和效率的綜合指標,也稱工業用水定額,指一定時期內一定區域的工業總用水量與工業總增加值的比值。
新建工業項目:最低應以國際國內相同行業用水先進水平為參考,最高不高于當地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即投資項目建成后,當地萬元增加值用水量應有所降低。
(3)單方水GDP產出量:表征地區用水投入產出效益的綜合指標
單方水GDP產出量=GDP/總用水量(元/m3)
在投資項目水資源論證中要充分考慮投資項目對單方水GDP產出量的促進作用。
(4)單方水糧食產量:衡量單方水糧食生產效益的綜合指標,也是糧食生產型灌區投資項目必須論證的核心指標之一。
3.水生態與環境評價指標 3項
(1)生態用水占水資源量比率
項目建設后生態用水占當地水資源量的比率不應低于建設前的比率,或者不低于當地生態系統生態需水量占水資源量的最低比率。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態需水的滿足程度,包括河道內生態需水滿足程度和河道外生態需水滿足程度。利用的水資源量不宜超過40%。
(2)污染入河量占納污能力比率:污染物產生并排放進入水體的污染物數量與水功能區納污能力的比值。
水功能區納污能力:在滿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功能區水體所能容納的最大污染物量,表征的是河流水體的環境容量,以噸/年表示。
在項目分析評價中,一方面應對投資項目的污染物產生與排放量進行充分測算;另一方面其排放總量與排放濃度應滿足相關部門和行業規定、規劃要求。
(3)污水處理率:經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廢污水量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比率。
最低污水處理率的確定,與地區所處的水功能區、確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當時產生的污染物量有關。
考慮兩方面:一是污水處理率應滿足相關標準、要求或規劃;二是所在區的納污能力、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和入河情況。
排放量和納污能力之差即是需削減的污染量,結合污水排放量即可確定污水處理率。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19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教材考點:第十章第一節,如果大家在備考過程中需要歷年真題、高頻考點、考試大綱等復習資料,可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備考資料持續更新中。
最新資訊
- 2026年咨詢工程師(投資)職業資格考試大綱2025-09-29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