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政策與規劃》章節講義:第二章第二節


相關推薦:2019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政策與規劃》第二章講義匯總
第二章 宏觀經濟管理
第二節 宏觀經濟學基礎
一、宏觀經濟運行的衡量
(三個方面——產出、就業、價格,非常重要)
(一)產出的衡量(七個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三內涵、三概念、三方法)
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概念內涵(三個內涵)
注意,國內生產總值是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價值形態:貨物、服務的增加值之和
收入形態:分配給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產品形態:常住單位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進口價值
概念辨析(三概念)
名義GDP,用實際(當年)市場價格衡量的GDP
實際GDP,用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計算的GDP
潛在GDP(理想狀態下的最大值),經濟處于充分就業時的產出水平。取決于投入和技術效率,是價格相對穩定時經濟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
(2)統計核算方法(三方法)
1)生產法(三個產業)——增加值
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
2)收入法(4種生產要素的收入加折舊和間接稅之和)
工資+租金+利息+利潤+折舊+間接稅
勞動的收入——工資
土地的收入——地租
資本的收入——利息
企業家才能的收入——利潤
3)支出法(4個部門各自的支出之和)
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居民戶的支出——消費
廠商的支出——投資
政府的支出——政府購買
國外的支出——凈出口
2、國民總收入(GNI)
概念要點
考慮了國外的影響
計算公式
國民總收入(GNI)=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對國外的要素支付
【重點難點辨析】
GDP是按國境原則計算的,只要其經濟活動是領土范圍內,不管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居民都要計算在內;
GNP是按國民原則計算的,只要是本國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還是外地,其經濟活動都要計算在內。
因此,有公式
國民總收入(GNI)=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對國外的要素支付
3、其他衡量產出與收入的指標
國內生產凈值(NDP)=國內生產總值(GDP)—折舊
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生產總值(GNP)—折舊
國民收入(NI)=國民生產凈值(NNP)—企業間接稅
是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
個人收入(PI)
個人收入=國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潤—社會保險稅—凈利息+紅利+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個人利息收入(對NI三減三加)
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PI)—個人稅收
(二)就業與失業的衡量
就業與產出的關系——呈正相關
產出上升——勞動需求上升——就業率上升
產出下降——勞動需求下降——就業率下降
1、失業的類型
(1)按失業原因分類
1)摩擦性失業——職位變換(供求總體平衡時,以及充分就業時也會發生)
2)結構性失業——供給需求不匹配(供求總體平衡時,以及充分就業時也會發生)
3)周期性失業(需求不足失業)——發生在經濟衰退時,總供需不平衡
(2)按就業意愿分類
自愿失業——不滿足現行工資和工作條件
非自愿失業——愿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仍無工作
2、充分就業和充分就業失業率
(1)充分就業高于零失業率,因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無法避免。
(2)充分就業失業率(自然失業率)是周期性失業率為零時的失業率,即摩擦性失業率+結構性失業率之和。
充分就業失業率下的實際產出就是經濟的潛在產出。
(三)價格水平變動的衡量
1、通脹
(1)通貨膨脹的概念
一般物價水平在一定時期內持續上升或貨幣價值持續下降。或者說貨幣價值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的下降過程。相反運動被稱作通貨緊縮。
(2)通貨膨脹的類型(3種)
溫和的通貨膨脹(爬行式)
——年物價水平上升速率0~10%
嚴重的通貨膨脹
——年物價水平上升速率10%~100%
惡性的通貨膨脹
——年物價水平上升速度大于100%
(3)通貨膨脹的成因(4種)
需求拉動型——需求過度增長
成本推動型——供給方面成本提高
需求拉動與成本推進動相互作用型
結構性——關鍵產品價格上漲或經濟結構不平衡
2、衡量價格水平變動的指標(三指標)
(1)消費物價指數(CPI)——衡量消費者支出
(3)生產價格指數(PPI)——衡量生產或批發環節價格
(2)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綜合衡量消費和批發兩個環節的價格變化
相關推薦:2019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政策與規劃》第二章講義匯總
二、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經濟周期
(一)經濟周期的定義、形式、衡量
1、定義
經濟活動水平的交替增長和下降
持續時間為2~10年
以大多數經濟部門擴張或收縮為標志
2、形式
衰退與擴張相互交替
3、衡量標準——看實際GDP與潛在GDP背離程度
衰退:實際GDP低于潛在GDP
高漲:實際GDP短期內高于潛在GDP
經濟下降的分類
衰退——實際GDP與潛在GDP之間缺口不大時
蕭條——實際GDP與潛在GDP之間缺口巨大時
(二)經濟周期中的失業和價格水平
1、經濟周期中的失業
就業與產出水平正相關
產出低于潛在產出水平,存在失業,缺口越大,失業率越高
周期性失業發生于衰退期,也稱作需求不足失業
經濟狀況 |
實際失業率構成 |
特點 |
經濟=潛在產出 |
實際失業率=自然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率+結構性失業率 |
周期性失業率=0 |
經濟<潛在產出 |
實際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率+結構性失業率+周期性失業率 |
實際失業率>自然失業率 |
經濟>潛在產出 |
|
實際失業率<自然失業率 伴隨通貨膨脹 |
2、經濟周期中的價格水平
價格水平的決定——由總支出超過經濟的生產能力來決定
經濟狀況 |
價格狀況 |
經濟<潛在產出 |
通貨緊縮 |
經濟=潛在產出 |
價格水平上漲 |
經濟>潛在產出 |
通貨膨脹率保持很高 |
(三)周期性波動的原因
來自于總需求或總供給的變動,通常是總需求變動。
1、總需求
2、隨機事件——重大發明、災害、戰爭等
3、貨幣政策失誤
(四)周期狀態檢測指標——PMI
PMI:采購經理(人)指數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統局2005年開始發布。
五項指標:生產、新訂單、雇員、供應商配送和庫存。
50為榮枯分水嶺。
PMI已成為監測經濟運行的及時、可靠的先行指標。
三、總需求與總供給
(一)總需求(AD)
1、總需求的構成(四部分,重要)
消費需求——主要取決于可支配收入
投資需求——主要取決于產出水平、資本成本和預期
政府需求——主要取決于政府的支出政策
凈出口——主要取決于國內外收入、相對價格和匯率
2、影響總需求變動的因素(兩類)
(1)政策變量(可由政府控制的)
1)貨幣政策
2)財政政策
(2)外生變量
1)(對)國外產出
2)資產價值(股票、房產)
3)技術進步
4)其它:政治事件、自由貿易、冷戰結束等
(二)總供給(AS)
概念要點
在一定價格下愿意生產與出售
供給與價格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1、總供給的構成
(1)按供給物的形態分:產品供給、服務供給
(2)按最終用途:消費品供給和投資品供給
(3)按來源分:國內供給和國外供給
2、總供給(AS)變動的決定因素
(1)潛在產出是總供給的基本決定因素
包括
1)投入品——正相關
2)技術和效率——正相關
(2)投入成本變動對總供給的影響
包括
1)工資——反相關
2)進口品價格——反相關
3)其他投入品成本——反相關
(三)總供給和總需求共同決定實際產出水平和價格總水平
1、總供求的均衡決定實際產出水平和價格水平
2、實際均衡產出不一定等于充分就業的產出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是使實際均衡產出趨近于充分就業下的潛在產出水平。
相關推薦:2019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政策與規劃》第二章講義匯總
四、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與工具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四目標)
充分就業
經濟增長
價格穩定
國際收支平衡
(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
經濟停滯和衰退時——擴張性的政策
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緊縮性的政策
1、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目標
目標:保持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通過改變經濟中的貨幣供給量,在衰退時期增加貨幣供給以刺激支出,在通貨膨脹時期減少貨幣供給以抑制支出,幫助穩定總產出、就業和價格水平。
(2)貨幣政策的類型
1)寬松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
2)緊縮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應量
【重點難點——三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原理】
公開市場業務
準備金率
再貼現率
(3)貨幣政策對貿易平衡的影響
1)貿易逆差(赤字)時,應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量——利率下降——本幣貶值——增加出口
2)貿易順差(盈余)時,應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量——利率上升——本幣升值——減少出口
2、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主要通過稅收、補貼、赤字、國債、收入分配和轉移支付等手段對經濟運行進行調節,是政府進行反經濟周期調節、熨平經濟波動的重要工具,也是財政有效履行配置資源、公平分配和調控經濟等職能的主要手段。
(1)酌情使用的財政政策
1)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張總需求,包括
增加政府開支、減稅、組合使用兩種措施
2)緊縮性財政政策——壓縮總需求,包括
削減政府支出、加稅、組合使用以上兩種措施
(2)非酌情使用的財政政策(自動或內在穩定器)
稅收
轉移支付
內在穩定器只能減輕而不能糾正均衡GDP的變化趨勢,需要采用酌情使用的財政政策來糾正大幅度的通貨膨脹或經濟衰退。
(3)財政政策對貿易平衡的影響
擴張性財政政策:
擴大國內需求——利率上升——本幣升值——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緊縮性財政政策:
減少國內需求——利率下降——本幣貶值——出口增加,進口減少
五、經濟增長
(一)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四指標,全是率)
GDP增長率
人均GDP增長率
勞動生產率=
=GDP÷全社會從業人員年均人數×100%
全要素生產率,指經濟增長中減去所有投入要素(勞動力、資本)加權平均后的總和增長,也就是經濟增長中除去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投入的貢獻后的“余值”部分——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全要素生產率(TFP)=Y—αK—βL
(二)經濟增長的要素和主要源泉(四要素三源泉)
1、經濟增長的要素
(1)人力資源(勞動力的供給、教育、紀律、激勵)
(2)自然資源(土地、礦產、燃料、環境質量)。
(3)資本(機器、工廠、道路)。
(4)技術(科學、管理、企業家才能)。
總生產函數
Q=AF(K,L,R)
Q——產出
A——經濟中的技術水平
F——生產函數
K——資本對產出的貢獻
L——投入的勞動力
R——投入的自然資源(土地)
2、經濟增長的源泉(三源泉)
Q的增長率=
α(L的增長率)+β(K的增長率)+TFP
勞動力——人
資本——財
技術——技術進步(提高要素生產率)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最根本的源泉
(三)促進長期增長的政策(針對三源泉)
(1)增加國家人力資源儲備的教育和培訓投資。
(2)鼓勵技術進步,鼓勵創新,知識產權保護。
(3)加大對包括公共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基金、基礎教育、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支出。
(4)實施有助于增加國民儲蓄、投資和研究開發活動的稅收政策。
相關推薦:2019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政策與規劃》第二章講義匯總
六、國際收支、貿易、資本流動及匯率
(一)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經濟體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發生的進出口貿易、投融資往來等各類經濟交易。
收支平衡:收=支
收支順差(盈余)收>支
收支逆差(赤字)收<支
1、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結構(更改)
(1)經常賬戶
1)貨物和服務賬戶
2)初次收人賬戶
3)二次收人賬戶
( 2 ) 資本賬戶
1 ) 應收和應付資本轉移
2 ) 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取得和處置【如:向使館出售的土地,租賃和許可、營銷資產(和商譽) 的出售】。
( 3 ) 金融賬戶(含凈誤差和遺漏)
1 ) 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金融衍生工具、雇員認股權等一級子項目。
2 ) 儲備資產賬戶。包括貨幣黃金(即一國官方持有的作為貨幣資金使用的黃金)、外匯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外匯,如貨幣、存款、可轉讓或貼現的證券及其他債權等。
2.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差額的含義
(1)貿易收支差額是指包括貨物與服務在內的進出口貿易之間的差額。
貿易收支差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對許多國家來說,貿易收支在全部國際收支中所占的比重較大,貿易收支差額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蕩上的競爭力,是一國對外經濟交往的基礎,影響和制約著其他賬戶的變化。
(2)經常賬戶差額顯示的是出口和應收收入之和與進口和應付收入之和之間的差額。
經常項目順差——國內儲蓄超過了國內投資,持續會引起本國通貨膨脹
經常項目逆差——國內投資超過了國內儲蓄,持續會導致一國外匯儲備枯竭
(3)凈貸款/凈借款(來自經常賬戶差額和資本賬戶差額之和)在概念上等于來自金融賬戶的凈貸款/凈借款。其中,金融賬戶包括儲備資產。
(4)國際收支(綜合)差額。
國際收支(綜合)差額是將各賬戶差額合并,剔除官方儲備與錯誤和遺漏后所得的余額。
該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根據這一差額判斷一國資產負債表、國際投資頭寸、外匯儲備的變動情況以及貨幣匯率的未來走勢。
如果綜合差額為正,該國外匯儲備就會不斷增加,本國貨幣將面臨升值的壓力;如果綜合差額為負,該國外匯儲備就會下降,本國貨幣將面臨貶值的壓力。
(二)國際貿易
1、國際貿易的含義與分類
(1)移動方向:出口、進口、過境
(2)物質形態:貨物、服務
2、國際貿易基礎和貿易利益
國家間在要素稟賦、生產技術與效率、消費偏好等方面的差異——形成比較優勢。通過國際貿易,全球通過在更大范圍內組織專業化生產而擴張了生產可能性。沒有國際貿易的均衡是無效率的均衡。
3、國際貿易政策
(1)貿易政策的分類
自由貿易政策——國家不干涉或少干涉,商品自由進出
保護貿易政策——國家對貿易干預或管制
(2)貿易政策具體措施
1)關稅壁壘
2)非關稅壁壘:進口限額、進口許可證、出口許可證、出口補貼——政府激勵出口
(三)國際資本流動
1、國際資本流動的含義:資本在國際間轉移
2、國際資本流動的分類
(1)按流動方向:流入、流出
(2)按流動期限:長期、短期
長期: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國際貸款
短期:貿易資本流動、銀行資金調撥、保值性流動、投機性流動
3、國際直接投資
(1)含義:一國投資人對另一國企業投資
(2)方式(五種方式):
①在國外創辦新企業,包括創辦獨資企業、設立跨國公司分支機構及子公司;②與東道國或其他國家共同投資,合作建立合營企業;③投資者直接收購現有的外國企業;④購買外國企業股票,獲得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權及控制權;⑤以投資者在國外企業投資所獲利潤作為資本,對該企業進行再投資。
4、國際間接投資
國際信貸
證券投資
國際間接投資與國際直接投資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國際證券投資只是為了獲取債券、股票回報的利息和紅利,對所投資企業無實際控制和管理權。
(四)匯率及匯率制度
1、匯率
概念:是一國貨幣相對于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1)匯率標價
1)直接標價法——外國貨幣的本幣價格
2)間接標價法——本幣的外國貨幣價格
(2)匯率類別
1)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2)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
2、外匯市場
(1)外匯市場的特征
競爭性市場
國內國外價格的連接器
(2)外匯市場的參與者
商業銀行——外匯市場的核心
國際貿易公司
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等)
各國中央銀行——影響大
(3)匯率變動原因
對該種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長期三因素:經濟實力、增長表現、國際收支狀況
短期兩因素:即
兩國利率的相對變動:
利率高——收益大——愿意持有——需求大——升值
兩國價格水平的相對變動:
價格低——吸引消費——需求大——升值
3、匯率制度(四種)
(1)固定匯率制度
本幣與某外幣的比價固定
通過央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幣來實現
(2)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
政府預先確定、公開承諾,并用干預市場的方法而得到的本國貨幣與某種(或某些)主要外幣的法定平價和允許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
(3)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多數國家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4)浮動匯率制度
本幣與外幣的比價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
4、宏觀經濟政策與匯率制度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將受制于匯率制度的選擇。
在固定匯率制度且資本具有流動性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有效性將受到資本流動的顯著限制。
在浮動匯率制度且資本具有流動性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可以通過對匯率,進而對凈出口的影響,更有效地控制總需求的水平;財政政策有效性將受到資本流動的顯著限制。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