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政策與規劃》章節講義:第一章第三節


相關推薦:2019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政策與規劃》第一章講義匯總
第一章 科學發展觀概要
第三節 全面依法治國,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
一、法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
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法治是保障。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和諧社會是法治社會。我們要深刻認識法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保障作用,增強厲行法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法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二)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
(三)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支撐
(四)法治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二、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總目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三、“十三五”時期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堅持立法先行,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1.加快重點領域立法
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1)推動創新發展,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編纂民法典,修改土地管理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稅收征收管理法,制定各項單行稅法等。
(2)推動協調發展,重點加強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步提升等方面的法治保障,制定發展規劃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網絡安全法,修改種子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測繪法、文物保護法、國防交通法等。
(3)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循環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森林法、草原法等。
(4)推動開放發展,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贏并同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涉外法律法規制度,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制定關稅法、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修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和外資企業法等。
(5)推動共享發展,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法律制度建設,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制定基本醫療衛生法、慈善事業法、農村扶貧開發法,修改職業教育法等教育方面法律,修改礦山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
2.統籌推進立法工作
要聚焦“十三五”、目標任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人民群眾關注的難點問題,努力破解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干事創業的“痛點”和市場監管的“盲點”,及時完善改革現有制度,建立適應發展需求的新制度,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努力構筑有利于釋放活力的法律規范體系,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有力制度支撐。
要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統籌法律法規制定、修改、解釋、廢止以及授權、配套、清理、備案等工作。要根據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抓緊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注重對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廢止、對法律法規的解釋和清理,做好法律法規配套規定制定工作,按照立法程序及時做出改革先行先試的授權,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做到多種方式銜接協調,保證法律體系內部科學和諧統一,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更好地保障法律的正確實施。
(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推行綜合執法,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1)把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向深入,促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繼續取得新進展,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推進各級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
(2)在行政管理中要堅守合法性底線,凡是能夠通過社會自治、自律解決的問題,行政主體不得越俎代庖;凡是能夠通過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政協商等非強制手段處理的事項,行政主體不得運用行政強制權力處理;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行政機關不得做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抓緊清理現行的行政管理事項,凡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管理、收費、罰款項目,要一律取消。
(3)對行政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借鑒這些年來地方改革經驗,推行綜合執法,有條件的領域可以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
(三)尊重司法規律,完善對權利的司法保障和司法監督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尊重司法規律,促進司法公正,完善對權利的司法保障和司法監督,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
(1)牢固樹立司法為民理念。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
(2)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尊重司法規律,進一步增強科學性。要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司法管轄體制和權力運行機制。強化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完善訴訟體制機制,切實解決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處理好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的關系,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制度,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范和及時糾正機制。
(3)完善對權力的司法監督。把憲法法律規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等制度落實好,確保審判權、檢察權、偵查權依法規范運行。充分發揮行政訴訟、公益訴訟等制度作用,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履行職責,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水平,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
(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
(1)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把法制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循序漸進地提高全民規則意識和法律素質。要創新法治宣傳方式,提高輿論引導能力,使人民群眾認識到法律既是保護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培育人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和法治習慣。
(2)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尤其是社會誠信制度建設,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完善城市社區和鄉村治理機制,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3)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增強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
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帶頭學習法律、掌握法律,
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
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
帶動全社會共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