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咨詢工程師《方法實務》第五章考點:財務評價


第五章 現金流量分析及財務評價方法
第三節 財務評價
一、投資項目的財務盈利能力評價 ——在編制現金流量表和損益表的基礎上,FIRR為項目主要盈利性指標,其他指標根據項目特點及財務評價的目的、要求選用。
1、靜態評價方法:資本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法(判別標準是基準投資回收期,取值可根據行業水平或投資者要求)
2、動態分析方法:財務凈現值FNPV ——超額利潤、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 ——相對量指標
二、投資項目債務清償能力評價 ——重點:分析銀行貸款的償還能力
1、利息備付率 = 息稅前利潤 / 當期應付利息 息稅前利潤 = 利潤 + 當期應付利息 >2
2、償債備付率 = 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 / 當期應還本付息金額 >1
3、借款償還期:在有關財稅規定及企業具體財務條件下,項目投產后可用還款的利潤、折舊、攤銷及其他收益償還建設投資借款本金(含未付建設期利息)所需要的時間。應能滿足貸款機構的期限要求。
三、財務可持續性評價 ——對整個企業的財務質量及持續能力的整體評價
1、財務計劃現金流量的分析與評價:在融資方案分析的基礎上,編制反映企業未來將主要發生的財務計劃現金流量(分析債務資金的融資成本(資金籌集費、資金占用費)、還本付息計劃),計算現金流量比率,分析財務可持續性及出現現金支付風險的可能性。
2、財務計劃資產負債的分析和評價:編制資產負債表,分析企業未來實際可能發生的財務狀況質量
(1) 期初現金流量的計算
期初現金流量主要涉及購買資產和使之正常運行所必須的直接現金支出,包括資產的購買價格加上運輸、安裝等費用以及其他任何非費用性的現金支出,如增加的運營資金支出。本項目涉及對原有生產線的更新改造,期初現金流量還應考慮與舊資產出售相關的現金流入以及舊資產出售所帶來的納稅效應。
出售舊資產可能涉及三種納稅情形:①當舊資產出售價格高于該資產折舊后的賬面價值時,舊資產出售價格與其折舊后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屬于應稅收入,按所得稅率納稅;②舊資產出售價格等于該資產折舊后的賬面價值,此時資產出售沒有帶來收益或損失,無須考慮納稅問題;③舊資產出售價格低于該資產折舊后的賬面價值,舊資產出售價格與其折舊后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屬于應稅損失,可以用來抵減應稅收入從而減少納稅。
本項目涉及變賣舊資產,按照直線折舊法,舊資產已經計提的折舊:
=(資產當初購買價格—期末殘值) *已使用年限/預計全部使用年限 =(60000—0)*5/10=30000(萬元)
(2)壽命期間現金流量的計算。
項目壽命期間的現金流量主要包括由于新項目實施所帶來的稅后增量現金流入以及以人力或物力的節省和銷售費用的減少等形式所帶來的現金流入。同時,要對項目壽命期內的現金流量的變化所帶來的對所得稅的影響進行分析,包括由于利潤增加所帶來的納稅增加和由于折舊費用增加所帶來的節稅額。一般而言,計提折舊費的增加可以降低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從而給公司帶來現金流入。
本例中,更新改造的投資可以使操作人員年工資減少18000萬元,年運營維護費從8500萬元降至6800萬元,年殘次品損失可以從7200萬元降至1800萬元。
在折舊方面,舊設備的年折舊費為:(60000—0)÷10=6000(萬元)
新設備的年折舊費為:(62000+7500)÷5=13900(萬元)
因此,更新改造投資將使公司每年增加折舊費7900萬元。盡管折舊費及其增加額對現金流量不造成直接影響,但它會通過減少應稅收入的形式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從而影響稅后現金流量。
為了確定項目的投資計劃在項目壽命期內每年的稅后凈現金流量,首先必須找出用賬面利潤和現金流量表示的稅前利潤,然后根據稅前賬面利潤計算納稅增加額。表5—13列示了本項目的更新投資計劃在項目壽命期內的凈現金流量的計算過程及結果。
3)期末現金流量的計算
2.計算財務評價指標
[例5—19]某公司需要推出一種新產品A。現對其財務評價分析如下:
(1)計算設備和廠房投資。
該項目的投資建設需要設備投資100000元,項目計算期為5年。該設備按稅法規定,采用直線折舊法,殘值率為5%,即5000元。每年計提折舊:(100000—5000)/5=19000
5年后該設備的賬面價值為5000元,市場價值預計為30000元。但項目計算期結束后如果該公司欲出售該設備,需要繳納資產出售收益部分(30000—5000)的所得稅為:(30000—5000)*33%=8250元
因此,期末回收設備殘值的現金流入為:30000—(30000—5000)*33%=21750元。
為了進行產品A的生產,還要占用公司現有的一棟廠房。這棟廠房的折舊已經計提完畢,賬面價值為0,但仍可以繼續使用5年,能夠滿足項目的需要。如果不用于該項目,可轉讓出去,轉讓收入為250000元。由于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33%,
廠房轉讓需要繳納所得稅:(250000—0)*33%=82500元
廠房轉讓的稅后凈收入為:250000—82500=167500元,這就是本項目占用原有廠房的機會成本。
(2)計算流動資金投入
流動資金也叫凈營運資本,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差。本公司在生產和銷售A產品之前必須購買原材料并對存貨進行投資,并且要保留一部分現金以應付各種不可預見的現金支出,同時公司的各種商業信用可能產生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通過分析認為,公司需要投入的營運資金在開始年份逐年增加。然而,在項目周期的趨減年份,凈營運資金逐年減少,最終為零,最后所有的營運資金全部被收回。
二、投資項目債務清償能力及財務可持續性評價
(一)債務清償能力評價
債務清償能力分析,重點是分析銀行貸款的償還能力。一般通過計算利息備付率、償債備付率等指標,評價借款償債能力。
1.利息備付率
利息備付率是指項目在借款償還期內可用于支付利息的息稅前利潤(EBIT)與當期應付利息的比值,它從付息資金來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項目融資主體償付債務利息的能力。利息備付率的含義與計算公式均與財政部對企業效績評價的 “已獲利息倍數”指標相同。其計算公式為:
利息備付率=息稅前利潤/當期應付利息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當期應付利息
當期應付利息是指計入總成本費用的全部利息。
利息備付率可分年計算,計算在借款償還期內各年的利息備付率;也可以按項目的還款期內有關數據的總和計算,計算借款償還期內平均的利息備付率。分年的利息備付率更能反映償債能力。
利息備付率表示使用企業盈利償付利息的保證倍率,對于正常經營的企業,利息備付率至少應當大于2。利息備付率高,說明利息償付的保證度大,償債風險小;利息備付率低于1,表示沒有足夠資金支付利息,償債風險很大。
2.償債備付率
償債備付率是指在借款償還期內,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與當期應還本付息金額的比值,即:
償債備付率=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當期應還本付息金額
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包括折舊、攤銷、稅后利潤和其他可用于還款的收益;當期應還本付息金額包括還本金額及計入總成本費用的全部利息。
償債備付率應在借款償還期內分年計算,也可以按借款的償還期內有關數據總和計算,但分年計算的償債備付率更能反映償債能力。
償債備付率表示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償還借款本息的保證倍率,正常情況應當大于1,且越高越好。償債備付率低,說明還本付息的資金不足,償債風險大。當這一指標小于1時,表示當年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不足以償付當期債務。
3.借款償還期
借款償還期是指在有關財稅規定及企業具體財務條件下,項目投產后以可用作還款的利潤、折舊、攤銷及其他收益償還建設投資借款本金(含未付建設期利息)所需要的時間,一般以年為單位表示。該指標可由借款償還計劃表推算。不足整年的部分可用線性插值法計算。指標值應能滿足貸款機構的期限要求。
借款償還期指標適用于那些不預先給定借款償還期限,而是按項目的最大償還能力和盡快還款原則還款的項目。對于可以預先給定還款期限的項目,應采用利息備付率和償債備付率指標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
借款償還期的計算公式如下:
借款償還期=借款償還后開始出現盈余的年份數—1+當年應還借款額 /當年可用于還款的收益額
(二)財務可持續性評價
項目壽命期內企業的財務可持續性評價,是對整個企業的財務質量及其持續能力的整體評價,是在償債能力評價基礎上的更大范圍的評價,不僅要評價企業借款的還本付息能力,而且還要分析企業的整個財務計劃現金流量狀況、資產負債結構及流動狀況,是財務評價的重要內容。
1.財務計劃現金流量的分析與評價
財務計劃現金流量是在融資方案分析的基礎上,在考慮所采用的折舊政策、具體的融資方案、執行的稅收政策、還本付息計劃、股利支付計劃等因素的基礎上,編制反映企業未來將要發生的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計算現金流量比率等評價指標,分析其財務可持續性及出現現金支付風險的可能性。
財務計劃現金流量的分析與評價應編制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同時也可以編制一些輔助報表,如資金來源與運用表,用以反映項目計算期各年的資金平衡和余缺情況;借款償還計劃表,用以反映項目計算期內各年借款的使用、還本付息計劃以及償債資金來源籌措計劃;股利分配計劃表,反映項目計算期內各年利潤總額、所得稅支付、凈利潤以及利潤分配計劃;外匯流量表,以計算并考察項目計算期各年外匯余缺,重點分析資本項下的外匯平衡。
編制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要分析債務資金的融資成本及還本付息計劃。債務資金融資成本由資金籌集費和資金占用費組成。資金籌集費是指資金籌集過程中支付的一次性費用,如承諾費、手續費、擔保費、代理費等;資金占用費是指使用資金發生的經常性費用,如利息,應分析各種可能的負債融資方式的付息條件、利率水平、利率調整方式(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計息(單利、復利)和付息方式,并計算債務資金的綜合利率,進行不同方案比選。
2.財務計劃資產負債的分析和評價
財務計劃資產負債的分析和評價一般通過編制資產負債表來進行。該表是分析企業未來實際可能發生的財務狀況質量的重要報表。根據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可以計算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比率指標。這些指標可以用于評價資產負債結構、現金收支風險及債務清償能力,因而是評價財務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它們的含義和計算公式如下:
(1)資產負債率。
是指企業一定時期負債總額同資產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100%
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總資產中有多少是通過負債得來的,是評價企業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適度的資產負債率既能表明企業投資人、債權人的風險較小,又能表明企業經營安全、穩健、有效,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國際上公認的較好的資產負債率指標是60%。但是難以簡單地用資產負債率的高或低來進行判斷,因為過高的資產負債率表明企業財務風險太大;過低的資產負債率則表明企業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實踐表明,行業間資產負債率差異也較大。實際分析時應結合國家總體經濟運行狀況、行業發展趨勢、企業所處競爭環境等具體條件進行判定。
(2)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企業一定時期流動資產同流動負債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100%
流動比率衡量企業資金流動性的大小,考慮流動資產規模與負債規模之間的關系,判斷企業短期債務到期前,可以轉化為現金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該指標越高,說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但該指標過高,說明企業資金利用效率低,對企業的運營也不利。國際公認的標準比率是200%。但行業間流動比率會有很大差異,一般說來,若行業生產周期較長,流動比率就應相應提高;反之,就可以相對降低。
(3)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速動資產同流動負債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100%
式中: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速動比率指標是對流動比率指標的補充,是在分子剔除了流動資產中的變現能力較差的存貨后,計算企業實際的短期債務償還能力,較流動比率更能反映企業的資產變現能力。該指標越高,說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與流動比率一樣,該指標過高,說明企業資金利用效率低,對企業的運營也不利。國際公認的標準比率為100%。同樣,行業間該指標也有較大差異,實踐中應結合行業特點分析判斷。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