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藥師輔導:不良反應的定義及分型


初級藥師輔導:不良反應的定義及分型 $lesson$
不良反應的定義及分型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在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功能過程中,人接受正常劑量的藥物出現的任何有傷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
1.1病因學分類:
①A類藥物不良反應,又稱為劑量相關性不良反應。由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物所引起,為固有藥理作用增強或持續所致。特點為①與藥物的常規藥理作用密切相關。②劑量相關,即反應的是否發生和其嚴重程度也劑量(單次劑量、積累劑量或給藥速度)或血藥濃度的高低直接相關。③具有可預見性。④發生率高,死亡率相對較低。
A類藥物進一步分為過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應、首劑效應等。還有繼發反應和停藥綜合征。
②B型藥物不良反應,又稱為劑量不相關的不良反應。其特點為:①與常規的藥理作用無關,用常規毒理學方法不能發現,難以預測。②反應的發生也劑量無關。③發生率較低,死亡率相對較高。
B型不良反應進一步分為變態反應和特異質反應。
?變態反應亦稱藥物過敏反應,由抗原抗體的相互作用引起,與藥物的藥理作用無關。
?特異質反應是指由于遺傳因素機體產生的不良反應,為患者先到性代謝紊亂表現的特殊形式,即只有在給予藥物后才表現出來的先天性代謝異常。
③C型藥物不良反應,特點是非特異性,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多發生在長期用藥后,發生率高,用藥與反應發生沒有明確的時間關系,潛伏期長,反應不可重現。包括致畸、致癌、致突變。如長期服用避孕藥導致的乳腺癌、血管栓塞等。
1.2病理學分類:
(1)功能性改變,指藥物引起的人體器官或組織功能的改變,多為暫時性,停藥后迅速恢復正常,無病理組織變化。
(2) 器質性改變,由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器質性改變與疾病本身引起的器質性改變無明顯差別,無特異性。診斷主要根據藥物不良反應判定。
①炎癥型:藥物引起的各型藥物性皮炎---------藥疹。
②增生型:如苯妥英鈉引起的牙齦增生、水腫,可能為過敏反應。
③發育不全型:四環素類可與新形成的骨牙中所沉積的鈣結合,引起畸形或生長抑制。
④萎縮或壞死型:皮質激素可使局部皮膚發生萎縮變化,表皮變薄,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常引起骨壞死。
⑤血管及血管栓塞型:血管型藥物性變態反應常見于血管神經性水腫發生的個體,血管造影劑可引起血管栓塞。
⑥“三致”:某些藥物可致畸、致癌、致突變。
更多信息訪問:初級藥師考試頻道 初級藥師試論壇 衛生職稱博客圈
最新資訊
- 2022年藥學職稱考試高頻考點:鉀代謝障礙2022-02-10
- 2022年藥學職稱考點精講:干擾素藥理作用2022-01-28
- 2022年藥學職稱重要知識點:磺胺類藥物的不良反應2022-01-25
- 2022年藥學職稱考試考點分享:缺血-再灌注損傷2022-01-11
- 2022年藥學職稱備考知識點:四環素類不良反應2022-01-10
- 2021年藥士\藥師\主管藥師備考難?快來領取復習寶典!2020-10-27
- 2020年衛生資格初級藥士/藥師/主管藥師各科目考試大綱匯總2019-12-06
- 2019年主管藥師考試大綱匯總2019-01-21
- 2019年主管藥師考試大綱之專業實踐能力2019-01-21
- 2019年主管藥師考試大綱之相關專業知識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