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 >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答疑精選 > 2019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答疑:危險、危害因素定義、分類?

2019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答疑:危險、危害因素定義、分類?

更新時間:2019-07-17 10:11:28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556收藏166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環球網校小編整理了2019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答疑:危險、危害因素定義、分類?,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查看更多答疑精選請關注環球網校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頻道。祝學習愉快!

問題:

危險、危害因素定義、分類?

答疑: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與危險

1、勞動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兩者是同一概念的兩種不同命名

定義:為了保護勞動者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勞動條件、預防工傷事故及職業病、實現勞逸結合和在職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種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的總稱。

2、傷亡事故: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職業病:是指職工在生產環境中由于工業毒物,不良氣象條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勞動組織以及一般衛生條件惡劣的職業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險、危害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傷亡,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壞或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對物造成慢性損壞的因素(危險因素是指突發性和瞬間作用)、(危害因素強調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的積累作用)。

二、危險、危害因素的分類

一、按直接原因分類

(一)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

1. 設備、設施缺陷(如剛度不夠)

2. 防護缺陷(防護不當)

3. 電危害(漏電)

4. 噪聲危害

5. 振動危害

6. 電磁輻射(X射線)

7. 運動物危害(固體拋射物)

8. 明火

9. 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高溫氣體)

10. 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低濕氣體)

11. 粉塵與氣溶膠(有毒性粉塵)

12. 作業環境不良(缺氧)

13. 信號缺陷(無信號設施)

14. 標志缺陷(無標志)

15. 其他物理性危險和危害因素

(二)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質

2. 自燃性物質

3. 有毒物質

4. 腐蝕性物質

5. 其他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

2. 傳染病煤介物

3. 致害動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險、危害因素

1. 負荷超限

2. 健康狀況異常

3. 從事禁忌作業

4. 心里異常

5. 辨識功能缺陷

6. 其他

(五)行為性危險、危害因素

1. 指揮作用

2. 操作失誤

3. 監護失誤

4. 其他錯誤

5. 其他因素

(六)其他危險、危害因素

二、參照事故類別和職業病類別進行分類

(一)參照GB6441-86《企業傷亡事故分類》分為16類

1. 物體打擊

2. 車輛傷害

3. 機械傷害

4. 起重傷害

5. 觸電

6. 淹溺

7. 灼燙

8. 火災

9. 高處墜落

10. 坍塌

11. 放炮

12. 火藥爆炸

13. 化學性爆炸

14. 物理性爆炸

15. 中毒和窒息

16. 其他傷害

(二)參照衛生部、原勞動部、總工會頒發的《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分為

1. 生產性粉塵

2. 毒物

3. 噪聲與振動

4. 高溫

5. 低溫

6. 輻射

7. 其他危害因素

三、危害辨識的主要內容

危害辨識與危險評價過程中,應對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進行分析與評價:

(一)廠址

從廠址的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周圍環境、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支持條件等方面進行分

(二)廠區平面布局

1. 總圖:功能分區(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布置;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工藝流程布置、建筑物、構筑物、布置、風向、安全距離、衛生防距離等。

2. 運輸線路及碼頭:廠區道路、廠區鐵路、危險品裝卸區、廠區碼頭

3. 建(構)筑物:結構、防火、防爆、朝向、采光、運輸(操作、安全、運輸、檢修)通道、開門、生產衛生設施。

4. 生產工藝過程:物料(毒性、腐蝕性、燃爆性)濕度、壓力、速度、作業及控制條件、事故及失控狀態。

5. 生產設備、裝置

a. 化工設備、裝置:高溫、低溫、腐蝕、高壓、振動、關鍵部位的備用設備、控制、操作、檢修和故障、失誤時的緊急異常情況

b. 機械設備:運動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條件、檢修作業、誤運轉和誤操作

c. 電氣設備:斷電、觸電、火災、爆炸、誤運轉和誤操作、靜電、雷電

d. 危險性較大設備、高處作業設備

e. 特殊單體設備、裝置:鍋爐房、乙炔站、氧氣站、石油庫、危險品庫等

f. 粉塵、毒物、噪聲、振動、輻射、高溫、低溫等有害作業部位

g. 工時制度、女職工勞動保護、體力勞動強度

h. 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救設施和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

四、危害辨識方法

(一)直觀經驗法

該方法適用于有可供參考先例,有以往經驗可以借鑒的危害辨識過程,不能應用在沒有可供參考先例的新系統中。

1、對照、經驗法:對照有關標準、法規、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評價對象危險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該方法優缺點:

--優點:簡便、易行;

--缺點:受知識、經驗、資料限制、易遺漏(如建筑行業的安全檢查表)。

2、類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統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職業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危害因素。

(二)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即應用系統安全工程評價方法的部分方法進行危害辨識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復雜系統,沒有事故經驗的新開發系統。

通常的方法有:事件樹(ETA)、事故樹(FTA)

五 、物質及作業環境危害辨識

(一)易燃易爆物質

1、凝聚相化學爆炸物質

1)火炸藥:雷汞、疊氮化鉛、三硝基間笨二酚鉛、四氮烯、三硝基重氮酚、2,4,6——三硝基甲苯(TNT)、2,4,6——三硝基甲苯硝胺(特屈爾)、黑索金、奧克托金等各種火藥,在受熱、摩控、撞擊、沖擊波、電火花、激光甚至可見光的作用下,能發生爆炸,具有極強的破壞力。

2)常溫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氣中進行氧化反應導致自燃、爆炸的物質:硝化棉、賽珞珞、黃磷、三乙基鉛、某些氮化物、甲胺、丙烯腈等物品。

3)常溫下能與水或水蒸氣反映產生可燃氣引起燃燒爆炸的物質:金屬鉀、鈉、碳化鈣、一氯二乙基鋁、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三氯氫硅等。

4)極易引起可燃物燃燒爆炸的強氧化劑、氯酸鉀、氯酸鈉、雙氧水、過氧化鈉、過氯化鉀、次氯酸鈣、高錳酸鉀、重鉻酸納、化煙硫酸、發煙硝酸、純氧氣等

5)受到摩控、撞擊或氧化劑接觸能引起燃燒或爆炸的物質:硫磺、樟腦、松香、精萘等

2、氣相爆炸物質

分三類:

Ⅰ類(礦井甲烷;Ⅱ類(爆炸性氣體、蒸氣);Ⅲ類(爆炸性粉塵、纖維)

又可分為:

1)爆炸性氣體混合物:

a. 閃點:接近火源、發生閃燃現象的最低溫度

b. 燃點:空氣中持續燃燒的最低溫度;

c. 爆炸權限:爆炸的可燃物濃度;

d. 密度:單位體積的濃度

2)爆炸性粉塵:

(二)腐蝕和腐蝕性物質

物質表面與周圍介質發生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而受到破壞的現象稱腐蝕。

電化學腐蝕:鍋爐壁和管道受水的腐蝕,金屬設備在大氣中的腐蝕,其原理與電鍍一樣,腐蝕后可能發生事故,特別對易燃,有毒物質設備的腐蝕。

化學腐蝕:對人體皮膚、肺部、對設備等

腐蝕性物質分類:

a. 無機酸性腐蝕物質:硝酸、硫酸等

b. 有機酸性腐蝕物質:如 甲酸、HCOOH

c. 無機堿性腐蝕物質:NAOH、HCOOH

d. 有機堿性腐蝕物質:丙醇鈉

e. 其它無機和有機腐蝕物質

(三)生產性毒物

毒物是指以較小劑量作用于生物體,能使生理功能或機體正常結構發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變、甚至死亡的物質。(生產性毒物是職工在生產過程中接觸的毒物)

1、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

GB5044-85《職業性接觸物危害程度分級》共56種

· Ⅰ級(極度危害) 13種

· Ⅱ級(高度危害) 26種

· Ⅲ級(中度危害) 12種

· Ⅳ級(輕度危害) 5種

2、毒物危害因素分析

1. 分析工藝過程,查明生產廠、處理、儲存過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稱和毒物危害程度等級;

2. 用已經投產的同類生產、作業崗位的檢測數據作為參考類比;

3. 分析毒物傳播的途徑、產生危害的原因

(四)、生產性粉塵:生產過程中,有塵作業工人長時間吸入粉塵,能引起肺部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病變,硬化、喪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導致塵肺病。

(五)、噪聲:LD80-95《噪聲作業分級》

(六)、振動:振動危害包括:全身振動(ISO2631)和局部振動 (GB10434-89)

(七)、輻射:

1. 電離輻射 (X射線、Y射線)

2. 非電離輻射 [微波、紫外線(電焊)

3. GB8702-88《電磁輻射防護規定》

4. GB10436-89《作業場所微波輻射衛生標準》

5. GB10437-89《作業場所超高頻輻射衛生標準》

6. GB8703-88《輻射防護規定》

7. GB10435-89《作業場所激光輻射衛生標準》

(八)、高溫、低溫:GB4200-84《高溫作業分級》、GB/T14440-93《低溫作業分級》、GB935-89《高溫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

(九)、重大危險、危害因素的辨識

(一)重大危險、危害因素

重大危險、危險因素是指能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的危險、危害因素。

重大事故特指為重大火災、爆炸、毒物泄漏事故,重大事故包括:1、由易燃易爆物質引起的事故, 2、有毒物質引起的事故

(二)重大危險、危害因素的辨識

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用以發鑒別重大危險裝置的重點物質

物質名稱 數量

1、一般易燃物質易燃氣體高易燃液體 200t 50000t

2、特種易燃物質氫環氧乙烷  50t 50t

3、特種炸藥硝酸銨硝酸甘油三硝基甲苯 2500t 10t 50t

4、特殊有毒物質丙烯腈氨氯二氧化硫硫化氫氰氫酸二硫化碳氟化氫氯化氫二氧化硫   200t 500t 25t 250t 50t 20t 200t 50t 250t 75t

5、特種劇毒物質甲基異氰酸鹽光氣   150kg 750kg

往往把生產、加工處理、儲存這些物質的裝置視為重大危險因素。

六、危害辨識注意事項

1、危險、危害因素分布 :為了有序、方便地進行分析,防止遺漏,宜按廠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質——生產工藝及設備——輔助生產設施(包括公用工程)——作業環境危險幾部分分別分析其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列表登記、綜合歸納。

2、傷害(危害)方式和途徑

1)傷害(危害)方式 :指對人體造成傷害,對人身健康造成損壞的方式,如機械傷害的擠壓、咬合、碰撞、剪切等。

2)傷害(危害)途徑和范圍 :大部分危險、危害因素是通過與人體直接接觸造成傷害,爆炸是通過沖擊波、火焰、飛濺物體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造成傷害。毒物是通過直接接觸或一定區域內通過呼吸帶的空氣作用于人體,噪聲是通過一定距離的空氣損傷聽覺的。

3)主要危險、危害因素 :對導致事故發生條件的直接原因,誘導原因進行重點分析,從而為確定評價目標、評價重點、劃分評價單元、選擇評價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計劃提供基礎。

4)重大危險、危害因素 :不能遺漏,不僅要分析正常生產運輸,操作時的危險、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設備、裝置破壞及操作失誤可能產生嚴重后果的危險、危害因素。

以上內容是2019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答疑:危險、危害因素定義、分類?,供大家參考學習!為幫助考生及時獲取2019年中級安全工程師考試報名時間,可以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

查看更多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答疑精選可點擊文章下方"點擊免費下載安全工程師試題/考點精華",更多免費內容盡在其中...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查詢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