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理論與實務》知識點:內部控制要素


重磅推薦:2014年審計師考試退費保過套餐
特惠推薦:2014年審計師考試保過套餐
1. 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指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的統稱。
主要包括:管理當局的觀念和經營風格;組織結構的設置;董事會及其所屬審計委員會;授予權力和責任的方式;員工素質;人事政策,外部影響。
2.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指企業各級管理層對企業內部和外部風險的確認。包括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
3. 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指企業管理部門為了保證既定目標得以順利實現而制定并執行的各項控制政策和程序。
(1)業務授權控制。目的在于保證每一筆業務都必須經過授權才能發生。授權可以是一般授權,也可以是特別授權
(2)職責分工控制。
目的在于預防和及時發現有關人員在履行其職責時所發生的錯誤或舞弊行為。它要求互不相容的職責不應由一個人兼任,以減少發生錯弊的可能性。
主要的職責分工包括:
業務的批準與執行相分工;
業務的執行與記錄相分工;
各種會計責任之間相分工;資產的保管與會計相分工;
資產的保管與賬實核對相分工;
計算機信息系統部門內部,以及CIS部門與使用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
(3)憑證與記錄控制。
憑證是證明業務發生的證據,也是執行業務和記錄業務的依據。企業應設計和使用適當的憑證和記錄,以確保所有的資產均能得到恰當的控制,以及所有的經濟業務均能得以全面、完整和準確的記錄。憑證與記錄控制一般要求建立嚴格的憑證制度,建立嚴格的簿記制度,建立嚴格的定期核對、復核與盤點制度。
(4)實物控制。是指對接觸、使用資產和各種記錄,均應當有適當的防范措施,以限制無關人員接近資產或接近重要的記錄--從而保護資產和記錄的安全。它包括實物的防護措施和人員的防護措施。
(5)獨立檢查。
是指對已記錄的經濟交易和事項由獨立于具體經辦人之外的人員進行核對或驗證。以及對與該項業務相關的內部控制程序的履行情況進行檢查。它可以有效地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在較長時間里處于良好狀態。
4. 信息與溝通
為了能夠準確、及時并最大限度地獲取和運用來自企業內、外部的各方面的信息,并在企業內部有效傳遞,企業必須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信息溝通系統應包括會計系統、信息系統和傳導機制等內容。
5. 監督
是指由被審計單位內部特定人員對一定時期內部控制的設置和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檢查的活動:它包括適當及時地評估內部控制的設置和執行情況,以及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監督可通過持續監督、個別評估或兩者相結合來進行。對許多企業來說,內部審計部門在有效監督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2014年審計全新師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最新資訊
- 2023年中級審計師高頻考點整理:審計相關基礎知識2023-07-13
- 2023年中級審計《審計理論與實務》32個高頻考點精講2023-07-13
- 2023年中級審計師《審計理論與實務》重點總結及學習提示2023-07-12
- 2023年中級審計師《審計相關基礎知識》高頻考點(附學習提示)2023-07-12
- 2023年中級審計師官方教材變化2023-06-07
- 2023年中級審計師《審計理論與實務》教材整體變動25%左右2023-06-06
- 2023年中級審計師《審計相關基礎知識》教材整體變動18%左右2023-06-06
- 2023年中級審計師官方教材《審計相關基礎知識》2023-06-06
- 2023年中級審計師《審計理論與實務》教材2023-06-06
- 2023年中級審計師考試用書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