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第十五章:所得稅會計概述


相關鏈接:2013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第十四章知識點匯總
一、所得稅會計概述
所得稅費用是按會計準則計算,而應交所得稅應按稅法規定計算,二者存在差異。所得稅會計,研究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差異的會計處理,其目的是核算所得稅費用。
現行準則規定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稱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即根據資產負債來計算所得稅費用。
(一)幾組概念
稅法與會計幾組對應概念:
(1)應交所得稅――所得稅費用
(2)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前會計利潤)
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收入-費用
(3)應納稅收入總額――收入
(4)準予扣除項目金額――費用
(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理論基礎
資產負債觀認為,利潤表中的利潤總額并未包含企業的全面收益,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利得與損失,并未包含在利潤表的利潤總額當中,反映企業全面收益的最好指標,應是企業凈資產的增長額。
利潤=凈資產的增長額=期末凈資產-期初凈資產=(期末資產-期末負債)-(期初資產-期初負債)=(期末資產-期初資產)-(期末負債-期初負債)=資產增長額-負債增長額
注釋:
當然,由于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潤引起的凈資產變化,不應包括在收益之中。因此,利潤的完整計算公式為:
利潤=本期凈資產的增長額-本期所有者投入資本+本期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
由于“本期所有者投入資本”項目和“本期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項目,不涉及損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所以不影響所得稅的計算。
☆利潤總額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
利潤總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可以分為兩類: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是只影響當年、不影響未來的差異;暫時性差異是既影響當年、又影響未來的差異。二者均影響當年,但影響未來的只有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差,即,暫時性差異,可以比較方便地反映所得稅負債。從計算角度來說,暫時性差異是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
暫時性差異=賬面價值-計稅基礎
最新資訊
- 2025年中級會計經濟法時間數字考點匯總,考前必看!2025-09-02
- 2025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考前最后10頁紙,背了就得分!2025-09-01
- 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財務管理》考前最后10頁紙,考前必背!2025-09-01
- 速領!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最后10頁紙2025-09-01
- 2025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沖刺:10頁紙速記核心考點,考前搶分必看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管考前10頁紙:核心考點速記(搶分倒計時)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考前必背10頁紙(沖刺速記搶分)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務管理計算題開平方技巧你掌握了嗎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必背50個高頻考點:附沖刺答題技巧與提分指南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機考分錄輸入方法:正確格式+操作步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