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需謹慎分析年度財務報告


上市公司近期陸續披露去年的年度財務報告和第四季度財務報告。很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年報和季報財務數據深信不疑。尤其是看到公司報告的盈利數據保持持續增長時,更會對這種公司股票貼上成長股的標簽,給予遠遠高出市場平均水平的估值。
巴菲特在1988年致股東的信中提醒,很多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數據盡管技術上完全符合會計準則,但是公司往往會為讓財務數據更加好看(有的是為了更加難看),而故意濫用準則,操縱財務數據。因此,不要輕易相信廣告,也不要輕易相信年報,有些公司財務數據水分相當大,并不符合真實經濟情況,投資者一定要注意甄別。
無論是按照公認會計準則報告的信息,還是并非公認會計準則規定披露的信息,或者公認會計準則之外額外披露的信息,公司需要向股東報告的信息,都應該能夠幫助通曉財務的投資者回答以下三個關鍵問題:這家公司大概值多少錢?這家公司能夠履行其未來債務償還義務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家公司經理人按照他們所掌管的資源而言,工作表現如何?
在大多數情況下,從最低限度的公認會計準則披露信息中收集有關信息,回答上述三個問題中的一個或兩個,可能性介于十分困難和不可能之間。因為根本不可能只用一套會計準則,就能有效地描述所有企業的真實經濟情況,尤其是那些經營業務范圍廣泛的企業,比如伯克希爾公司。
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化的是,許多管理人員并不是把公認會計準則看作是必須達到的信息披露標準,而是看作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即使是誠實而且善意的公司經理人,有時也會稍稍歪曲一下公認會計準則,以便他們能報告出自己認為更能描述業績的財務數據。不論是平滑收益,還是“巨額沖銷”的季報,都是那些本來為人正直善良的公司經理人采用的“善意的謊言”。
另外,還有一些經理人積極利用公認會計準則進行欺騙與貪污挪用,他們很清楚許多投資人與債權人把公認會計準則,當作圣經中的福音書一樣信奉。因此,他們“很有想像力地”解讀和運用這些公認會計準則,各種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記錄在技術上完全符合公認會計準則,但實際上完全不符合真實經濟情況,只是一種虛幻的景象。
如果經驗豐富、精明能干的專業投資機構,極度看好那些“報告”出持續穩定增長盈利數據的公司,給予這些公司股票高得難以想像的估值水平,投資者就可以確定有一些公司的經理人與發起人繼續濫用公認會計準則,編制出這種持續增長的盈利數據。
最新資訊
- 財政部公布初中高級會計最新持證人數超過1400萬人!拿下中會一定要趁早!2025-07-04
- 會計要被人工智能取代嗎?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的生存法則2025-04-30
- 會計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嗎?2025中級會計備考的破局之道2025-04-30
- 會計人工智能課程: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的必修課與突圍路徑2025-04-29
- 會計人工智能化浪潮下的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突圍指南2025-04-29
- 會計與人工智能專業融合: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新方向2025-04-29
- 人工智能會計專業崛起: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方向與技術賦能2025-04-28
- 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發展的影響: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戰略與能力重塑2025-04-28
- 人工智能對會計影響解析: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戰略升級2025-04-28
- 人工智能會計應用現狀解析:中級會計備考的機遇與挑戰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