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記初級會計實務中的公式
存貨的計價方法
發出商品有四種計價方法:
1、先進先出
它是根據先購入的商品先領用或發出的假定計價的。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的期末存貨額,比較接近市價。
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的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個別計價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3、加權平均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4、移動加權平均。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如果都記公式確實不好理解和掌握,建議從理解的角度來記公式,等你真正理解以后公式都不用記了,做題會覺得很容易。
在發出商品的四種計價方法中,最愛考的就第一種先進先出法和第三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不存在公式問題,有公式的就是第三個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實際上它所計算的一個結果就是算一個平均單價,這個平均單價不能用三次貨物的單價相加除以三,我們所說的加權平均就要考慮每個單價中這個數量是作為權重的,在做加權平均的時候可以這樣來掌握,分子是總成本(期初的庫存成本加上本期購入存貨的成本),分母是總數量(期初的庫存數量加上本期購貨的數量),總成本除以總數量就能得到平均單價。
【合格標準】
最新資訊
- 中級會計三門備考順序怎么安排?分基礎+分階段方案,效率提升50%!2025-11-15
- 2026年中級會計考試科目介紹及備考順序建議2025-10-24
- 2026年中級會計備考計劃如何制定,需要避免哪些誤區?2025-10-24
- 如何一年過中級會計職稱 高效提分技巧建議收藏2025-10-11
- 別踩坑!中級會計報名科目搭配建議:1年2科/3科全報怎么選?2025-10-10
- 零基礎備考中級會計實務難嗎?入門攻略+避坑指南2025-10-10
- 中級會計考試考哪些:科目設置+ 題型難度+得分技巧2025-10-10
- 緊急提醒!2025中級會計考生,考前不刷模考系統,上場答題就 “抓瞎”!2025-09-03
- 2025中級會計機考計算題操作全攻略,一文掌握不丟分!2025-09-03
- 2025中級會計機考計算題:寫不寫過程?評分規則拆解+得分關鍵2025-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