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稱: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內控的三大手段


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強化內控的三大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化系統進一步向深層次發展,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內部控制體系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適應變化了的控制環境,我們應圍繞內部控制的目標,結合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內部控制的特點,構建一套較為完善的、適應網絡化背景的內部控制體系。
只有具備高素質、高技術復合型人才的支持才能保證網絡會計的廣泛應用和發展。
因而,企業應當對現有的財會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教育,加強網絡技術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實務操作,或者擴充一下自己的財會人員,招聘一些綜合素質強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網絡環境下的內控挑戰
顯然,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運用加劇了企業的風險,也加大了內控的難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職權劃分不清,責任不明確。
網絡會計使原有的職責分工和崗位分離制弱化,會計業務缺乏有效牽制,削弱了手工會計中內控的效力。而且,網絡會計下,口令代替了傳統的簽章,易于被他人非法竊用,越權操作。此外,還由于會計人員的防范意識較差,思想認識不夠,互換口令進行操作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因而必須處理好網絡管理人員與會計人員的權限分配、崗位分離、明確責任,消滅現有的管理漏洞。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嚴重。會計信息的失真主要有幾個環節:傳送前,傳送中,保存過程中。在提供會計信息時,提供者的過失或惡意失真都會造成會計信息在網絡傳送前就已經失真。傳送過程中,由于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一些非法入侵者或電腦黑客可能會侵入企業的信息系統,造成會計數據失真。保存時,網絡會計使得電子磁盤代替了紙質,然而一旦磁盤發生損壞就會造成信息的失真。
網絡安全問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的同時也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計算機系統本身是脆弱的,病毒的感染、黑客的惡意攻擊、計算機硬件的故障以及用戶的誤操作等等都會危及網絡系統的安全性。例如:未經授權人員非法侵入企業信息系統,竊取商業機密,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
內部控制程序化,專業人才匱乏。網絡會計下,內部控制程序具有重復性和連續性。假如數據在系統中發生錯誤的更改或篡改公式設置,則內控運行的重復性會使系統一直重復這一錯誤,使財務數據失真,加劇企業的損失。
而由于財務人員在計算機方面的專業知識有限,一般很難及時發現這種程序的漏洞,而待計算機專業人員堵住這些漏洞時已經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網絡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運用不僅要求會計人員有高尚的道德素質和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求會計人員能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知識,并且能及時地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強化內控的三個手段
在會計信息系統發展到網絡化階段的背景下,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強和改進企業的內部控制:一是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內控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和操作規范,防止會計人員之間互換口令,越權操作,明確每個人的權利和職責。將監控和操作分離,實現系統內部的有效牽制。建立數據保護機構,在調用機密文件時啟用多層身份認證,如口令控制,指紋識別,面容識別等,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確保網絡系統的可靠運行。
二是企業應重點加強對信息輸入、處理、輸出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證數據的合法性和正確性,防止信息失真。數據在輸入前都要經過校驗,輸入時應適當分工,輸入后進行必要的校驗。使用無法復制的電子簽章,認真做好核心數據的備份。對于信息流普遍將采用加密技術,防止道德風險。
會計資料的保管采用多種形式的會計數據備份策略,既要保存在光盤、磁盤等光電介質中,又要按規定打印輸出,便于日后查詢和故障恢復需要。
三是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防范能力,采取防火墻技術,將病毒和非法訪問者擋在內部網之外,保護好內部信息,同時對信息普遍采用數據加密技術,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泄密。對整個財務網絡系統的各個層次都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規則方面的技術,建立綜合的多層次的安全體系。同時還應加強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安全和保護,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護。
【合格標準】
最新資訊
- 財政部公布初中高級會計最新持證人數超過1400萬人!拿下中會一定要趁早!2025-07-04
- 會計要被人工智能取代嗎?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的生存法則2025-04-30
- 會計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嗎?2025中級會計備考的破局之道2025-04-30
- 會計人工智能課程: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的必修課與突圍路徑2025-04-29
- 會計人工智能化浪潮下的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突圍指南2025-04-29
- 會計與人工智能專業融合: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新方向2025-04-29
- 人工智能會計專業崛起: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方向與技術賦能2025-04-28
- 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發展的影響: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戰略與能力重塑2025-04-28
- 人工智能對會計影響解析: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戰略升級2025-04-28
- 人工智能會計應用現狀解析:中級會計備考的機遇與挑戰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