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考點:第八章標準成本的分類與制定


一、標準成本的概念
是指通過調查分析、運用技術測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經營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目標成本。
二、標準成本的分類
(1)理想標準成本:指在現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優成本水平,即在生產無浪費、機器無故障、人員無閑置、產品無廢品的條件下制定的成本標準。
(2)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成本標準,這一標準考慮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故障和偏差等。
通常來說,正常標準成本大于理想標準成本。由于理想標準成本要求異常嚴格,一般很難達到,而正常標準成本具有客觀性、現實性和激勵性等特點,所以,正常標準成本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三、標準成本控制
分析標準成本管理以標準成本的確定為起點,通過差異計算與分析得出結論性報告,然后據以采取有效措施,鞏固成績,克服不足,其流程是:
(1)計算標準成本
(2)計算實際成本
(3)計算成本差異
(4)差異分析與報告
四、標準成本的制定
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直接人工標準成本+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用量標準×價格標準)
制定價格標準是生產、采購、人事和會計部門的共同責任。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材料用量標準×材料價格標準)
①材料的價格標準通常采用企業編制的計劃價格,它通常以訂貨合同的價格為基礎,并考慮到未來物價、供求等各種變動因素后按材料種類分別計算的,一般由財務部門和采購部門等共同制定。
②材料的用量標準是指在現有生產技術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所需的材料數量。通常也稱為材料消耗定額。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工時用量標準×工資率標準
①直接人工的價格標準就是標準工資率,通常由勞動工資部門根據用工情況制定,當采用計時工資時,標準工資率就是單位工時標準工資。
②人工用量標準就是工時用量標準,也稱工時消耗定額,是指企業在現有的生產技術條件、生產單位產品所耗用的必要的工作時間,包括對產品直接加工工時、必要的間歇或停工工時以及不可避免的廢次品所耗用的工時。一般由生產技術部門、勞動工資部門等確定。
制造費用標準成本=工時用量標準×制造費用分配率標準
制造費用價格標準,也就是制造費用的分配率標準。
其計算公式為:
制造費用分配率標準=標準制造費用總額÷標準總工時
制造費用用量標準,就是工時用量標準,其含義與直接人工用量標準相同。
最新資訊
- 2025年中級會計經濟法時間數字考點匯總,考前必看!2025-09-02
- 2025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考前最后10頁紙,背了就得分!2025-09-01
- 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財務管理》考前最后10頁紙,考前必背!2025-09-01
- 速領!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最后10頁紙2025-09-01
- 2025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沖刺:10頁紙速記核心考點,考前搶分必看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管考前10頁紙:核心考點速記(搶分倒計時)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考前必背10頁紙(沖刺速記搶分)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務管理計算題開平方技巧你掌握了嗎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必背50個高頻考點:附沖刺答題技巧與提分指南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機考分錄輸入方法:正確格式+操作步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