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級經濟師 > 中級經濟師歷年試題 > 2009年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真題(五)

2009年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真題(五)

更新時間:2011-08-25 09:01:18 來源:|0 瀏覽0收藏0

中級經濟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41.下列業務中,屬于酒廠受托加工業務的是(  )。

  A.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酒廠只收取加工費和代墊部分輔助材料加工的應稅消費品

  B.由酒廠以委托方的名義購進原材料生產的應稅消費品

  C.由酒廠提供原材料生產的應稅消費品

  D.酒廠先將原材料賣給委托方,然后再接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費和代墊部分輔助材料加工的應稅消費品。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受托加工業務業務的規定。參照教材107頁。

  42.A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7月19日購進材料一批,購買價格為100萬元(不含增值稅),同時支付運費1萬元,貨款已支付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稅額為17萬元,則該批材料的入庫成本為(  )萬元。

  A.118

  B.117.93

  C.117

  D.100.93

  參考答案:

  答案解析:100+1*(1-7%)=100.93。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進項稅的計算。參見教材193頁。

  43.某企業原材料成本的核算采用計劃成本法。已知該企業6月的“原材料”賬戶余額80000元,“材料成本差異”賬戶貸方余額為1000元,則計入資產負債表上的原材料金額應為(  )元。

  A.81000

  B.80000

  C.79000

  D.1000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實際成本低于計劃成本,則反應在“材料成本差異”賬戶貸方,所以是80000-1000=79000。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材料成本差異。參見教材202頁。

  44.假設某年國債發行額為3000億元,當年國債還本付息額為2000億元,財政收

  入額為36000億元,財政支出額為39000億元,則當年的財政償債率為(  )

  A.8.33%

  B.7.69%

  C.5.56%

  D.5.13%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財政償債率=2000/36000*100%=5.56%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財政償債率的計算。參照教材219頁。

  45.我國國債的發行機關是(  )

  A.中國人民銀行

  B.財政部

  C.商業銀行

  D.郵政儲蓄系統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我國國債的發行機關是財政部門。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國債的發行機關。參照教材221頁。

  46.政府委托推銷機構利用金融市場直接售出國債的國債發行方法是(  )

  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賣法

  D.支付發行法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出賣法是政府委托推銷機構利用金融市場直接售出國債的國債發行方法。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國債的發行方法。參照教材222頁。

  47.在國債的償債資金來源中,在理論上成立,而實際生活中很難實現的是(  )。

  A.建立償債基金

  B.依靠財政盈余

  C.通過財政列支

  D.舉借新債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依靠財政盈余是理論上成立,而實際生活中很難實現的。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償債的資金來源。參照教材225頁。

  48.零基預算的優點不包括(  )。

  A.預算收支安排不受以往年度收支的約束

  B.可以充分發揮預算政策的調控功能

  C.編制工作簡便易行

  D.可突出當年政府的經濟社會政策重點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零基預算的優點是在于預算收支安排不受以往年度收支的約束,預算編制有較大回旋余地,可突出當年政府經濟社會政策重點,充分發揮預算政策的調控功能。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基預算的優點。參見教材236頁。

  49.現代預算制度的原則不包括(  )

  A.公開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周期性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現代預算制度的原則包括:公開性、可靠性、完整性、統一性、年度性。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現代預算制度的原則。參照教材240頁。

  50.通過公開程序,邀請供應商提供資格文件,只有通過資格審查的供應商才能參加后續招標,這種采購方式稱為(  )

  A.公開招標采購

  B.選擇性招標采購

  C.限制性招標采購

  D.非競爭性招標采購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選擇性招標采購是過公開程序,邀請供應商提供資格文件,只有通過資格審查的供應商才能參加后續招標。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政府采購的基本內容,參見教材247頁。

  51.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中集中收付的對象主要是(  )。

  A.財政性收支

  B.企業收支

  C.個人收支

  D.信貸收支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中集中收付的對象主要是財政性收支。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財政性收支。參見教材248頁。

  52.主管部門集中所屬單位收入必須經(  )批準。

  A.上級財政部門

  B.同級財政部門

  C.上級人民代表大會

  D.同級人民代表大會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主管部門集中所屬單位收入必須經同級財政部門批準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非稅收入的內容。參照教材252頁。

  53.涉及到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收支范圍和管理權限劃分的體制是(  )。

  A.行政事業財務管理體制

  B.稅收管理體制

  C.預算管理體制

  D.財政監督管理體制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預算管理體制所進行是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收支范圍和管理權限劃分的體制。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預算管理體制的內容。參照教材262頁。

  54.解決預算管理體制框架內存在的財政收支縱向非均衡和橫向非均衡的手段是(  )。

  A.配套補貼制度

  B.無配套補貼制度

  C.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D.封頂補貼制度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解決預算管理體制框架內存在的財政收支縱向非均衡和橫向非均衡的手段。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財政預算調節制度。參照教材267頁。

  55.政府間轉移支付不包括(  )。

  A.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各項補助

  B.下級政府向上級政府的上解收入

  C.減少不發達地區稅收收入上繳

  D.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的補助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政府間轉移支付包括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各項補助、下級政府向上級政府的上解收入、共享稅的分配以及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的補助等。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政府間轉移支付的內容。參照教材272頁。

  56.實行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理論依據不包括(  )。

  A.糾正政府間的縱向、橫向財政失衡

  B.糾正某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外部性

  C.加強中央對地方財政的宏觀調控

  D.適應過渡期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ABC是實行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理論依據。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理論依據。參照教材273頁。

  57.財政收支矛盾的客觀性,決定了財政收支運動的基本形態是(  )。

  A.收支平衡

  B.收支不平衡

  C.收入大于支出

  D.支出大于收入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財政收支矛盾的客觀性,決定了收支不平衡是財政收支運動的基本形態。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財政平衡的含義。參照教材281頁。

  58.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統計本國財政赤字時的計算口徑為(  )。

  A.硬赤字

  B.軟赤字

  C.歷年赤字

  D.周期赤字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統計本國財政赤字時的計算口徑為軟赤字。

  試題點評:本題考核財政赤字的計算口徑。參照教材282頁。

  59.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在投資對利率富有彈性時,財政赤字的排擠效應(  )。

  A.明顯

  B.不明顯

  C.無效

  D.中性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在投資對利率富有彈性時,財政赤字的排擠效應明顯。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財政赤字彌補方式的經濟效應。參照教材285頁。

  60.在各種財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稅收

  B.公債

  C.政府預算

  D.補貼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政府預算是在各種財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

  試題點評:本題考查財政政策工具。參照教材288頁。

  環球網校2011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環球網校2011年經濟師考試保過輔導簡章

  2011年全國經濟師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級經濟師資格查詢

中級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中級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