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前模擬試題二


一、單選題
1、會計核算中產生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種記賬基礎的前提是( )。
A.會計主體
B.持續經營
C.貨幣計量
D.會計分期
【答案】 D
【解析】會計分期就是在會計工作中為核算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情況所規定的起止日期,一般分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歷起訖l3期確定,中期一般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明確會計分期這個前提,才產生了當期和以前期間、以后期間的差別,才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準,產生了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才能正確貫徹配比原則。只有正確地劃分會計期間,才能準確地提供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資料,才能進行會計信息的對比。
2、實施價格歧視的基本條件不包括( )。
A.賣方具有壟斷地位
B.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具有奢侈品性質
C.消費者之間存在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
D.不同消費者所在的市場能被隔離開
【答案】 B
【解析】賣方具有壟斷地位的情況下,其實施價格歧視還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時:①必須有可能根據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劃分出兩組或兩組以上的不同購買者。②市場必須是能夠有效地隔離開的,同一產品不能在不同市場之間流動。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屬予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是( )。
A.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
B.限制外地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
C.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
D.限制本地商品的市場價格
【答案】 D
【解析】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典型行為包括:①限定或者變相限定單位或者個人經營、購買、使用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②妨礙商品在地區之間的自由流通;③以設定歧視性資質要求、評審標準或者不依法發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經營者參加本地的招標投標活動;④采取與本地經營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經營者在本地投資或者設立分支機構;⑤強制經營者從事《反壟斷法》規定的壟斷行為;⑥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規定。選項D不屬于依靠行政權力實施的壟斷行為。
4、關于價格歧視基本條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同一產品可以在不同市場之間流動
B.消費者必須具有相同的需求價格彈性
C.壟斷者生產的產品必須是耐用品
D.不同市場必須有效地隔離開
【答案】 D
【解析】賣方具有壟斷地位的情況下,其實施價格歧視還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①必須有可能根據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劃分出兩組或兩組以上的不同購買者。②市場必須是能夠有效地隔離開的,同一產品不能在不同市場之間流動。
5、下列指標中,能夠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是( )。
A.營業利潤率
B.資產負債率
C.速動比率
D.存貨周轉率
【答案】 A
【解析】營業利潤率是企業營業利潤與業務收入的比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資產負債率和速動比率都是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存貨周轉率是反映存貨周轉速度的比率,是衡量企業營運能力的重要指標。
6、人均辦公使用面積,用于衡量行政單位辦公用房配備情況。計算公式為( )。
A.人均辦公使用面積=本期末單位辦公用房使用商積÷本期末在職人員數
B.人均辦公使用面積=本期初單位辦公用房使用面積÷本期末在職人員數
C.人均辦公使用面積=本
D.期末單位辦公用房使用面積÷本期初在職人員數
E.人均辦公使用面積=本期初單位辦公用房使用面積÷本期初在職人員數
【答案】 A
【解析】人均辦公使用面積計算公式為:人均辦公使用面積=本期末單位辦公用房使用面積÷本期末在職人員數。
7、根據馬斯格雷夫的“經濟發展階段增長理論”,符合經濟發展中期階段的特征的是( )。
A.政府投資比重較大,私人部門投資比重較小
B.私人部門投資比重較大,政府部門投資比重較小
C.私人部門獲得發展,政府投資比重相對下降
D.市場失靈問題日益突出,財政支出進一步增長
【答案】 C
【解析】馬斯格雷夫認為,在經濟發展初級階段,需要政府部門增加投資興建交通運輸、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政府投資在總投資中所占比重較大。在經濟發展的中期階段,私人部門獲得很大發展,政府投資所占比重相對下降。在經濟發展的成熟階段,人們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環境,且伴隨著市場失靈問題日益突出,導致政府投資比重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進一步增長。
8、現代會計按照對外提供還是對內提供決策所需信息,分為( )兩大分支。
A.成本會計和責任會計
B.外資企業會計和國有企業會計
C.國際會計和國內會計
D.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答案】 D
【解析】現代會計是以企業會計為核心,按照對外提供還是對內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分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分支。
9、以下情形不屬于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是( )。
A.過錯性解除
B.非過錯性解除
C.經濟性裁員
D.預告解除
【答案】 D
【解析】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包括三種情形。分別是過錯性解除,非過錯性解除和經濟性裁員。預告解除和即時解除是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兩種情況之一。
10、為了解我國經濟活動總量的變動情況,收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 利用統計圖形展示GDP的變化,利用增長率計算GDP的基本走勢,這是( )。
A.描述統計
B.參數估計
C.假設檢驗
D.推斷統計
【答案】 A
【解析】描述統計是研究數據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統計學方法。其內容包括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數據,如何用圖表或數學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展示,如何描述數據的一般性特征。
11、會計核算中產生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種記賬基礎的前提是( )。
A.會計主體
B.會計分期
C.貨幣計量
D.持續經營
【答案】 B
【解析】明確會計期間這個前提,才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才產生了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才能正確貫徹配比原則。
1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經營者通過取得其他經營者的股份、資產以及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的情形屬于( )。
A.壟斷協議
B.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C.經營者集中
D.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
【答案】 C
【解析】我國《反壟斷法》第20條規定,經營者集中是指經營者合并、經營者通過取得其他經營者的股份、資產以及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的情形。
13、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是( )。
A.經濟業務
B.原始憑證
C.記賬憑證
D.會計報表
【答案】 C
【解析】記賬憑證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
14、被調查者不愿告訴實情而拒絕回答屬于( )。
A.計量誤差
B.無回答誤差
C.抽樣框誤差
D.抽樣誤差
【答案】 B
【解析】被調查者不愿告訴實情而拒絕回答,屬于非隨機因素導致的無回答誤差。
15、利用會計報表提供的數據資料,將兩期或多期連續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定基對比和環比對比,得出它們的增減變動方向、數額和幅度,以揭示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變化趨勢的分析方法是( )。
A.比率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趨勢分析法
D.走向分析法
【答案】 C
【解析】趨勢分析法是利用會計報表提供的數據資料,將兩期或多期連續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定基對比和環比對比,得出它們的增減變動方向、數額和幅度,以揭示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變化趨勢的分析方法。
16、以下不屬于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是( )。
A.平衡協調原則
B.雛護公平競爭原則
C.有限干預原則
D.市場優先原則
【答案】 D
【解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平衡協調原則,維護公平競爭原則,有限干預原則,責權利相統一原則。
17、( )是對總體參數的估計。
A.樣本統計量
B.樣本參數
C.樣本均值
D.樣本方差
【答案】 A
【解析】樣本統計量是根據樣本中各單位的數值計算的,是對總體參數的估計。
18、下列稅種中,屬于財產稅的是( )。
A.增值稅
B.房產稅
C.消費稅
D.關稅
【答案】 B
【解析】稅收按課稅對象不同主要分為所得稅、流轉稅和財產稅。財產稅是指以各種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為征稅對象的稅收,我國目前開征的財產稅有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車船稅、契稅等。
19、估計量方差越大,說明( )。
A.用可能的樣本估計值之間的差異越小
B.用樣本統計量估計總體參數的效率就越高
C.抽樣誤差越大
D.不能說明以上問題
【答案】 C
【解析】估計量方差越大,說明用可能的樣本估計值之間的差異越大,用樣本統計量估計總體參數的效率就越低,抽樣誤差越大。
20、我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項目的排序規則是( )。
A.按照資產的變現速度順序由慢到快排列
B.按照資產的金額大小順序由大到小排列
C.按照各項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由大到小排列
D.按照資產的變現速度順序由快到慢排列
【答案】 D
【解析】資產類項目的排列順序是按照其流動性進行排列的,即按照變現速度順序進行排列。流動性強、變現速度快的項目排在前面,流動性弱、變現速度慢的項目排在后而。
二、多選題
2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所有者權益的內容是( )。
A.資本公積
B.未分配利潤
C.應收賬款
D.營業收入
E.盈余公積
【答案】 C,D
【解析】所有者權益項目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盈余公積。C項應收賬款屬于資產,D項營業收入屬于利潤表的項目。
22、關于我國零售價格指數編制方法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在對商品進行科學分類基礎上選擇各類別商品的代表規格品
B.采用加權算術平均形式計算總指數
C.在全國所有地區收集數據
D.根據主觀判斷確定商品的權數
E.采用代表規格品的全社會綜合平均價作為計算的依據
【答案】 A,B,E
【解析】一般選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區編制價格指數,典型地區的選擇既要考慮其代表性,也要注意類型上的多樣性以及地區分布上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故C項錯誤;商品權數是根據上年商品零售額資料,并根據當年住戶調查資料予以調整后確定的,故D項錯誤。
23、中央銀行業務活動的特征有( )。
A.不以營利為目的
B.對企事業單位辦理貸款業務
C.業務服務對象是政府部門、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
D.在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時具有相對獨立性
E.在制定和執行財政政策時完全沒有獨立性
【答案】 A,C,D
【解析】中央銀行的活動特征有:①不以營利為目的。中央銀行以金融調控為己任,穩定幣值、促進經濟發展是其宗旨。⑦不經營一般性普通銀行業務或非銀行金融業務,即不對任何個人、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擔保或直接發放貸款,它的業務服務對象是政府部門、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③在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時,中央銀行具有相對獨立性,不應受到其他部門或機構的行政干預和牽制。
24、企業利潤表的作用在于( )。
A.提供企業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
B.提供企業所擁有和控制的經濟資源及其分布和構成情況的信息
C.提供企業財務狀況、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信息
D.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結果
E.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動情況
【答案】 A,D
【解析】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利潤表的主要作用是為報表使用者提供企業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通過利潤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企業利潤的形成情況,據以分析、考核企業經營目標及利潤指標完成情況,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經營業績和能力。
25、某超市2007年總銷售額為100萬元,2008年總銷售額為121萬元,2008年的商品銷售均價比2007年上漲10%,則2008年與2007年相比( )。
A.商品銷售量指數為1 10%
B.商品銷售額指數為121%
C.由于價格上漲使得總銷售額增加了10萬元
D.由于銷售量上升使得總銷售額增加了11萬元
E.銷售量增加10%
【答案】 A,B,E
【解析】銷售額指數=121÷100=121%。銷售價格指數=110%。銷售額=銷售量×銷售價格,銷售量指數等于121%÷110%=110%,即銷售量增加10%。
26、下列政府對進口貿易的干預措施中,屬于非關稅壁壘的有( )。
A.自愿出口限制
B.歧視性公共采購
C.技術標準和衛生檢疫標準
D.出口配額
E.直接補貼
【答案】 A,B,C
【解析】政府對進口貿易的干預主要采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方式。非關稅壁壘包括進口配額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視性公共采購、技術標準和衛生檢疫標準等。
27、下列關于絕對優勢理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絕對優勢理論是由亞當?斯密提出
B.絕對優勢理論結果是可以節約社會資源,提高產出水平
C.絕對優勢理論認為決定國際貿易的因素是兩個國家產品的相對生產成本
D.絕對優勢理論是由大衛?李嘉圖提出的
E.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各國資源條件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
【答案】AB
【解析】考查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
絕對優勢理論是亞當?斯密提出的,該理論結果是可以節約社會資源,提高產出水平,A、B 兩項正確,D 選項錯誤;比較優勢理論由大衛?李嘉圖提出,該理論認為決定國際貿易的因素是兩個國家產品的相對生產成本,C 選項錯誤;赫克歇爾-俄林理論認為各國資源條件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E 選項錯誤。故此題正確答案為 AB。
28、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包括( )。
A.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B.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C.化解農產品庫存
D.擴大有效供給,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繼續抓好農業生產,補齊短板
E.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包括依法處置信用違約風險、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金融監管等措施
【答案】ABDE
【解析】考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含義和主要任務。
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具體就是:
(1)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A 選項正確。
(2)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降低社會保險費、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電力價格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等;B 選項正確。
(3)化解房地產庫存,包括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等;C 選項錯誤。
(4)擴大有效供給,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繼續抓好農業生產,補齊短板;D 選項正確。
(5)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包括依法處置信用違約風險、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金融監管等措施。E 選項正確。故此題正確答案為 ABDE。
29、凱恩斯消費理論的三個假設包括( )。
A.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B.邊際消費傾向遞增規律
C.平均消費傾向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D.平均消費傾向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E.平均消費傾向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ACD
【解析】考查消費理論。
凱恩斯消費理論是建立在三個假設或說是三個前提上的。第一是認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即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消費隨之增長,但消費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卻在不斷減少。第二是認為,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都可看做在短期內變化不大或影響輕微。因此,可以把消費看作是收入的函數。第三是認為,平均消費傾向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BE 為干擾選項。故此題正確答案為 ACD。
30、投資乘數等于( )。
A.收入變化除以投資變化
B.投資變化除以收入變化
C.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
D.(1-邊際儲蓄傾向 MPS)的倒數
E.邊際消費傾向的倒數
【答案】AC
【解析】考查投資乘數。
31、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
A.企業的償債能力
B.企業技術水平
C.企業資產的營運能力
D.企業的盈利能力
E.企業會計人員工作能力
【答案】ACD
【解析】本題考查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內容。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評價企業資產的營運能力、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32、下列政府對進出口貿易干預措施中,不屬于非關稅壁壘的有( )。
A.自愿出口限制
B.出口信貸
C.歧視性公共采購
D.衛生檢疫標準
E.反傾銷稅
【答案】 B,E
【解析】非關稅壁壘則是指采用關稅以外的手段對外國商品進口設置障礙的各種措施。如進口配額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視性公共采購、技術標準和衛生檢疫標準等。選項B屬于政府對出口的干預,選項E屬于關稅壁壘。
33、下列關于專利權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專利權人的權利分為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B.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l5年,均自申請之日起計算
C.專利權的終止有期限屆滿終止和提前終止兩種情況
D.授予外觀設計專利的條件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E.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是2年,自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答案】 B,D
【解析】自申請之日起計算,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10年。故選項B錯誤。授予外觀設計專利的條件包括新穎性、實用性、富有美感、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
34、隨著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當前主要的國際貿易理論有( )。
A.購買力平價理論
B.梯度發展理論
C.要素稟賦理論
D.規模經濟貿易理論
E.外貿依存理論
【答案】 C,D
【解析】隨著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當前主要的國際貿易理論有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規模經濟貿易理論。
35、下列關于公司制企業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公司制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B.公司資本和財產屬于出資人所有
C.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D.公司承擔無限責任
E.公司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 B,D
【解析】公司資本和財產不屬于出資人所有,而是屬于公司法人,所以B項錯誤。公司承擔有限責任,所以D項錯誤。
36、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
A.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B.轉移財產以逃避債務
C.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D.喪失商業信譽
E.以低價出售商品
【答案】 A,B,C,D
【解析】中止履行有以下情形:①經營狀況嚴重惡化;②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③喪失商業信譽;④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37、下列關于貨幣需求特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貨幣需求是有效需求
B.貨幣需求是主觀需求
C.貨幣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D.貨幣需求是派生需求
E.貨幣需求是一種經濟需求
【答案】 A,C,D,E
【解析】貨幣需求不單純是一種心理上的欲望,而是能力和愿望的統一體,其不是一種主觀需求。。
38、下列各項會計業務處理要求中,符合謹慎性原則的有( )。
A.不導致夸大資產
B.不虛增賬面利潤
C.擴大所有者權益
D.不擴大所有者權益
E.多計資產
【答案】 A,B,D
【解析】謹慎性,又稱為穩健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例如,某一經濟業務有多種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是,應選擇采取一種不導致夸大資產、不導致虛增賬面利潤、不導致擴大所有者權益的方法。
39、下列統計指標中,可以采用算術平均數方法計算平均數的有( )。
A.產品產量
B.可支配收入
C.產品合格率
D.銷售額
E.考試分數
【答案】 A,B,D,E
【解析】計算產品合格率的平均數應用幾何平均數方法來計算。
40、下列關于財政支出績效考評的說法中錯誤的有( )。
A.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主體是政府及其財政部門
B.績效評價的對象是使用財政資金的本門或機構
C.“3E”原則要求對財政支出資金使用績效的評價,要獨立地分析其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D.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內容是公共委托一代理事項
E.“3 E”原則中的效率性是指目標實現的程度和從事一項活動時期望取得的成果和實際取得的成果之間的關系
【答案】 C,E
【解析】實踐中,西方國家總結出著名的“3E”原則,即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t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其中,經濟性是指從事某一項活動并使其達到格質量的條件下耗費資源的最小化,它主要關注的是投入和整個過程中的成本;效果性是指目標實現的程度和從事一項活動時期塑取得的成果和實際取得的成果之問的關系。故選項E錯誤。“3E”原則要求對財政支出資金使用績效的評價,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個要素,要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查、分析和評價。故選項C選錯。
環球網校為考生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屆時會及時通知您2020年中級經濟師考試時間、成績查詢時間!
以上內容是2020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前模擬試題二,小編為大家上傳了更多2020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模擬試題及歷年真題,點擊“免費下載”按鈕后即可領取!
最新資訊
- 2025中級經濟師高頻錯題集錦(全科匯總)|免費下載PDF2025-09-19
- 精準提升!2025年中級經濟師一次過考,請死磕這些題2025-09-15
- 精準提分!2025年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經典母題題庫2025-09-14
- 2025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經典母題重磅發布2025-09-13
- 短期提分必看!2025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高頻錯題盤點!2025-09-12
- 刷題總錯?2025年中級經濟師直播帶練刷題課免費領2025-09-11
- 2025中級經濟師萬人模考大賽開啟!全真機考+排名定位(附免費報名入口)2025-08-26
- 8月26日開測!2025年中級經濟師萬人模考實戰大賽來襲2025-08-24
- 緊急!2025中級經濟師萬人模考預約倒計時!全真機考環境+智能評分報告免費領2025-08-20
- 2025年中級經濟師第三期月考測評時間:6月26日-7月2日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