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級造價師《土建工程》考點識記(4)


考生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能及時獲得2021年一級造價工程師準考證打印時間、成績查詢時間、合格證書領取時間等考試信息的短信提醒。點擊查看>>2021年一級造價師《土建工程》考點識記匯總(一)
考點識記
01、巖體結構特征
1.結構體特征
2.巖體結構類型
02、巖體的力學特性
(一)巖體的變形特征
①巖體的變形通常包括結構面變形和結構體變形兩個部分。設計人員所關心的主要是巖體的變形特性。巖體變形參數是由變形模量或彈性模量來反映的(2010考)。
②不同巖體具有不同的流變特性。一般有蠕變和松弛兩種表現形式。
(二)巖體的強度性質
巖體是由結構面和各種形狀巖石塊體組成的,所以,其強度同時受二者性質的控制。
①當巖體中結構面不發育,呈完整結構時,巖石的強度可視為巖體強度。
②如果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生整體滑動時,則巖體強度完全受結構面強度控制。
03、土體的工程地質性質
1.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1)土的主要性能參數
①土的含水量:水的重量/土粒重量
②土的飽和度:Sr=土中被水充滿的孔隙體積/孔隙總體積
③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體積/土粒體積【評價天然土的密實度】
孔隙比<0.6:密實的低壓縮性土。
孔隙比>1.0:疏松的高壓縮性土。
④土的孔隙率:土中孔隙體積/土的體積(三相)
⑤土的塑性指數和液性指數
a.土可分為無黏性土和黏性土
b.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有縮限、塑限和液限
塑性指數=液限-塑限【塑性指數越大,可塑性就越強】
液性指數=(天然含水量-塑限)/塑性指數【液性指數越大,土質越軟】
(2)土的力學性質
2.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質
(1)軟土
泛指淤泥及淤泥質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性、低滲透性、高壓縮性、低抗剪強度、較顯著的觸變性和蠕變性等特性。
(2)濕陷性黃土
(3)紅黏土
一般呈現較高的強度和較低的壓縮性;不具有濕陷性。由于塑性很高,所以盡管天然含水量高,一般仍處于堅硬或硬可塑狀態。甚至飽水的紅黏土也是堅硬狀態的。
(4)膨脹土
吸水膨脹,失水收縮,漲縮變形往復可逆。天然條件下一般處于硬塑或堅硬狀態,強度較高,壓縮性較低,一般易被誤認為工程性能較好的土。
(5)填土
本章習題
【例題1·單選】結構面結合力較差的層狀結構工程地基巖體的工程特性是( )。【2011】
A.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高于垂直層面方向
B.沿層面方向有錯動比有軟弱夾層的工程地質性質差
C.結構面傾向坡外比傾向坡里的工程地質性質好
D.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低于垂直層面方向
答案:D
【解析】當結構面結合力不強,有時又有層間錯動面或軟弱夾層存在,則其強度和變形特性均具各向異性特點,一般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明顯的比垂直層面方向的更低,特別是當有軟弱結構面存在時,更為明顯。這類巖體作為邊坡巖體時,一般來說,當結構面傾向坡外時要比傾向坡里時的工程地質性質差得多。
【例題2·單選】工程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生整體滑動時,其巖體強度完全受控于( )。【2011】
A.結構面強度
B.節理的密集性
C.母巖的巖性
D.層間錯動幅度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巖體的力學特性。如當巖體中結構面不發育,呈完整結構時,巖石強度可視為巖體強度。如果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生整體滑動時,則巖體強度完全受結構面強度控制。
【例題3·單選】不宜作為建筑物地基填土的是( )。【2012】
A.堆填時間較長的砂土
B.經處理后的建筑垃圾
C.經壓實后的生活垃圾
D.經處理后的一般工業廢料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土體的工程地質性質。以生活垃圾和腐蝕性及易變性工業廢料為主要成分的雜填土,一般不宜作為建筑物地基。主要以建筑垃圾或一般工業廢料組成的雜填土,采用適當的措施進行處理后可作為一般建筑物地基。
小編提示:點擊下方按鈕可免費下載一級造價工程師2021考試大綱、新版教材解析、歷年真題、每日一練等資料,更多一級造價師考試資料持續更新中!
最新資訊
- 免費領!2025年一級造價師《造價管理》萬人模考(二)試題2025-09-20
- 資料分享:2025年一級造價師各科目教材變化明細2025-09-19
- 2025年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知識點:有節奏流水施工2025-09-16
- 一級造價師《土建計量》各章節近五年真題分值分布2025-09-15
- 2025年一級造價師《案例分析》知識點:盈虧平衡分析2025-09-14
- 免費領!2025年一級造價師《工程計價》考點速記手冊2025-09-13
- 速領!2025年一級造價師《安裝計量》易混淆知識點免費分享2025-09-09
- 快來背!2025年一級造價師《工程計價》精選高頻考點2025-09-04
- 速領!一級造價師《土建計量》近三年真題及答案解析2025-09-03
- 免費分享:2025年一級造價師各科目經典100題+經典例題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