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歷年技術實務易錯題整理


1、下列物質中,儲存與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不同的是( )。
A. 鋁粉
B.竹藤家具
C.漆布
D.桐油織物
E.谷物面粉
2、下列儲存物品倉庫中,火災危險性為戊類的是( )。
A.陶瓷制品倉庫(制品可燃包裝與制品本身重蛍比為1:3)
B.玻璃制品倉庫(制品可燃包裝與制品本身體積比為3 :5)
C.水泥刨花板制品倉庫(制品無可燃包裝)
D.硅酸鋁纖維制品倉庫(制品無可燃包裝)
3、2015年4月6日,某石油化工企業發生對二甲苯爆炸事故,造成 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457萬元。對二甲苯(P-Xylene)是苯的衍生物,有毒,為無色透明液體,簡稱PX。對二甲苯類物質閃點為30℃左右、爆炸下限為1.0%左右,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按最大試驗安全間隙(MESG)或最小點燃電流比(MICR)分級屬II A級,按引燃溫度分組屬T1組,對二甲苯儲存火災危險性屬( )類。
A. 乙
B. 丙
C. 甲
D. 丁
4、某建筑高度為50m的民用建筑,地下1層,地上15層,地下室、首層和第二層的建面積均為1500㎡其他樓層均為1000㎡。地下室為車庫,首層和第二層為商場、第三層至第七層為老年人照料設施,第八層至第十五層為宿舍,該建的防火設計應符合( )的規定
A.一類公共建筑
B.二類住宅
C.二類公共建筑
D.一類老年人照料設施
5、某單位新建員工集體宿舍,室內地面標高±0. 000m,室外地面標高-0.450m,地上7層,局部8層,一至七層為標準層,每層建筑面積每層建筑面積為1200㎡。七層屋面面層標高21. 000m,八層為設備用房,建筑面積290㎡,八層屋面面層標高25. 00m。根據現行國 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該建筑類別為( )。
A.二類高層住宅建筑
B.二類高層公共建筑
C.多層住宅建筑
D.多層公共建筑
6、下列關于防火分隔的做法中,正確的有( )。
A.棉紡織廠房在防火墻上設置一寬度為1. 6m且耐火極限為2. 00h的雙扇防火門
B.5層賓館共用一套通風空調系統,在豎向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 設置防火閥,平時處于常開狀態
C.桶裝甲醇倉庫釆用耐火極限為4. 00h的防火墻劃分防火分區,防火墻上設置lm寬的甲級防火門
D.多層商場內防火分區處的一個分隔部位的寬度為50m,該分隔部位使用防火卷簾進 行分隔的最大寬度為20m
E.可停放300輛汽車的地下車庫,每5個防煙分區共用一套排煙系統,排煙風管穿越防煙分區時設置排煙防火閥
7、某多層丙類倉庫,釆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樓板,耐火極限0.85h; 鋼結構屋頂承重構件釆用防火涂料保護,耐火極限為0.90h;吊頂采用輕鋼龍骨石膏板,耐火極限0.15h;外墻釆用難燃性墻體,耐火極限0.5h;倉庫內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該倉庫的下列結構中,不滿足二級耐火等級建筑要求的是( )。
A.預應力混凝土樓板
B.鋼結構屋頂承重構件
C.輕鋼龍骨石膏板吊頂
D.難燃性外墻
8、某機械加工廠所在地區的年最小頻率風向為西南風,最大頻率風向為西北風,擬在廠區內新建一座總儲量15t的電石倉庫。該電石倉庫的下列選址位置中,符合防火要求的是( )。
A.生產區內的西南角,靠近需要電石的戊類廠房附近地勢比較低的位置
B.輔助生產區內的東南角,地勢比較低的位置
C.儲存區的東北角,地勢比較高的位置
D.生產區內的東北角,靠近需要電石的戊類廠房附近地勢比較低的位置
9、某城市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為東北風。該市的一個大型化工企業 內設有甲醇儲罐區均為地上固定頂儲罐,儲罐直徑20m、容量5000m³。防火堤內不包括儲罐占地的凈面積為5000㎡。下列防火檢查結果中,不符合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的是()。
A.鍋爐房位于甲醇儲罐區南側,兩者之間的防火間距為55m
B.甲醇儲罐之間的間距為12. 5m
C.甲醇儲罐區防火堤高度為1.1m
D.罐區周圍的環形消防車道有3%的坡度,且上空有架空管道,距車道凈空高度為5m
10、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不宜布置在民用建筑附近的廠房是( )。
A.活性炭制造廠房
B.橡膠制品硫化廠房
C.苯甲酸生產廠房
D.甘油制備廠房
11、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下列民用建筑防火間距設計方案中,正確的有( )。
A.建筑高度為32m的住宅建筑與建筑高度25m的辦公樓,相鄰側外墻均設有普通門窗,建筑之間的間距為13m
B.建筑高度為22m的商場建筑與10kV的預裝式變電站,相鄰側商場建筑外墻設有普通門窗,建筑之間的間距為3m
C.建筑高度為22m的商場建筑與建筑高度120m的酒店,相鄰外墻均為防火墻,建筑之間的間距不限
D.建筑高度為32m的住宅建筑與木結構體育館,相鄰側外墻均設有普通門窗,建筑之間的間距為6m
E.建筑高度為32m的住宅建筑與建筑高度22m的二級耐火等級商場建筑,相鄰側外墻均設有普通門窗,建筑之間的間距為6m
12、某汽車輪轂打磨廠房,地上2層,建筑高度12m,建筑面積 5600㎡。在防火檢查時獲取的下列信息中,正確的是( )。
A.屋頂鋼承重構件涂刷防火涂料保護,耐火極限達到l.00h
B.除塵管道避開廠房的梁、柱,沿外墻布置
C.一層設置辦公室,并釆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 5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D.廠房設封閉樓梯間,并采用乙級防火門
E.排風除塵設備集中布置在室外獨立的建筑內,該建筑外墻與廠房的防火間距為10m
13、對某化工廠的電解食鹽車間進行防火檢查時,查閱資料得知,該 車間耐火等級為一級。該車間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現行國家現行技術標準的是( )。
A.丙類中間倉庫設置在該車間的地上二層
B.該車間生產線貫通地下一層到地上三層
C.丙類中間倉庫與其他部位的分隔墻為耐火極限4. 00h的防火墻
D.丙類中間倉庫無獨立的安全出口
14、下列設置在商業綜合體建筑地下一層的場所中,疏散門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的有( )。
A.鍋爐房
B.柴油發電機房
C.油浸變壓器室
D.消防水泵房
E.消防控制室
15、在對某高層多功能組合建筑進行防火檢查時,査閱資料得知,該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十層至頂層為普通辦公用房,九層及以下為培訓、娛樂、商業等功能,防火分區劃分符合規范要求。該建筑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的是()。
A.消防水泵房設置在地下二層,其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為10m
B.主樓六層設有兒童早教培訓班,設有獨立的安全出口
C.常壓燃氣鍋爐房布置在主樓層面上,使用管道天然氣做燃料,距離通向屋面的安全 出口10m
D.主樓五層為歌舞廳,各廳室的建筑面積均小于200㎡,與其他區域共用安全出口
16、下列建筑或樓層中,可以開辦幼兒園的是( )。
A.租用消防驗收合格后未經改造的設有一部疏散樓梯的6層單元式住宅的第三層
B.租用消防驗收合格,能提供一個獨立使用的封閉樓梯間的高層辦公樓裙房的第四層
C.租用消防驗收合格,建筑面積為500㎡,有2個防煙樓梯間的單獨建造的半地下室
D.租用建筑面積為600㎡,安全疏散和消防設施滿足要求的單層磚木結構的房屋
17、某耐火等級為一級的單層賽璐珞棉倉庫,占地面積360㎡,未設置防火分隔和自動消防設施。對該倉庫提出的下列整改措施中,正確的是( )。
A.將該倉庫用耐火極限為4. 00h的防火墻平均劃分為3個防火分區,并增設自動噴水 滅火系統
B.將該倉庫作為1個防火分區,增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C.將該倉庫用耐火極限為4.00h的防火墻平均劃分為4個防火分區,并增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D.將該倉庫用耐火極限為4. 00h的防火墻平均劃分為6個防火分區
18、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商場,建筑高度為23. 8m。其中,地下一層至地上五層為商業營業廳,地下二層為汽車庫和設備用房,建筑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并釆用不燃性材料進行內部裝修。下列關于防火分區劃分的做法中,錯誤的是( )。
A.地上一層的防火分區中最大一個的建筑面積為9900㎡
B.地下一層的防火分區中最大一個的建筑面積為1980㎡
C.地上二層的防火分區中最大一個的建筑面積為4950㎡
D.地下二層的設備用房劃分為一個防火分區,建筑面積為1090㎡
19、某3層內廊式辦公樓,建筑高度12.5m,三級耐火等級,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每層建筑面積均為1400㎡,有2部采用雙向彈簧門的封閉式樓梯間。該辦公樓每層一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建筑面積為( )㎡。
A. 1200
B. 2400
C. 2800
D. 1400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以上內容是環球網校一級消防工程師頻道為您整理的"2020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歷年技術實務易錯題整理",更多模擬試題、歷年真題、高頻考點、備考攻略請點擊下面“免費下載”頁面進行下載學習。為避免錯過準考證打印時間、考試時間、成績查詢時間等節點,您可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及時獲取相關通知。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消防工程師模擬題,附在線題庫入口2025-06-05
- 2025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案例分析題,進入刷題!2025-05-29
- 2025年消防工程師試題及答案【案例分析】|附在線題庫+免費課程2025-05-27
- 2025年消防工程師試題及答案【技術實務】|附免費在線題庫+課程2025-05-27
- 2025年消防工程師試題及答案【綜合能力】|附在線題庫+免費課程2025-05-27
- 2025年消防工程師考試題-案例分析2025-05-26
- 2025年消防工程師考試題-綜合能力2025-05-23
- 2025年消防工程師考試題-技術實務2025-05-22
- 2025年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試題,附在線題庫入口2025-05-20
- 2025年一級消防工程師考試易錯題-綜合能力2025-05-06